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史上最奢侈的「天價茶」

史上最奢侈的「天價茶」

史上最奢侈的「天價茶」:

」龍園勝雪」每斤計工值四萬,其造價驚人至「皇帝一盅茶,丞相一年糧。」

焙足火的久藏大紅袍薄攤在竹席上,淋以井水,稍作翻動。緊卷的茶條吸收了水分,細弱的身形肥碩了,皮膚也更加的烏潤有光,待到柔軟如棉,酌量置於網勺內,以高壓蒸汽熏蒸,趁熱倒入鋼模內,以上百噸的壓力壓制每片或分隔八小片、或分隔九小片如巧克力狀的茶磚;又或是倒入圓形,刻有龍圖或鳳圖的鋼模中壓制出圓形茶餅。

高壓下,擠出的茶葉果膠將茶與茶之間緊密結合,待到碼放的茶餅溫度幾近室溫時,低溫長烘至茶餅足干。

茶餅存放些時日,待火味退去,便型、香、味俱佳了。

周亮工的《閩茶曲》論述,武夷茶「雨前雖好但嫌新,火氣難除莫近唇,藏得深紅三倍價,家家賣弄隔年陳」。

因茶餅逾存逾香,如今「家家賣弄陳茶餅」。

現代大紅袍之父陳德華針對武夷岩茶的特性,經不斷構思、不斷試驗研發製作的大紅袍茶餅,後來被愛茶者美其名曰「龍團鳳餅。」

「龍團鳳餅」早有其名,曾經在歷史上輝煌了幾百年。

「龍鳳」是在北宋期間從北苑騰空而出的。

閩國的北部—建安(今建甌)有「鳳凰山形如翔鳳,龍山狀如龍蟠,與鳳凰山對峙」。就在這神秘的北苑龍山與鳳凰山中,飛出了片片的傳奇故事。

唐末五代十國,閩國戰事頻頻,擁有以鳳凰山為中心方圓三十里茶園的茶焙業主張廷暉,本想將戰事拋之腦後,潛心鑽研研膏茶工藝。

樹大招風,偌大的產業加之精緻的茶品,更膨脹了他人的貪慾,於是,在閩王的不斷索要情形下,張廷暉孤注一擲,索性將全部茶園獻給閩王,閩王感於他的忠誠、欣賞他的才華又特別嗜好他監製的茶品,於是將茶園列為皇家御茶園,重交他管理,賜封他為「閣門使」。

