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立秋至,晚風涼,冬病夏治不能忘

立秋至,晚風涼,冬病夏治不能忘

立秋

[宋]劉翰

乳鴉啼散玉屏空

一枕新涼一扇風

睡起秋聲無覓處

滿階梧桐月明中

今日21時31分,太陽到達黃經135°,迎來立秋節氣

立秋,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更是秋天的第一個節氣,標誌著孟秋時節的正式開始,寓意暑去涼來。

立秋三候

autumn

我國古代將立秋分為三候:「一候涼風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蟬鳴。」

涼風至:颳風時人們會感覺到涼爽,此時的風已不同於暑天中的熱風。

白露降:大地上早晨會有霧氣產生。

寒蟬鳴:秋天感陰而鳴的寒蟬也開始鳴叫。

詩《立秋》:「一葉梧桐一報秋,稻花田裡話豐收。雖非盛夏還伏虎,更有寒蟬唱不休。」

立秋習俗

autumn

曬秋

秋季是收穫的季節,但在湖南、江西、安徽一些山區,由於地形複雜,農民們害怕收穫的作物發霉,逐漸形成了「曬秋」的習俗,也就是在自家院子、院牆或房頂上晾曬作物。這種曬秋的農俗以江西婺源篁嶺古村最為有名,當地的曬秋從農曆六月六一直持續到九月九,現在已經成為了當地旅遊業的一張民俗名片,篁嶺古村也成了國家4A級旅遊景點。

啃秋

「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稱為「咬秋」。這天吃西瓜或香瓜,寓意炎炎夏日酷熱難熬,時逢立秋,將其咬住。啃秋,實際上是一種豐收的喜悅。浙江的一些地區還有西瓜和燒酒一起吃的習俗,人們認為這樣做可以免除痱子、腹瀉、瘧疾等疾病。

吃秋桃

立秋時,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個,吃完把核留起來。等到除夕這天,把桃核丟進火爐中燒成灰燼,人們認為這樣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貼秋膘

民間有句俗語:立秋到,貼秋膘,冬去春來身體好。因為夏季天氣炎熱,人們通常胃口都不太好,天涼以後,人們應該多吃些肉食,補充一下因伏天食慾差、加上流汗而帶來的虧虛,提高免疫力。

搶秋膘

立秋一般是吃餃子或者包子,習慣叫「搶秋膘」。我搶你碗里的一個餃子,秋天就能體格健壯,補上夏天流掉的油水。

吃福圓

立秋節氣是台灣龍眼的盛產期。人們相信吃了龍眼肉,子孫會做大官,而且龍眼又稱為「福圓」,所以立秋時節有要「吃福圓」的習俗。所以有俗語:食福圓生子生孫中狀元。

立秋養生

autumn

立秋過後 冬病夏治要繼續

「立秋」到了,但並不是秋天的氣候已經到來了。劃分氣候季節要根據「氣候平均溫度」,即當地連續5日的平均溫度在22℃以下,才算真正秋天的時節。中國地域遼闊,雖各地氣候有差別,但此時大部分地區仍未進入秋天氣候,尤其是中國南方此節氣內還是夏暑之時,同時由於颱風雨季節漸去了,氣溫更酷熱,因而中國醫學對從立秋起至秋分前這段日子稱之為「長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立秋 的精彩文章:

立秋吃點啥好呢?
8月7日 農曆六月廿六 今日立秋,吉利的屬相有哪些?

TAG:立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