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盲目北伐,光復漢室,諸葛亮六出祁山是對是錯?

盲目北伐,光復漢室,諸葛亮六出祁山是對是錯?

原標題:盲目北伐,光復漢室,諸葛亮六出祁山是對是錯?


魏蜀吳鼎立後,在蜀漢政權的後期,諸葛亮堅持六出祁山,向北攻打魏國,最後不幸病死在五丈原的軍中。諸葛亮作為那個時代的精英代表,為什麼在知道蜀國國力不如魏國的情況下,卻堅持攻打強大魏國,勞而無功,導致蜀國國力大幅下降。


後人對諸葛亮的北伐眾說紛紜,有人認為蜀國國力比較弱小,巴蜀地區又易守難攻。楚國攻打魏國,是以弱擊強,以小擊大。也有人認為說過了,諸葛亮之所以北伐,是為了完成先帝之遺願,光復漢室。



那麼諸葛丞相堅持北伐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首先,三國之所以能夠形成,蜀漢政權能夠在西南地區存在下來,並割據一方,和中原長期的戰亂,人口大量流失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中原地區相繼經歷了東漢末年的黃巾之亂、董卓之亂、官渡大戰。後來魏國有大臣曾上書說,我們魏國的總人口不如漢朝鼎盛時期一個郡的人多。雖然有一些誇張,但這也足夠能說明當時的中原地區經濟和社會,都被破壞得很厲害。當時的西川地區也就是益州,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使得大量來自北方的流民能夠在當地安居下來,讓蜀漢政權的經濟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在東漢末年群雄割據的年代,劉璋之所以能夠能夠佔領益州,很大原因上是依靠依靠了東州兵這股軍事力量。它是由來自於戰亂地區的流民組成的。但是北方地區經過一段時間的和平,尤其魏國到了曹丕時代,經濟也得到了逐步的恢復。樣的情況下,即使整個南方一起聯合起來,也沒有辦法對抗北方。簡單的說,對於黨史的楚漢政權,之所以能夠割據,但也只是暫時的。這就是為什麼諸葛亮要堅持北上攻打魏國的經濟原因。


其次,諸葛亮有著再次振興漢朝,將蜀漢政機遷都長安宏偉理想。



公元223年的春天,大敗於東吳的劉備,病死於白帝城,死前託孤諸葛亮。在那以後,諸葛亮帶著心中的那份匡扶漢室理想,便著手開始北伐的事宜。首先平定了南方的孟獲之亂,七擒孟獲讓蜀國有了一個安穩的後方。等平定孟獲之亂時,諸葛亮也著手準備了一支強悍的蜀漢軍隊。當這一切準備就緒後,於建興六年,也就是公元228年春,諸葛亮開始了北伐。首次北找的目的地就是長安。


第三,當時的西川地區發展空間十分有限。


劉備的蜀漢政權位於西川地區的益州,但是經歷過劉備父子集訓,以及諸葛亮的長期經營後,也難得取得進一步的發展。而且隆中對諸葛亮三分天下時,強調西川地區也只是作為蜀漢的基礎。如果要想獲得進一步發展是很難的。  再次西川地區地處漢朝版圖的西南部位,缺乏足夠的戰略縱深,人口數量上也無法與曹魏政權相抗衡,無法支持蜀漢政權後期的戰略構想。


所以諸葛亮作為三國時期優秀的政治家,根據以上的形式分析後作出判斷,曹魏政權,曹睿繼位後,試圖利用新主還未掌控全局的情況下,讓他們不斷進攻,以攻為守,爭取在中原地區引發新的戰亂,遲緩或者阻擋曹魏政權統治下的地區經濟恢復與發展,被偏安西南的蜀漢政權,爭取進一步的戰略發展空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史知天下官方賬號 的精彩文章:

朱元璋殺了不少功臣,唯有此人得到善終,只因他有這個愛好
西楚霸王項羽千古無二,卻為何被逼自刎烏江,到底是誰負了他?

TAG:新史知天下官方賬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