掌管北苑御茶園的張廷暉,因禍得福,並且留下了一段段的佳話。

江山易主,北宋盡收北苑。太宗皇帝派遣使臣督造皇室專供團茶,以別庶飲,特製龍鳳模,將研膏茶在模具中壓成圓餅,美名「龍團、鳳餅」

初時的龍團鳳餅,有其型尚無其神,使臣費盡心思,差人找尋有山泉滲出的石崖上的茶樹,以其芽製作上品,並美名「石乳」

「石乳」有山泉的甜美,有野生的蘭草之氣,更有初乳般的甘滑細膩。

宋至道中,丁謂任福建路轉運史到建州督造北苑御茶。

丁謂才華橫溢,文學、詩畫、棋藝、音律無不通曉,他展示著才華,首先將御茶園改造了一番,使御茶園成了種植、加工、文化、旅遊、品牌展示為一體的無上之地。

他首先在御茶園中修建了茶堂,茶堂雕樑畫棟,花、鳥、蟲、魚躍然磚雕、木雕上,脊獸神威,其氣勢之宏偉,彰顯皇家氣派。

茶堂後方,有泉水從地下汩汩而出,水質清冽、甘甜,丁謂令人掘出小池,蓄積甘泉,命名「御泉」,並搭起了一座華麗的小亭。

茶堂稍遠處,有泉眼,一條向陽、一條背陰,涓涓細流匯聚後流入小池,丁謂將水路、水池擴大,引水悉數匯入池中,命名「龍鳳池」,池上方也搭起了華麗的小亭。

在遠離泉眼,茶堂可視範圍內,種下了大片的海棠花,每當花兒盛開,陽光普照,翠竹掩映下的海棠花連起一大片燦爛的雲系,恍若一座「紅雲島」。

「驚蟄」一到,人們就有些迫不及待了,耐性還不如那一粒粒飽滿的粟粒芽

「調民數千,鼓噪山旁,以達陽氣」。「喊山」儀式虔誠而又隆重。

終於,一聲驚雷催醒了休整了一個冬季的茶芽。

「夜間擊鼓滿山谷,千人助陣聲喊呀(芽)。」夜半的茶山上,鼓聲隆隆,催醒了甜夢中的茶人,也催醒了朦朧了一季的茶芽。

戴著斗笠、背起小茶簍的採茶女,接過鑒采官分發的入山牌,進入雲霧繚繞的茶山間,食指、中指輕托嫩芽,以拇指利甲麻利割下,輕巧地置入簍中,那一顆顆茶芽恍若少女指間彈出的,只有心靈觸動時才發出的美妙樂音,當樂音尚可譜寫一段茗曲,晨曦即將透過雲霧,清脆的鳴鑼聲響起,招呼著少女停下了纖巧的雙手。

北苑有芽初長成,建州的三十二個官焙,幾乎同時忙活了。

茶芽被分門別類,先剔除魚鱗葉、剔除烏蒂、剔除紫芽,又將小芽、中芽分級攤放。

茶芽以清冽之泉水多次滌盪,洗去漂浮的芽毫、洗去沾染的指間凡氣,入蒸籠瀝干,待水沸騰,入鍋中蒸去草木之氣,茶色不青不黃,是為適度。

熟芽以清冽之泉水多次淋洗,迅速降溫以避免黃變,用小榨輕輕榨去表外水分,再以透氣的棉布包住茶芽,用極具韌性的竹條捆綁茶袋,用大榨榨出茶膏,至半夜,解開茶袋將茶解塊抖散,重新打包,紮好竹條,再次壓榨。茶膏榨去,帛布潤而不濕,是為適度。

挑選臂力較好的研茶工,盡數剃去鬚髮,沐浴更衣,以使茶品一塵不染。

茶芽入瓦盆,圓形瓦盆上大下小,如巨大碗形,內中紋理絲絲隆起,盆中茶以柯木製作的木杵研磨,先加適量加熱的龍井水研磨,至水干後,再加泉水研磨,如此反覆,茶品按等級不同,加水、研磨的次數酌情增減。

在銀模上圈以竹圈,填滿細膩的茶膏,壓制定型。之後以硬質雜木炭為燃料,待木炭燃到紅透,炭面覆以細灰,調節火溫,將定型的茶餅在焙籠上烘焙,初時,茶餅濕度大,火溫宜高,但需有度,否則茶麵起泡、或色澤暗黑,更不能高到茶餅冒煙,帶焦味。

焙到一定程度,茶餅表面淋上沸騰的茶汁,調節火溫低溫長烘,溫度與體溫相近,焙上七到十幾天,待茶餅內心干透時,塗上細膩的茶膏,移存到密室中,用扇子扇干。

工藝無誤,則茶餅色澤光瑩、龍騰鳳翔、栩栩如生。

丁謂創製的大龍鳳茶餅,每八餅重一斤。

茶餅先包以細軟黃帛、再用柔軟的浦草包裹,再用雙層黃羅包封,封口處蓋上漕司的朱印,裝入小匣子內,鎖上鍍金小鎖,再用帛布包裹匣子,最後用精緻竹籠保護。

丁謂精挑細選了四十餅,快馬加急,將新茶送到了距離建安三千五百里外的京城,「作貢勝諸道,先嘗只一人。」

宋太宗龍顏大悅,從此,龍鳳團茶名冠天下。

北宋慶曆年間,在書法上頗有造詣的蔡襄主持北苑茶事,他把茶餅的規格及款型進行了改革,又繪製了精緻而又美輪美奐的龍、鳳、祥雲圖案,使之更有藝術性與觀賞性。

大文豪歐陽修曾感嘆道「茶之品莫貴於龍鳳、謂之小團,凡二十餅重一斤,其價值金二兩,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

