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那些年的中醫的那些事兒

那些年的中醫的那些事兒

撰稿 │龍善糖

今兒就和大家聊一聊中醫的那些事兒,中醫學博大精深,有著及其身後的文化底蘊,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在近些年,國家也十分重視中醫,也出台了《中醫藥法》來保障和促進中醫藥的發展,

在中醫千百年來的發展過程中,也流傳下來了許多雅稱與佳話,而這些帶有時代印記以及傳奇色彩的故事,在民間流傳了千年之久,直到現在依然流傳於世,

那麼下面我與大家聊一聊這些一個個小故事

在三國時期,有個名醫叫董奉,醫術高明,他為人治病有個特點,既不受謝也不收禮,只要求治癒者在他房錢栽種杏樹作為紀念,病重治癒者栽種五顆,病輕治癒者栽種一顆。

直到數年後,他的住處已被杏樹林包圍,紅杏累累。當他開處方葯需要杏果的時候,他囑咐病人不用付錢,只要拿一斗穀子換一斗杏果就可以。

就這樣,用杏果換來的穀子早已堆成小山,當災害來臨的時候,他再用這些穀子救濟老百姓,人們非常感謝他,就送給他「譽滿杏林」等話語,這就是董奉杏林」的由來。

黃帝,是中原各族人民的共同祖先。

姓姬,號軒轅氏,岐伯,是傳說中古代的著名醫生,他是黃帝的臣子。

《黃帝內經》,這本成書於戰國時代的醫學名著,託名黃帝與岐伯討論醫學,並以問答的形式寫成,後人覺得這本醫學名著對中醫有著巨大的影響,便稱其為「岐黃之術」

唐代藥王孫思邈少年時候因病學醫,不但對醫學頗有研究,而且醫德高尚,他在《千金要方》中提出「大醫精誠」的思想,

他主張,不問論貧富貴賤,善惡要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一視同仁的治病,凡成為醫者,不論是否兇險,不論白天黑夜,春夏秋冬,不論路途艱辛,都要克服,一心只為施救病人。

後人將這種高尚醫德的醫生均稱為「蒼生太醫「。

還有一個小故事,現在知道這個名字的人也越來越少,我給大家分享一下,它的來源與三國時期的名醫華佗有關。據說,華佗在被殺之前,為了報一個獄吏酒肉的侍奉之恩,就曾將所用醫書轉滿了一青囊贈予他。

華佗死後,這個獄吏就開始行醫,是華佗的部分醫術流傳了下來,後來人們就稱中醫為「青囊「。

這種類似的故事有很多很多,先人們留給我們的東西很多很多,我們需要學習的東西也有很多很多。

我們需要做的是讓大家更正確的,科學的認識中醫,了解中醫,普及中醫,這就我們這一輩中醫人為之奮鬥的事情。

謝謝大家閱讀。

最後如果大家還有什麼好的中醫小故事請下方留言,多多討論,多多交流。

編輯│李佑微

校對│魚果醫醫

PS:文章為醫瞳原創,圖片均來自於網路,圖片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訴其法律責任,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瞳 的精彩文章:

假如我是曹操,華佗也是必死無疑的
正骨就能徹底治療頸椎病?那是你太天真了

TAG:醫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