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美帝吃貨生存指南

美帝吃貨生存指南

在海外的你,是不是都有過這種經歷:

考完試最想吃火鍋,

大晚上睡不著覺最想叫幾個好友去擼串,

趕due的時候最想喝奶茶,

想家的時候最需要一碗雞湯。

這個時候你打開Yelp,

搜索食物關鍵詞找不到合適餐廳,

打開Yelp中四星好評的某中餐廳照片,

一堆甜兮兮漿糊糊的左宗棠雞慘不忍睹。

儘管你願意開車2小時到中國城吃個飯,

你願意排隊2小時只為一口美食,

但餐廳端上來的食物真的令人傷心欲絕。

這時你提醒自己,

歡迎來到美國大農村!

2010年,吃貨小分隊的創始人段方旖踏上了赴美讀研之路,沒想到「吃什麼」竟成了生活中最頭疼的問題。

吃貨小分隊的創始人段方旖

美國版大眾點評Yelp並不靠譜,美國胃的評判下導致他們喜歡的中餐也非常的Americanzied。

找來找去,段方旖發現,最靠譜的還是學長學姐的推薦,可是一來口口相傳的辦法效率太低,二來學長學姐推薦的餐館就那麼幾家,常去也就煩了。

因此她萌生了一個的念頭,組建與吃相關的興趣小組,目的也很簡單,解決大家吃什麼的問題,滿足大家吃美食的願望。

這也就是吃貨小分隊的前身。

2011年中國社交媒體行業發生了三件大事:

人人網在紐約納斯達克股交所上市;

微博用戶數首次突破1億;

微信正式上線。

也是在這一年,線下運營的吃貨興趣小組搬到了線上,成立了人人興趣小組,開通了微博賬號。此後的兩年,人人網的衰落伴隨著微信的崛起,當2013年微信用戶數量突破3億大關時,吃貨小分隊發布了第一篇微信推文。

立足於原創內容,吃貨小分隊通過優質靠譜的美食推薦吸引粉絲,再加上線上運營時踩中了社交媒體爆發的每一個節點,成功抓住了中國社交媒體發展的第一波紅利,吃貨小分隊在短時間內快速積累起第一波忠實用戶。並於2015年正式走上商業化運營的道路。

吃貨小分隊做的加州美食地圖

如果說社交媒體的發展大勢加速了吃貨小分隊的用戶積累過程,那麼近幾年來美國對中華飲食文化理解的轉變以及極具消費力的中國新移民/留學生大潮的來臨,就是吃貨小分隊發展壯大的土壤。

中餐在美國的發展可以追溯到一百五十多年前。

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中國緊鎖的大門被英國人的堅船利炮打開。

9年後,美國第一家中餐館開門營業。這是一家粵菜館,內設300個座位,侍者全部是洋人,成為大淘金時代舊金山的地標。

1880年在舊金山的中國餐廳

1896年李鴻章訪美,讓受到美國排華法案影響的中餐走出低谷,一道「炒雜碎「成為中餐的象徵。一時間,雜碎館遍布華人聚居地,成為中餐館的代名詞。

炒雜碎館=中餐館

1972年尼克松訪華,中國電台全程直播了尼克松在人民大會堂就餐的細節,美國人民第一次意識到,原來中餐不等於炒雜碎,還有北京烤鴨等等更多樣化的菜品。

這趟破冰之旅也再次激發了美國社會對中餐的好奇與嘗試。這一時期,湖南菜和川菜大舉進入美國,形成了「炒雜碎「後時代經典的中餐形象,比如宮保蝦、宮保雞丁、左宗棠雞等。

備受美國人喜愛的「左宗棠雞」

在此後一百多年的發展中,中餐隨著一波又一波新移民的到來在美國遍地開花,菜系也越來越多,但中餐在美國的形象似乎已經定格,偏居中國城一隅,口味是高糖、高鹽、高油、高辣,廚房和餐桌椅骯髒油膩。

令人唏噓的是,在一百五十多年的發展中,歷史環境因素決定了美國中餐的主題一直是「Americanize」(美國化)。20世紀的美國中餐,為了迎合美國人的口味,幾乎被完全改造。中餐大廚們用美式眼光審視他們的菜品,符合美國主流社會的口味是終極目標。

即使是1967年,第一家被《紐約時報》評為四星餐館的中餐廳川菜館Shun Lee Palace,也是美式眼光下的頂級中餐。雖然打破了美國人對中餐廉價不衛生的固有印象,引入了高端中餐的概念,呈現出來的卻仍是自我閹割後的中餐。

然而,近年來美國對中華美食文化的理解發生了變化,「美國化」不再受歡迎,正宗、地道、原汁原味更重要。

2016年中美兩國旅遊互訪人數雙雙創新高,217萬中國遊客來到美國,166萬美國遊客去到了中國。大規模的遊客潮在逐漸弱化中美兩國之間的隔閡,對於去到中國的美國遊客來說,中餐以全新的面貌展現在他們面前,對地道、正宗口味中餐的需求第一次成為一種普遍現象。

