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華創資本聯合出品《未來版圖》,探尋「全球最聰明公司」的創新趨勢和商業路徑

華創資本聯合出品《未來版圖》,探尋「全球最聰明公司」的創新趨勢和商業路徑

【獵雲網(微信:ilieyun)北京】8月8日報道 (文/都保傑)

今天下午,科技圖書《未來版圖》品讀會在京舉行,本書聯合出品方華創資本和DeepTech、出版方人民郵電出版社、企業代表深鑒科技等業內近百人參加了此次活動。

據了解,自2010年開始,《麻省理工科技評論》(MIT Technology Review)每年都會選出50家公司(以下簡稱TR 50),作為全球科技創新公司的代表。而《未來版圖》一書正是系統梳理了自2011年到2017年7年共195家上榜公司,這些被譽為「全球最聰明公司」的科技創新趨勢和商業化路徑引發了整個科技界的關注。

華創資本合伙人熊偉銘

本書聯合出品方之一、華創資本合伙人熊偉銘表示:「這195家上榜公司無論大小遠近,唯一相同的就是它們對於前沿科技不輟的堅持和投資。很多公司包括初創公司,也都已經歷了市場的幾次上下波動,終於等到能夠撬動巨大機會的爆發,多項令人眼花繚亂的科學探索和技術變遷不斷出現,才讓我們有幸看到這些世界上目前最聰明的公司。」據了解,華創目前的投資布局聚焦在金融科技、企業軟體、交易平台、前沿科技等領域。

如何定義最「聰明」的公司?TR 50榜單最關注的是,這家公司在過去的一年中有沒有做出將會重新定義其所在領域的重大創新。

因此,每年都會有新的公司入選。例如,2014年改變所在領域的最重大創新發生在Illumina,它將DNA測序的價格降低到將改變醫療業務的水平;2014年,小米憑藉顛覆式的打法迅速成長,位列2015年榜單的第二名,這也是榜單為公司排位以來,中國公司獲得的最高排名;2017年,排名第一的公司是GPU生產商英偉達,這是因為該公司生產的晶元極大地推動了深度學習和自動駕駛等領域的進步等等。

總體而言,計算技術、能源材料和生物醫學的需求一直存在,但是具體技術熱潮會上下起伏。入選TR50榜單的企業往往擁有在實驗室階段就廣受矚目的技術,但如生物能源和很多電池技術因為不能很好地市場化而遭遇挫折,而人工智慧則因為找到了很好的應用場景而迅速爆發。因此,如何把實驗室中的技術落地到應用場景?如何在大規模生產和成本控制方面滿足市場需要?這樣的問題也許是一家技術公司最重要的課題。

深鑒科技創始人兼CEO姚頌

首屆「35 Innovators Under 35」(MIT TR35 China)中國區榜單上榜者、深鑒科技創始人兼CEO姚頌在現場表示:「人工智慧行業從2013年、2014年開始,得到的關注開始越來越高,未來兩年行業對於新技術追求的熱度會逐漸降低,對產品在實際應用的落地會更加關注。這將是真正要靠產品說話的時候,更多人工智慧公司要能夠專註在產品上,真正在商業化的競爭中找到合適的路徑。」姚頌現場講解了當前最熱門的AI晶元話題,從國內外技術現狀對比,到對行業當下存在的問題和未來路徑趨勢的探討進行了詳細的分析。

《未來版圖》編定人陳序表示:在2011年到2017的195家入選TR50榜單個公司中,其中有63家公司至少入選了2次,23家公司至少入選了3次。IBM和SpaceX在7年內無一缺席。而在中國公司中,入選次數最多的是騰訊,共5次進入榜單,和蘋果並列。

入選TR 50榜單至少3次的公司

值得關注的是,從入選榜單的公司體量來看,從2011年到2014年,上市公司在榜單中的比例低於40%。但是從2015年開始,上市公司的比例顯著增加。在2017年的50家入選公司中,有28家上市公司,佔比56%。這似乎從一個角度表明,更多優秀的技術創新公司實現了快速上市或加快向頭部公司聚集的過程。

入選TR 50榜單公司中上市公司的比例

在國家分布上,美國的公司每年都佔據榜單的大半,不過優勢正在放緩,從名額的80%下降到60%,總體趨勢來說,榜單中的國家組成多樣性正在增加,尤其是中國公司的數量在顯著增加,已經從2013年的2家增長到2017年的9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獵雲網 的精彩文章:

Emotion智能健身鏡獲500萬元天使輪投資,首次亮相於阿里體育練唄線下快閃店
精準醫學數據技術服務商完成5000萬元B輪融資,晨興資本領投

TAG:獵雲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