蔡襄又以高超的書法造詣,創作了《茶錄》一書,精確地闡述了龍鳳團茶的藏茶、點茶方法、品評要點等,以及對泡茶器具的介紹,是當時很好的教科書。

小龍團問世後,上至皇宮下至民間的「茗戰」之風日盛。「北苑將期朝天子,林下群豪先斗美」,茶品一出,北苑御茶的主管們便先將新茶比試了一番,品評出優劣,之後督促改進工藝。

用砧椎撬出一小塊茶餅,茶鈐鉗住以小火炙烤出香,再用乾淨的紙包裹好,以錘敲碎,然後在茶碾中將茶碾成粉狀,用細密的茶羅篩取茶粉。

茶粉沖泡後湯花為白色,黑色的茶盞更能襯托茶色的靚麗。

為了迎合茗戰的需求,建安縣吉苑裡的制陶大師們苦心鑽研,創製了撇口、深腹、黑色釉面密集,筋脈狀如兔毫般細膩紋飾的兔毫盞。其色黑且坯質微厚蓄熱功能好,茶湯不易冷卻,更能較好地體現茶的特色,於是,建盞受寵,身價不菲,成了茗戰時不可或缺的器皿。

將適量茶粉入盞,沸水注入少許,以竹筅調之,當茶粉充分分解,無抱團,粘稠度較好為調糊適度。

左手提銀壺點水,右手持筅旋轉擊打和拂動茶湯,點、擊配合恰到好處,湯花泛起,觀之茶色迷人,聞之口鼻生香、飲之齒頰留香。

既是鬥茶,必然得分個高下。高手擇茶,茶餅重實、色澤青紫帶灰色,碾壓後的茶粉細膩、光螢。沖泡後、濃綢而厚青白色的茶湯承托著潔白細膩的湯花,咬盞持久。茶湯滋味香、甘、重、滑,是為上品。

