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風動蟬鳴聽秋聲

風動蟬鳴聽秋聲

圖|視覺中國

「赤日幾時過,清風無處尋」。今年入夏以來,高溫熱浪席捲北半球,原本冰天雪地的北極圈竟然出現了32℃高溫。中國的高溫日數位居1961年以來的第三位,但最低溫度卻是1961年以來最高的,這就意味著即便是在夜間、凌晨溫度依然很高,也難怪今年的暑熱讓人覺得格外難熬,對立秋的等待也變得迫不及待起來。

但立秋,離真正的暑氣消除還有一段時間。根據氣候平均溫度劃分季節的標準,連續5天平均氣溫在22℃以下才算是秋天,在我國進入秋天最早的黑龍江和新疆北部地區也要等到8月中旬,此時大部分地區還在酷熱難耐中,三伏天的末伏在立秋後第3日,「秋老虎」正虎視眈眈著呢!好在立秋過後,在天地萬物的聲息里,一絲一毫一縷都開始透著涼意,忽近忽慢,氣定神閑地牽著你往真正的秋天裡走!

木葉動秋聲——涼風至

宋時立秋,皇宮裡通常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內,時辰一到,太史官便高聲奏道:「秋來了!」,音震天地,葉子瞬即便從梧桐樹上應聲而落,這一葉落得鏗鏘,是天地間久違的音訊,一聲定佳期,終究盼到入秋的篤定。

圖 | 攝圖網

一葉知秋來,立秋過後,晴熱高溫的天氣里,早晚便有了清涼的微風,那一葉盤旋而下,落在清晨的湖水中,落在夜讀的書箋上,落在門前的階梯上,落在仰起的頭頂上…落在哪兒,哪兒就有了詩意般的美。這一葉落得輕柔,是朗晴日晒下飄起的裙角,一聲留餘韻,總嫌她停留得太短。

這樣的時節,就算太短,人們也便是要趁了這早晚間的清涼,忙碌不綴,趕緊地在歲暮前做好手頭的功夫活。立秋前後,瓜熟果落豆莢滿,正是春華秋實的豐盛時節,一時吃不完的瓜果蔬菜趁著日頭正好,正好用來做各種腌菜、乾菜、酸菜以待來年。每到這時,一條街的女人們便大顯身手,大清早起來,從集市上大籃大籃的採購回來各色果蔬,蘿蔔切條、茄子切片、刀豆劃花,長豆角、排菜、白菜滾水燙熟,然後一條條排兵布陣似的串好掛在晾衣桿上、電線繩上,白的、綠的、紫的蔚為壯觀。

圖 | 攝圖網

而最為亮眼的莫過於家家戶戶曬出的辣椒。家鄉產的辣椒細長、皮薄、夠辣,被譽為「三辣」之首,立秋正是辣椒「最後的繁華」期,家裡的女人們一籮筐一籮筐地買回來製作一年裡用來佐餐的「剁辣椒」、「醬辣椒」、「酸辣椒」。日頭掛在頭頂的時候,大家紛紛拿出藏了一年的大竹匾盤,搬挪出來擱在陽台上、台階上、架在長凳上,再把洗過瀝干水的辣椒,平鋪在竹匾盤上,一個個紅彤彤的辣椒滴著水、透著鋥亮亮的光,把一個個竹匾盤襯得比太陽還紅火。到了夜晚,女人們在家裡把辣椒事先用菜刀切好,再三三兩兩,聚集在路燈下,輪流共用豎形鏟刀再次把放在木桶里的辣椒剁得更加細碎勻凈。清風明月的夜晚,「篤篤」的鏟辣椒的聲音、女人們互相交流做辣椒經驗的細語聲,一刻也不停息地隨著秋風穿街走巷,一路帶著撲鼻而來的鮮辣味,這濃烈的秋聲大約是家鄉女人們記憶中獨有的歌謠。

後來,才知道在很多地方,晾曬瓜果蔬菜用來製作一年的乾菜、乾果、腌菜,扎菜,是立秋的傳統習俗——「曬秋」,江西婺源篁嶺古村的「曬秋」更是盛大的旅遊文化,人們蜂擁而至,一睹「曬秋」的盛況。而真正的「曬秋」早已融入了千百年來女人們精打細算、百般操持的尋常生活,晾曬出女人的巧手慧心和勤勞耐心。

