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修行即是「明心見性」,那究竟什麼才是「性」呢?

修行即是「明心見性」,那究竟什麼才是「性」呢?

心性本來不二,不過有真妄、動靜、昏明的不同。性就是本性,也叫空性、自性、真心、本來面目等。

性的同義詞中,「真心」這個詞特別耐人尋味。為什麼呢?因為,所謂「性」,其實就是未動之前的心,所以在應用上,心、性二字往往通用,故此,真心便即是性了。

天台山

心性一事,譬如水。心就是心念,也叫妄心、幻心,包括各種感受、想像、思維、認識,等等的思想現象,就好比是風吹水面泛起的漣漪、波紋。

而性是什麼呢?性就好比是水本身。風平浪靜之時,波濤不起,水面平靜如鏡,可這時,水難道沒有了嗎?其實大家都明白,水還是在那兒,只是沒有波紋,不被注意罷了。

塵世中的出家人

心性的「性」,上面以水波譬喻,無非是想說明,其實自性是一切起心動念的源泉。不過有人會反對說,思想是大腦官能的作用,是灰白質神經細胞的功能,思維現象只不過是更深層次神經活動的表現。是這樣嗎?

或許是吧。但我不禁要問,我們有生以來所經歷的無數事件的影片,它貯藏在哪裡呢?是否一個細胞收藏一件事件的影子,還是幾個細胞共同收藏一件事件的影子?舊細胞要退謝的時候,它又怎麼把千千萬萬事情的印象,移交給新生的細胞呢?新細胞又用怎樣的方法接受舊細胞所遺傳的一切印象呢?還有反映進去的印象有先後,而發射出來的思想,並不一定照攝收進去時的次序,這又是什麼緣故呢?一連串的問題,恐怕會讓再自信的科學家都啞然失笑了吧——所以,我們還是暫且認為,腦神經不過是意識的工具而已。

五台山雪景

一切物質皆有其「性」,譬如水以濕為性,火以熱為性,石以堅硬為性,等等。那麼,作為萬物之靈的人,以何為性呢?恐怕是——以「靈」為性,便是「靈性」,也叫本性、覺性。而能證悟這心性的究竟相貌,在佛法上,便是明心見性——明悟自心、徹見本性。

而究竟如何明心見「性」呢?這其實是不可說之事,所謂「我欲仁斯仁至矣」,禪宗提倡「不立文字」也是如此,而修行之人,靠著八萬四千法門,或漸、或頓、或權、或實,只要精進修持,自可圓證心性,成就佛果。

星雲法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依他起 的精彩文章:

TAG:依他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