當湯花的泡沫逐漸收縮,凝聚,下沉,盞壁現出水痕,終現「雲腳散」。先出現水痕的便輸了一局,「點茶」以三局定輸贏。

「勝若登仙不可攀,輸同降將無窮恥」,茶人的榮辱寄托在精工細作的茶餅上,也寄在了刻苦練習的點茶技藝上。

宋·元豐元年,宋神宗下詔製作一款宮廷御茶,要求品質超越小龍團茶。福建轉運使賈青另闢蹊徑,製作的重點在原料的選擇上。

他選定的茶樹生長於山石風化完全、常年有山泉滋潤的土壤中。因日照短、氣溫低的環境可使茶芽生長緩慢,其芽飽滿健壯。而壓制的茶餅品質」味極甘馨」。

用精緻工藝壓制的茶餅,其面上的龍形更為細密、精緻,因此皇帝御筆一揮賜名「密雲龍」。

密雲龍每斤二十餅,用兩個黃袋分裝,稱之為「雙角團茶」

「密雲龍」堪稱驚絕,數量稀少,專供皇帝享用

後來,十歲的哲宗即位,因小兒無知,將密雲龍隨意賞賜朝臣,皇帝的大方甚至讓密雲龍流傳到了朝野之外,密雲龍失去了御茶的尊貴。

元祐初年,高太后下令建州不許再造密雲龍,甚至連團茶也不得造。禁令下達,密雲龍卻在朝野縉紳中變得更加的奇貨可居。

北宋宣和庚子年,善於溜須拍馬、削尖腦袋往上鑽的漕臣鄭可簡,為了得到皇帝賞識,苦心鑽研,終於在茶品創新上又邁出了一大步。

肥乳的新芽薄攤在竹席上,揀出最上等的小芽,將每斤六萬個上下的小芽小心翼翼地剝出外層嫩葉,取下形如鷹爪、狀若針毫的細芽置於珍器之中,以「龍焙泉」水滌盪。

「銀線水芽」在透亮的水中顯得格外的光明瑩潔、晃然若銀。

水芽以小榨榨去表外之水,高榨輕榨出茶膏。

將竹圈套住銀模,裝好水芽,緊壓成餅。茶餅方型,邊長一寸二分,因茶餅色如雪,又與餅上蜿蜒的小龍相呼應,故名「龍園勝雪」。

「龍園勝雪」每斤計工值四萬,其造價驚人至「皇帝一盅茶,丞相一年糧。」

當時的皇帝宋徽宗趙佶,奢侈無比,不愛江山愛藝術,據說他的瘦金體書法獨步天下,他的藝術詩、書、畫、印相結合,他的花鳥畫《筠庄縱鶴圖》: 「或戲上林,或飲太液,翔鳳躍龍之形,擎露舞風之態,引吭唳天,以極其思,刷羽清泉,以致其潔,並立而不爭,獨行而不倚,閑暇之格,清迥之姿,寓於縑素之上,各極其妙。」

有了這上好的「龍園勝雪」,宋徽宗趙佶的點茶功力大增。他將才華傾注在分茶技藝上。

「白服浮盞面,如疏星朗月」,以及栩栩如生的花、鳥、蟲、魚,雅緻的水墨丹青、疾勁的草書,在黑色的兔毫盞上變幻著神奇。

「龍園勝雪」問世短短几年後,北宋不復存在,北苑貢茶的光芒逐漸暗淡,但製作工藝卻從未間斷。

元至元十六年,浙江省平章高興路過崇安,監製石乳數斤獻於朝廷。茶餅模仿北苑貢茶「石乳」的工藝,採集九曲溪邊有山泉滲出的石崖上的茶芽製作,並沿用「石乳」之名,此時的「石乳」(龍團鳳餅)仰仗武夷山內涵豐富的土壤因子,茶品體現得更加的韻味十足。

得此珍品,忽必烈龍顏大悅,犒賞了高興。高興再接再厲,命崇安縣令繼續督制貢茶。

大德五年,高興之子高久住任邵武路總管,在武夷山九曲溪之四曲設立了御茶園。從此,武夷茶正式成為朝廷貢品。

元至順二年,建寧總管在武夷山御茶園的通仙井畔築就五尺高的「喊山台」。每至驚蟄日,縣臣登臨喊山台,帶領官吏、茶人,高呼「茶發芽」。三百多年前北苑喊山的情形在此重現。

世間萬物盛久必衰,明洪武二十四年九月,草莽出身的朱元璋,深知掠民山,役民力,派稅課的霸道行徑,必將讓茶農苦不堪言,繼而引發官逼民反。於是,下詔罷造「龍鳳團茶」。

如今,琳琅滿目的武夷岩茶餅,模仿著「龍團鳳餅」的模樣,有龍有鳳,聞之茶香雋永、飲之韻味無窮。如今,茶百戲的分、點技藝有人展示的與古人相比已毫不遜色。

只是,那虔誠的「茶發芽」高呼聲,那日出之前採摘新芽的仙境,那在細小茶芽中抽取一縷的的專註場景,那從大龍鳳團茶不斷改進至奢侈萬分的龍團勝雪的歷史已經呼嘯而去。

幾萬顆細芽才製成一斤的金駿眉我們做到了。

那蒸青壓制的「龍團鳳餅」籍以現代化的器具,我想,做一款地道的「石乳」該不會太難吧

一一摘自2014年福建省茶葉學會《茶緣》雜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茶葉點評網 的精彩文章:

他們都在證明著白茶的極具價值
武夷岩茶的「毛茶」該怎麼品,才稱得上精品

TAG:茶葉點評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