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北京奧運10周年,數說中國體育新變化

北京奧運10周年,數說中國體育新變化

為了祖國體育事業,快關注我們吧

10年前的今天,北京的夜空被「踩」下一個個大腳印,拉開了第29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序幕。美輪美奐的開幕式、100枚獎牌的輝煌戰績、賽場上無數令人激動的瞬間,構成了被時任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評價為 「非比尋常」的奧運會。

相信經歷過這屆奧運會的中國人,對此都記憶深刻。T教授還記得,中國男籃與西班牙苦戰至加時,幾乎將後來的亞軍斬落馬下;全家人邊吃午飯,邊等著「飛人」劉翔的跨欄決戰,最終他遺憾退賽……關於北京奧運會的記憶,你還有多少?

進入「後奧運時代」的10年,中國體育事業經歷了怎樣的發展?

01

心態更好了

北京奧運會是一個巔峰——2008年全年,中國運動健兒在24個項目中共獲得了120個世界冠軍,11人2隊16次創16項世界紀錄。其中,北京奧運會共獲得51枚金牌、21枚銀牌、28枚銅牌,獎牌總數100枚,位列奧運會金牌榜第一,獎牌榜第二。北京殘奧會共獲得89枚金牌、70枚銀牌、52枚銅牌,蟬聯金牌榜和獎牌榜的第一位。

但所謂「物極必反」。從1984年為一塊金牌舉國欣喜若狂,到2008年力壓美國登上金牌榜榜首,再到里約奧運會金牌榜座次受大眾關心的程度越來越低。「吃過見過」的中國人早已不再認為「金牌比什麼都重要」、更不會認為「金牌是唯一重要的」。

心態的變化,讓大家更加輕鬆、包容地去欣賞體育賽事——里約奧運會我們固然記住了一路披荊斬棘的中國女排,同時也記住了「洪荒少女」傅園慧帶給我們的快樂;我們固然記住了孫楊的金牌,同樣也為扶起對手的紐西蘭馬術少女送上了掌聲……

金牌不是不重要,而是不再那麼重要。也許,這才是體育迷對待競技體育最好的態度。

2

身體更棒了

除了是北京奧運紀念日,今天也是第10個「全民健身日」——為了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體育需求,紀念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經國務院批准,從2009年起,每年8月8日為「全民健身日」。

國家體育總局8月2日發布的《中國群眾體育發展報告(2018)》顯示,截至2017年底,我國體育場地已超過195.7萬個,平均每萬人約14.08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1.66平方米。

而國家體育總局在2005年公布的《第五次全國體育場地普查》結果顯示,當時我國各類體育場地85萬個,每萬人僅擁有6.58個體育場地,人均體育場地面積1.03平方米。

截至目前

社會體育指導員超過200萬人,全國每千人公益社會體育指導員比例超過了1.5‰的標準。職業社會體育指導員近21萬人,游泳救生員18.4萬人。僅2017年,「全民健身日」前後全國開展全民健身活動近3300場,參與人數超9000萬人次。

2017年,國內參加馬拉松比賽總人次近500萬、健身軟體Keep在線鍛煉人群高達1.2億、國內參與滑雪的總人次突破千萬……

不斷上揚的數字,折射出百姓旺盛的健身需求。從「要我練」轉變到「我要練」,「健身每一天,幸福你我他」的理念蔚然成風。

3

產值更高了

2008年全國體育及相關產業從業人員為317.09萬人,實現增加值1554.97億元,占當年GDP的0.52%。

到了2016年,國家體育產業總規模(總產出)約為1.9萬億元,增加值為6475億元,占同期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0.9%。根據《國家體育產業統計分類(2015)》,體育用品和相關產品製造的總產出和增加值最大,分別為11962.1億元和2863.9億元,占國家體育產業總產出和增加值的比重分別為62.9%和44.2%。

「十二五」期間體育及相關產業平均增長率為21.12%。

中國社會科學院教授江小涓指出,我國已進入體育產業需求快速增長期。

從發展的基礎條件、市場和政府的意願等各方面看,增加體育服務供給潛力巨大。由於我們國內市場規模最大,百萬人口以上城市最多,網路滲透度和聯結度較高,資金充裕且投資意願強,政府和市場兩種力量同向發揮作用,今後我國體育產業還有可能呈現出超常規的發展態勢。

再過10年,中國體育又會是怎樣的面貌?

本文綜合人民日報、新華網、中國日報、騰訊體育

文/編:崔義剛

監製:湯怡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T教授點名 的精彩文章:

中國籃球何時再有「黃金一代」?
定了!稠州簽下了外援,是他……

TAG:T教授點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