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用火燒出來的藝術——越州潦滸古鎮記

用火燒出來的藝術——越州潦滸古鎮記

來玩泥巴

/一種文化的召喚

越州的潦滸是個古鎮,僅此地名就讓人覺得古色古香的,很有歷史味。古時紹興、會稽一帶就稱越州,故青史上有名。

雲南曲靖的越州,其實也是古地名,自元代起,此地就設立越州府,現淪為鎮,潦滸也改稱為村。但當地人還是習慣稱之為潦滸古鎮,因為這裡不僅有近千年的制陶歷史,而且至今還延續著手工拉坯,使用龍窯柴火燒陶的古老制陶方式,據說是國內還保留著龍窯最多的地方,以及不同歷史時期的各種窯型,堪稱古陶生產工藝的歷史博物館。鼎盛時,遍街皆陶器,四野升窯煙,是名副其實的古陶鎮。

潦滸古鎮上的陶藝文化牆

這也是一種文化的召喚

前不久參加了「雲南藝術家潦滸陶瓷文化藝術創作交流活動」,來到越州潦滸,感覺雖不像建水紫陶街那樣熱鬧紛呈,但沿街的文化牆、擺放著各種陶器製品的陶藝店,還是蠻有一種陶文化的氛圍,而且還更多了點鄉土文化的氣息與風貌。

和雲南民俗影協會長陶雲(左一)、顧問楊臘(右一)在活動現場

昆明市攝影家協會主席馬克斌在創作

潦滸古鎮上的陶藝文化牆

古鎮上的陶藝工作室

兩天的日程排得滿滿的,除了探訪古鎮,遊覽古龍窯遺址、陶瓷民俗陳列館、古街古巷古四合院等。還有觀摩陶藝師工作室、了解陶土資源、制陶技藝、老藝人訪談等等,第二天還組織大家參加了一次龍窯開窯儀式。希望能直觀感受潦滸龍窯柴燒陶瓷文化的魅力,感知千年的陶瓷發展歷史,加深對潦滸的感知和認識,的確是一次別開生面的陶文化交流活動。

參加活動的書畫家們現場創作 (張艷秋攝)

當地龍窯的開窯儀式 (張艷秋攝)

觀摩陶藝工作室

觀摩陶藝工作室

鳳凰涅磐/用火燒煉出來的藝術

我對陶器和陶文化的認知不深,但周邊玩陶的朋友很多。中國的五行文化,陶就佔了兩大元素,采天地之精氣,凝生命之魂魄。從遠古到至今,一把火,綿延了數千年,穿過無數歷史烽煙,走過多少春秋興亡,豈可小視。

制陶幾乎與人類的歷史一樣久遠漫長。中國的仰韶文化是距今已有五千至七千年歷史的新石器時代,其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各種出土的陶器,可以說,火的利用和能把泥土燒成陶器,是遠古人類最偉大的發明,由此改變了人類生活方式的進化和社會文明的發展。

在社科院工作時,曾去過西安半坡遺址博物館,看到那些用陶製成的汲水尖底雙耳瓶,精巧而又實用,就被古人類的智慧深深嘆服。更甚的是仰韶文化的彩陶,已經具有很濃烈的審美藝術和文化元素,透射出來的符號精神,撼人心弦。在李澤厚《美的歷程》書中,已有專門的闡述與精彩分析。認識陶器,其實就是認識人類的一種進化史和文化史。

仰韶文化的彩陶

西安半坡遺址出土的汲水尖底雙耳瓶

從半坡到潦滸,是一種時空的跨越,是一種觸摸歷史的體驗,也是一種生活與藝術的感知。看著那些精美的陶藝和生活器皿,你會感覺到,這是在泥土中穿越歷史,用柴火燒煉出來的藝術,正是潦滸吸引人的價值所在。

陶藝之美,一是造型,二是燒煉。前者為人技,後者屬造化。技藝可以提高,但窯變卻非人控。熊熊烈火中,泥坯就像鳳凰涅磐一樣,浴火重生,幻化出千變萬化的色彩或紋線,這是自然的神奇造化,也讓很多的人感嘆著迷。

