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生娃會把寶媽這三個部位擠變形,終於知道坐月子的重要性
原標題:懷孕、生娃會把寶媽這三個部位擠變形,終於知道坐月子的重要性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一個可愛寶寶的降臨,帶給寶媽的除了溫暖和喜悅外,還會讓身體這幾個重要「零件」受到損傷,看完真的很心疼……
配圖均源於網路,圖文均無關
一、骨盆
是人體骨骼的中心,上至脊柱、下至腿部關節都需要骨盆的調停。妊娠期間,孕媽身體會分泌出「鬆弛素」,使得恥骨聯合部分分離,就是為了讓骨盆變鬆弛,為迎接胎兒降臨做好準備;歷經分娩後,產婦的恥骨聯合部會最大程度的向外擴張,尾骨向後翹1~2厘米,骨盆鬆弛現象愈發嚴重,且這種骨架變化無法迅速恢復,所以產婦容易腰酸背痛,嚴重時甚至會出現大小便失禁及子宮下垂等現象。
二、子宮
位於骨盆腔中央,在膀胱與直腸之間,是整個妊娠期間,女性身體變化最大的器官(由孕前的50克增長到足月時的1000克)。孕前期,孕媽子宮隨著胎兒增大逐漸增大,壓迫到膀胱和直腸,所以孕媽會出現尿頻現象;孕中期,子宮逐漸擴張到肚臍上方,擠壓內臟,孕媽會出現胸悶、心慌氣短、呼吸困難等現象;孕後期子宮幾乎佔據了整個腹腔,壓迫到孕媽的胃、心臟及膈肌,孕媽常常吃不好睡不好;分娩後6~8周左右,子宮會慢慢縮小至孕前水平。
在這一期間,女性子宮極度敏感脆弱,如果沒有好好呵護,容易出現尿路感染、子宮脫垂等現象。
三、心臟
是推動血液循環流動,向身體各器官、組織供應血氧及各種營養物質的人體重要器官之一。妊娠期間,孕媽全身血量開始增加,在孕32~34周達到頂峰,直至產後2~6周才能慢慢恢復正常,由於血量的增多,心肌不斷超負荷運轉,孕媽容易出現心肌肥厚。此外,由於妊娠期間激素水平的波動,孕媽身體會出現種種不適,情緒也難以穩定,在生理和心理的雙重壓力下,易出現心臟併發症。
女性懷孕、分娩、哺乳、養育,本身就是一種偉大的犧牲、無私的付出,願天下媽媽都能幸福安康。(lyj)


※剖腹產打麻醉,可能發生什麼意外?最後一種情況,別自己嚇唬自己
※產前陣痛痛痛痛,生過孩子的寶媽推薦了五個挺管用小方法
TAG:母嬰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