越來越多留學生和中國中產階級移民的到來,也帶了新的中餐概念,要顏值高、要味道正宗。毫不誇張的說,美國大多數中餐廳還保留著中國八九十年代餐館的樣子,被如今國內各類顏值高、食物佳的網紅餐館遠遠甩在身後。

於是我們看到,無論是美國人對中餐的認知,還是新式中餐概念的產生,在美國土地上生長的中餐正在煥發出前所未有的新氣象。

新移民不滿於美國變形了的中餐,渴望在美國吃到更地道的家鄉口味。與此同時,中國經濟的騰飛也讓越來越多連鎖中餐有了走出國門的自信。比如眉州東坡、海底撈、東來順…而這一代走出國門的中餐廳,終於從中國視角出發,還原中餐的本質。哪怕初始不賺錢,不被美國人欣賞,但這就是中餐原本的味道。

見證了近幾年中餐文化變化的吃貨也找到了更大的發展空間。

創立之初,吃貨小分隊的目標很簡單,為大家推薦本地的優質餐廳,滿足500多萬留學生和華人的中國胃。

但很快,創始人段方旖發現,時代賦予吃貨小分隊的機遇遠遠不止是做一家小而美的中餐美食推薦媒體,吃貨發展的天花板也不是500萬的留學生和華人。

吃貨用文字傳播美食文化的基因、積累的100多萬粉絲群和800多家美食餐廳,使之構建起「最了解中華飲食文化」的品牌形象,成為美國社會了解原汁原味中華飲食文化的窗口順理成章。

於是就有了今年年初的吃貨美食盛典,匯聚500多名餐飲從業者,吸引4000多名中美吃貨,在滿足人們中國胃的同時,向美國社會集中展示了嶄新的中餐圖景。

隨後吃貨成為了《洛杉磯時報》舉辦的四川論壇的合辦方,因為論起對中華美食的熟悉度和專業度,除了吃貨還能有誰呢?

不僅如此,《洛杉磯時報》的資深美食專家Jonathan Gold,美國最大的美食生活網站Eater的編輯,也經常會參考吃貨的美食推薦。

美國最大的連鎖購物中心Westfield會在挑選中國入駐餐飲/零售品牌時諮詢吃貨小分隊的意見。

而Yelp更是迫切的與吃貨達成合作,整合吃貨手中優質的中餐廳資源,並希望通過吃貨打到對吃有極強消費力的華人市場。

毫無疑問,吃貨已經成為美國人心目中的中華美食意見領袖。

這在以前幾乎是不可能發生的,但現在以《洛杉磯時報》為代表的美國主流媒體,不僅注意到新式中餐的發展,更希望讓更多的美國人了解並欣賞這樣的中餐,不是作為美國餐飲附屬品的中餐,而是堅持做自己的中餐。

做為最了解亞裔胃口的美食媒體,吃貨立足中華飲食文化,繼續拓展日餐、韓餐、美式、意式等風味多樣化的美食餐廳,豐富留美亞裔人群的飲食選擇。

今年,吃貨小分隊完成近千萬元的天使輪融資,投資方包括高榕資本、矽谷UpHonest Capital郭威以及志拙資本。相信在資本的加持下,吃貨會走得更加堅定,不僅為用戶帶來最值得信賴的美食推薦,做傳播新式中餐文化的橋樑,更可以做中美餐飲的連接者,服務中美餐飲、食物品牌雙邊落地和發展,推動食品行業的全球化。

「無論腳步走多遠,在人的腦海中,只有故鄉的味道熟悉而頑固,它就像一個味覺定位系統,一頭鎖定了千里之外的異地,另一頭則永遠牽絆著,記憶深處的故鄉。」

每個離家萬里的遊子,最思念的還是「家鄉的味道」,

18世紀中期,伴隨第一代移民的到來,中餐在美國落地生根。

幾經變遷,經歷一百多年的滄海桑田,如今中餐有了新的樣貌。

可以預見,吃貨將深入中餐的這次變遷,成為美國了解中華美食文化的窗口。

飲食這件事,很小,小到一日三餐,填飽肚子即可;

飲食這件事,又很大,大到一個民族的歷史文化濃縮於其中。

http://time.com/4211871/chinese-food-history/

https://www.theatlantic.com/international/archive/2016/03/chinese-food-hip-america/472983/

http://www.latimes.com/local/lanow/la-me-chinese-restaurants-immigration-20161020-snap-story.html

https://www.wsj.com/articles/chinese-food-in-new-translations-a-guide-to-next-wave-restaurants-1475771657

https://www.huffingtonpost.com/Menuism/how-american-chinese-food-came-to-be_b_1902395.html

http://www.sohu.com/a/194200560_104421

https://www.pintu360.com/a8603.html

http://www.globaltimes.cn/content/1028161.shtml

http://tasteofchinaawards.com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硅兔賽跑 的精彩文章:

百億美金公司的慢哲學

TAG:硅兔賽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