我認為,陶為器,源於土,應有大地土壤之氣息或印記。做得過於精緻,一把小壺,花鳥魚蟲,山水字畫全都可以融入其中,墮入微雕。再精美,也是一種小器,就像過去王孫貴族手裡的摺扇,再昂貴也僅只是一種把玩之物,難成大器,偏於安閑消逸之美。若與遠古的那些古陶相較,更顯陰柔,失卻了古樸、雄渾的剛健之氣,很難動人心魄。就像清代傢具精雕細琢的審美風尚,就遠不如明代的簡約樸實富有意蘊。這雖是個人的審美之見,但也是很多陶藝者面臨的問題。多年前,就曾對華寧制陶世家的小汪說過此話,陶之魂,需從質樸中去開掘。

當今潦滸,恐怕也不能再走建水紫陶之路,即無法超越,又不宜模仿,要想各領風騷,再創輝煌,還需要在這古和土兩字上,在爨鄉的文化風格與特色上,多做文章。

古代龍窯的燒制情景(泥塑)

正在裝窯的潦滸龍窯

正在裝窯的潦滸龍窯

潦滸的陶器展示

爨陶之路千年未絕的歷史使命

經曲靖的朋友介紹,在潦滸認識了當地陶藝協會的會長劉志輝,他也是玩泥巴長大的燒陶世家,早年在工廠里做設計師,後來下海自己創業,所經營的爨越陶藝已成了當地的知名企業。老劉不善言談,形象樸實,還帶著一種鄉里人的溫厚謙和。他邀請我們第二天去他的展室喝茶,後來才知道,老劉原來是國家文化部評定的國家一級陶藝師。 用坊間的話說,他應該是陶藝大師,當地舉足輕重的人物。

與劉志輝(左)合影

此前一天,老劉的爨越陶藝正好開窯,很多顧客聞訊趕來,有的甚至從四川成都遠道而來。好的作品,當場就被買走。一些造型獨特、窯變異彩的器皿,售價不低,但也不像建水紫陶那樣,有的天價嚇人。這也說明當地的陶坊,經過多年培育,已經建立起了自己的市場,都不乏精美之作或受人喜歡的產品,所以儘管潦滸地處鄉間,交通不算便捷,但也還是擁有了一批穩定的外地顧客,只要真有好的陶藝產品,銷路不愁。

當下社會隨著物質財富的增長,更多的人開始追求有精神屬性的東西,喜歡收藏也成了一種社會時尚。雖然並非人人都懂陶藝之美的精髓,真心喜歡者有之,附庸風雅者也有之,但這是一種品味。只要喜歡,花個成千上萬買把壺卻也不吝嗇。這也是近年來陶藝市場逐漸興盛之原因之一。

爨越陶藝展室中 標價3280元的古陶茶具

爨越陶藝展室中 標價8680元的古陶茶具

當地政府也看到了潦滸古鎮制陶業的這種文化屬性和市場價值,開始注重打造其品牌。與雲南藝術家園區合搞的這次交流活動,就是希望獲得更大的影響力,把潦滸打造成一個以陶文化為主題的旅遊休閑處和陶藝產品的銷售地。無疑是個很好的想法和舉措,但真要把潦滸做成一個獨具特色的特色小鎮,讓潦滸的陶藝在中國或者雲南有獨特的一席之地,要讓更多的遊客和顧客紛至沓來,其實也不易,面臨的問題也很多。

爨越陶藝的展室

一是同質化比較突出,很多產品大同小異,非常有藝術個性和文化特色的產品不多見。

二是產品良莠混雜,拉低了品味和檔次,一些展室的空間布局還尚需藝術化和整體設計。整個小鎮的環境也如此,賣鄉村瓦罐的店鋪與陶藝文化的作坊混在一起,有點像農村集市裡建個藝廊,還沒有形成真正的陶藝一條街和獨特文化氛圍。

