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大腸息肉不能一切了事

大腸息肉不能一切了事

引言

防治大腸息肉就可以防止大多數大腸癌的發生。大腸息肉容易複發,而且由於腸道結構的特殊性容易漏掉,因此大腸息肉切除後定期複查相當重要。多食素少吃葷,保持大便通暢,有利於減少大腸息肉的發生。

癌症面前人人自危,但對癌前病變,很多人還是缺乏警惕。

老王兩年前出現腹瀉、腹痛、大便帶血。剛開始他很緊張,擔心患了結腸癌,但腸鏡檢查發現是長了兩顆腸息肉,經切除活檢證實是良性的大腸腺瘤性息肉,自此便把「定期複查」拋在了腦後。

結腸息肉是大腸癌的癌前病變,大多數結腸癌是由大腸息肉演變而來的,只要定期檢查及時發現腸息肉並切除,可以預防大多數的結腸癌。但不少患者不願進行必要的腸鏡檢查以便及早發現息肉,做了息肉切除後更是不願再理。

大腸息肉需切除

大腸息肉從性質上劃分,常見的主要是炎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前者由腸道增生性炎症引起,後者的原因則不明,可能與遺傳、慢性炎症刺激、生活習慣等因素有關。

腺瘤性息肉不會自行消退,如果不及時處理,可慢慢長大,發生惡變的概率較高;而炎性息肉相對安全些,有時很小的炎性息肉會自行消失,但炎性息肉長期受炎症刺激,也可能癌變。

通常在進行腸鏡檢查時尚不明確息肉的性質,一般需內鏡下切除,對於不能切除的,如瘤體太大、生長部位不方便切除,要通過手術等其他方法進一步處理。

一般內鏡下切除息肉並不是大手術。結腸鏡術既是最有效的檢查方法,也是極為方便的治療手段。只有做病理檢查,才能確認息肉的性質以及癌變的概率,為結腸癌防治提供重要依據。

息肉易複發,要定期複查

在息肉很小(直徑小於0.3cm)時,一般通過腸鏡也難以全部發現的,因此患者通常需要定期複查。但有些患者的腸息肉一次就切乾淨了,且息肉經病理檢查為良性,這些人對定期複檢往往就不太在意。這種態度,對腸癌的預防有弊無利。

腸息肉不是切一次就了事了,它可能再度複發,發生的位置和性質都可能不一樣。因此,只要是曾經有腸息肉病史的病人,都應該複查。

1. 若息肉只有一個,病理證明是良性的,剛開始每年只需查一次腸鏡,連續2-3年檢查不複發,之後可以改為每三年查一次;

2. 有多個良性息肉,為保險起見,還是要每年做一次腸鏡檢查;

3. 若發現癌變的息肉,切除後應進行更頻的複查;

4. 若息肉根部癌變,必須進一步做內鏡黏膜下剝離術或外科手術治療。

多食素有利減少大腸息肉發生

從經驗看,不少腸息肉患者喜歡肉食。雖然這只是現象,但研究已經證明,西化的生活方式可能是引起大腸癌發病率升高的重要原因。而腸息肉就是大腸癌的癌前病變,因此,不多吃葷而多吃素,有利於清理腸道毒素,預防息肉的發生,進而減少大腸癌的發生機會。

所謂吃素,一般看重的是維生素和纖維素。如兼顧營養方面,可多進食深色的蔬菜,如綠葉蔬菜、西紅柿、茄子、胡蘿蔔等。此外,應多進食通便效果較好的水果如大蕉、雪梨和奇異果等。

長期便秘的人更應多進素食,因為便秘會導致毒素被過多吸收,對健康不利。但重視吃素不等於不吃葷,也不能走向另一極端,宜葷素搭配,以素為主。

作者:王伯軍 來源:王伯軍大夫談消化

攜手消化,天天乾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消化界 的精彩文章:

慢性咽炎反反覆復 原來竟是胃食管反流在作祟
面對肝纖維化,不應忽視凝血因素

TAG:消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