曬秋

立秋後,往往突然間庭樹忽改色,秋風動其枝。那是北風蓄勢而來,大股的冷空氣強勢南下,與南風暖濕空氣相遇,風聲里就有了勁道,樹葉簌簌而下,甚至枝葉俱斷,風雨齊至。這時才是真正的木葉動秋聲,萬葉千聲,聲聲如破竹,帶來一場秋雨一場寒。

聲微覺夜闌——白露降

立秋的第二候為「白露降」。早在公元前300多年,亞里士多德就觀察發現,晴朗微風的夜晚容易形成露。立秋後,夜間晴朗少雲的天氣有利於地面或地物迅速輻射冷卻,微風可使輻射冷卻在較厚的氣層中充分進行,並使近地層空氣得到交換,保證有足夠多的水汽凝結形成露。

唐代詩人戴察《月夜梧桐葉上見寒露》中寫道:「蕭疏桐葉上,月白露初團。滴瀝清光滿,熒煌素彩寒。風搖愁玉墜,枝動惜珠干。氣冷疑秋晚,聲微覺夜闌。...」不僅形象地記載了露形成的氣象環境,也彷彿在一動一靜之間,隱約聽到白露搖搖欲墜的聲音。傳說,白露是月白的最後一滴眼淚,若真在風中搖落,輕柔一墜,那一定墜落在心底深處,是夜闌微靜里最深的憐惜。

圖 | 攝圖網

古時候的露珠似乎是隨時可見、隨時可采、隨時可用。 王孟英在《隨息居飲食譜》言「稻頭上露,養胃生津;菖蒲上露,清心明目;韭菜上露,涼血止噎;荷葉上露,清暑怡神;菊花上露,養血息風」。小的時候,曾聽說有人趁天色未明去采露水治療眼疾,還有的說秋露採集後,可用來釀酒,叫「秋露白」,據說這種酒的味道最為甘甜清洌。這樣的飲食似乎融入了秋露靈性一般的生命,有著不可言喻的極致口感和無窮的想像,也不知那些用心採擷的人可曾聽到秋露「大珠小珠落玉盤」的聲音或者是夜空里「滴答」一聲嘆息?

居高聲自遠——寒蟬鳴

秋聲應氣而生,立秋第三候「寒蟬鳴」。立秋後,寒蟬也感知到越來越臨近的陰氣,迫不及待地抓住最後的高溫天氣在生命活躍期求偶、繁殖。真正的蟬鳴來自雄蟬,他靠震動腹部的鼓膜來產生響亮的聲音,可傳遞一公里之遙。不會鳴叫的雌蟬,聽到雄蟬的「召喚」之後,便以死赴約。完成交配後的雄蟬慨然而去,雌蟬在產完卵後也完成了一生的使命。

圖 | 攝圖網

秋後寒蟬鳴,更像是「生命的絕唱」,而他下一輪的生命之歌要在幽暗死寂中經過漫漫長年的等待。幼蟲孵化後會隨樹枝或自造的細絲落到地面鑽入土中,最短3年後,最長的甚至要在17後的夏天才從蟬蛹中抽身出來,迎著日光,他們白色的身子和綠色的翅膀逐漸變黑變硬,在光和熱中振翅而飛,擇一枝而高歌。

古人更是賦予寒蟬「清、廉、儉、信」的生命品格,把蟬看作君子立朝處世的「至德之蟲」。初唐名臣虞世南則以「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來詠蟬言志。虞世南在唐貞觀年間是畫像高懸於凌煙閣的二十四勛臣之一,唐太宗稱他有「五絕」(德行、忠直、博學、文辭、書翰),並讚歎:「群臣皆如虞世南,天下何憂不理!」聲望若此,卻不藉鯤鵬鴻鵠,以蟬自居立身,用現在的話來說頗有「低調沉穩」的風範,這樣的聲音里有著洒脫高逸之遠。

天地萬物,萬籟有聲。風動、露降、蟬鳴是秋聲,宋朝詞人蔣捷也在《秋聲》詞中以風聲、雨聲、更聲、鈴聲、彩角聲、笳聲、砧聲、蛩聲、雁聲等十種聲音來形容秋天的到來,當我們也停下腳步,側耳傾聽,是不是也聽到了「天涼好個秋」的美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聯生活節氣 的精彩文章:

蓮的一生
過一個痛快的夏天

TAG:三聯生活節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