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瀕臨滅絕的藍鯨罕見現身日本,卻已經是遺骸!

瀕臨滅絕的藍鯨罕見現身日本,卻已經是遺骸!

當地時間2018年8月6日,民眾在日本神奈川縣鎌倉市海岸發現一具鯨魚遺骸。經證實此遺骸是藍鯨的雄性幼崽。專家認為,該鯨魚跟著父母游著游著走散了。接下來,該鯨魚遺骸將被運往當地解剖研究所,專家將從鯨魚頭部的骨頭以及胃裡的殘留物來調查該鯨魚的生存狀況以及死因。這是日本國內首次出現藍鯨。

20世紀初,在世界上幾乎每片海域中藍鯨的數量都相當多。但是在超過40年後,捕鯨者的獵殺使它們幾乎滅絕。大約在1935年,捕鯨者在南極捕殺了一隻藍鯨,他們站在藍鯨的屍體上。

1939年,一隻死亡的藍鯨被一艘捕鯨船拉著走。

藍鯨(學名:Balaenoptera musculus)是屬於鬚鯨小目的海洋哺乳動物。藍鯨是地球上現存體型最大的動物,長超過33米,重達200公噸以上。藍鯨的身軀瘦長,背部青灰色,不過在水中看起來有時顏色會比較淡。

目前已知藍鯨至少有三個亞種:生活在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的B. m. musculus;棲息在南冰洋的B. m. intermedia與印度洋和南太平洋的B. m. brevicauda(也稱侏儒藍鯨)。圖為斯里蘭卡印度洋,電影製作者Patrick Dykstra在2009年至2015年期間,用無人機在斯里蘭卡印度教海域捕捉到的藍鯨身影。

當藍鯨要浮出水面呼吸時,會將肩部和氣孔突出水面,它們突出水面的範圍比其他的大型鯨魚(例如長鬚鯨和塞鯨)還要大。這個特徵經常被觀察者從海洋生物來辨識它們的線索。藍鯨呼吸時噴出的垂直水柱(可以達到12米,一般為9米),如果在風平浪靜的海面上則可以從非常遙遠的距離目擊到這些水柱。

一些棲息在北大西洋與北太平洋的藍鯨會在潛水時升起它們的尾鰭。

與其他鬚鯨一樣,藍鯨主要以小型甲殼類(例如磷蝦)與小型魚類為食,有時也包括魷魚。藍鯨寶寶(右)在跟隨著自己的父母一起徜徉在海洋中。

在捕鯨活動開始前,藍鯨最大的族群是在南極海域,估計大約有239,000頭(範圍介於202,000與311,000之間)。目前在東北太平洋、南極海與印度洋的數量已經比之前大為減少(大約各只有2,000頭)。在北大西洋則有2個更大的集團,在南半球至少也有2個集團。藍鯨通常獨居或者和另一隻藍鯨共同生活。目前尚未知道,這些共居的藍鯨是長時間生活在一起,還是形成更為鬆散的關係。

在食物高度密集的區域中,能看到多達50隻藍鯨聚集在在很小的範圍之內,但是它們不會像其他鬚鯨那樣形成組織嚴密的大團體。 藍鯨不易捕捉與宰殺。它們的速度和力量意味著藍鯨很少成為早期捕鯨人的目標。1864年,挪威人斯文德·福因Svend Foyn使用魚叉搭配輪船,設計來捕捉大型鯨魚。雖然最初很麻煩,成功的機率又低,不過福因進一步的改善了魚叉,於是很快的挪威北部芬馬克郡的幾個捕鯨站開始使用這種方法來捕鯨

很快,藍鯨就在冰島(1883年)、法羅群島(1894年)、紐芬蘭(1898年)與斯匹次卑爾根島(1903年)等地開始被捕殺。在1904年至1905年之間,美國喬治亞州南部捕獲第一隻藍鯨。到了1925年時,隨著工廠船船尾台的出現與蒸汽動力鯨捕船的使用,藍鯨與全部的鬚鯨被捕的數量在南極與次南極海域開始急劇增加。

捕鯨活動明顯導致藍鯨幾乎滅絕,而不是獵捕較少的數量以換取較長的獵捕期間,捕鯨者繼續減少藍鯨數量。現在看來,捕鯨業顧及由海洋生物學家制定的監測和限制,使得更多鯨魚可能有商業上的價值,儘管是一個較長的時間跨度。長壽的海洋哺乳類的族群動態與壽命較短的魚類相當的不同。因為較長生育期(超過1年)與比較少胎(1次1或2胎),鯨魚數量恢復所需的時間比起體型較小的動物更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小愛來說事 的精彩文章:

阿富汗機場爆炸襲擊76人死傷,副總統險遇難!

TAG:小小愛來說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