三是缺乏外來人才的引入,老劉是國家級陶藝師,他的產品從設計到銷售,都是自己完成。天富陶藝等其它家也如此,店老闆其實就是設計師,形成家傳之風和世代延續。這也是中國傳統行業的特色,制陶者與從藝者同屬一體,技高者可勝人一籌,也能脫穎而出,老劉就是例子。但隨著市場變化和社會進步,讓更多的工藝美術者和專家介入制陶業,不僅會帶來新鮮血液和藝術創新,也能為產品開拓更廣更好的市場。建水紫陶的崛起,不無這一因素。

四是潦滸迄今仍有許多窯在燒制農村生活用品的瓦罐、土碗。農耕文化時代,人們的日常用品離不開陶器。但今天已有很多替代品。看著大量的粘土、柴火耗盡在這些產值極低,農貿集市上也就只能賣個十多元錢的產品,卻大量消耗粘土、林木這些有限甚至寶貴的資源,極其可惜和令人心疼,儘快轉軌,向高附加值產品發展,是潦滸陶業的當務之急,也是政府應引導和採取的措施。

五是需要向國際市場靠攏,越是土或古的產品,越有國際市場。但不能一味仿古、泥古而不化。需要有國際化元素,才可能有未來更大的市場。我在京都東寺的廟會上,看到過一些展銷的陶瓷產品,極富民族特色,又有國際時尚元素,很讓外來者愛不釋手。在伊斯坦布爾的一些旅遊商店,看到各種陶瓷工藝產品,也吸引了不少的旅遊者。

陶藝其實是一種跨國界的藝術,是人類共有的創造發明,較少受國別、民族和文化差異的影響。中國的青花在外受歡迎,已成共識。潦滸也應該在國際化元素方面,多下功夫,未來的市場將會更大。

爨越陶藝的展室

越州是爨文化的發祥地,著名的《爨寶子碑》就距潦滸南3公里處出土。交談中,我說老劉的爨越陶藝這名稱取得好,把文化、地名、行業都融在一起,應該像這名稱一樣,好好做爨文化的文章。

越州潦滸的陶藝,應該是一種獨具特色的爨陶,揚名天下。我相信,爨陶的品牌會很響,也很難。作為潦滸有名的國家一級陶藝師,這可能是劉志輝一生的夢,也是他新的歷史使命,同時也是當地政府和其他陶藝家們的歷史使命。需要有各方面的支持和條件。這是老劉未來應該走的路,也是潦滸必走之路。

劉志輝在自己的工作室里

當下的潦滸,正處於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如果真能做好爨陶這一品牌,那潦滸的名氣和特色將躍上一個新台階。唯有如此,潦滸這古陶之鎮,才會再放異彩。

附錄: 陶藝中的鄉風民俗

這次潦滸之行,有許多民俗影協的朋友,是一次民俗攝影如何與陶文化結合的嘗試,可能各人的視角與關注不同,會有各具特色的作品。我特意拍攝了些陶制人物,想把陶文化這一主題與鄉間的生活情態,合成一種有機的結合與表現。

看著那些造型誇張,卻又憨態可掬,鄉土氣息濃郁的作品,真的覺得生動又可愛。這些有著鄉里人那種樸實、憨厚甚至有些愚鈍的形象,是我們在農村生活中常見的人物,恰恰正是常年生活在鄉村的陶藝家們,從他們的切身體驗中,從日常的生活來源中,汲取了這些原型,成為一種富有雲南特色的鄉土藝術,也創造了潦滸陶藝的特色表現。

這種也許難登大雅之堂的藝術,卻生動的刻畫了鄉間民俗的一種生活狀態與情境。真正的民俗,都是紮根於民間,這正是民俗攝影的題材和挖掘對象。從另一角度來說,這也是潦滸陶藝里的一種鄉風民俗,供大家分享。

趕 集

全家樂

曬太陽

各有所獲

佛家修行,強調心靜,以免受凡塵俗事之擾,故出家人要閉門修行,打禪靜坐、一心侍佛。把佛學之意轉化在世俗生活之中,就變為一種處世之道,一種告誡,成了明哲保身的一種消極哲學的生動寫照,讓這組小品寓意深刻……

潦滸陶藝中的外國人物作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福言文苑 的精彩文章:

TAG:福言文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