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修行就是要「明心見性」,可為什麼「明心見性」如此重要呢?

修行就是要「明心見性」,可為什麼「明心見性」如此重要呢?

不管是出家人,還是在家修行之人,在人生旅程中,最重要的一個問題,莫過於——心性問題。

心性是什麼?自古以來,眾說紛紜。

小和尚與小男孩

孔夫子以為,所謂「心性」,「性相近也,習相遠也」,他並沒有對「心性」的本質做一個明確的定義,而只是籠統地說,在人生之處,「心性」都是相近的。

到了戰國時代,大家就爭論開了。其中,孟子主張性善,他認為「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人「心性」本善,就像水往低處流這樣自然;另一方面,荀子則主張性惡,他認為「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

打坐的小和尚

在其後的歷史長河中,多有哲人對人的「心性」進行過探討。而在20世紀西方科學進入中國以後,人們對於「心性」的探究,更進了一步。

不過,若以唯識宗的觀點而言,現代科學家,運用歸納、演繹、內省、觀察、推理、判斷等等一系列的方法,也只是研究到「心」為止,而且還沒有把「心」完全搞清楚——這些都只停留在前六識的範疇內,至於第七識、第八識的所謂的「性」,則是力所未逮。其左右推敲而不能得出結論,就只能「存而不論」了。

心經

人類社會的變化發展,沒有一點不是和思想意識發生著密切聯繫的,所以說,「心性」的探究,乃是整個人類社會研究的綱領所在;而參究「明心見性」之學,使人人知其本性,則更是一切學問、為人處世的根本啊!

須知,人若能真正「明心見性」,就好像是經營者有了本錢,巧婦有了柴米;而不能「明心見性」,則就好像盲目行路,往往會陷入主觀意識的錯誤而不自知了!

雪山頂上坐禪的和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依他起 的精彩文章:

TAG:依他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