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是枝裕和的溫暖與殘酷

是枝裕和的溫暖與殘酷

儘管是枝裕和有著近20年的廣受好評的藝術生涯,他的身影無數次出現在各項大獎的名錄中。但,「是枝裕和」這個名字,更多是被電影愛好者所熟知。

他的處女作《螢之光》於1995年在威尼斯電影節獲獎,此後五次進入戛納電影節,2013年憑藉《如父如子》拿到評審團獎。如今的《小偷家族》,則為他冠上了藝術電影的最高榮譽。

然而,作為一個作者電影導演,是枝裕和從來沒有打破商業壁壘,能像讓-皮埃爾·熱內的《天使愛美麗》或者吉爾莫·德爾·托羅的《潘神的迷宮》那樣,在外語片的國際發行上取得成功突破;他也沒有像王家衛或佩德羅·阿莫多瓦一樣,因為風格強烈而獨特,身後有一幫狂熱的死忠粉為他搖旗吶喊,鎮臂歡呼。

一位如此傑出的電影創作者未能獲得更廣闊的認同度,想想是些令人失落的。

但我們還是好愛這位導演。

之於影迷,是枝裕和的電影就像任何時候見都會覺得親切的老友,你無需尷尬矜持,也免去興師動眾,你只需要安靜坐在那裡,聽他給你講講,最近在哪裡,誰和誰之間,又發生了怎樣的故事。

1

家庭

是枝裕和電影講述的都是很私密化的本土故事,節奏緩和,蘊含著隨處可見的細膩感。有豐富的日常生活描寫,並且充滿靜水流深的情感共鳴。

這些故事都是圓潤而飽滿的果實,而非以情節跌宕取勝的枝丫,即便在因為抱錯孩子而本可以有極大戲劇性衝突的《如父如子》中也是如此。

家庭,是是枝裕和電影的核心辭彙。這些家庭里往往伴隨著某一個核心成分的失去或缺席:在《螢之光》(1995)里,是不留一言而選擇自殺的丈夫;在《無人知曉》(2004)里,是年輕的母親拋棄四個未成年的孩子而去;在《步履不停》(2008)里,是每年為英年早逝的長子而相聚在一起;在《小偷家族》(2018)里,則乾脆拋棄了血緣的關係。

但好像是要證明他能力的多樣性似的,是枝也偶爾追求過《下一站,天國》(1998)這樣強力的幻想故事,或者《空氣人偶》(2009)這樣古怪精靈的愛情故事。

不過即使是在這樣的影片中,他作品的根基是相同的:紮根於主人公與他人的情感、周圍環境的關係。

於是,在日系生活影片的層面上,不少人將是枝裕和比作新時代的小津安二郎——可能是影史上最傑出的家庭電影導演——這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枝裕和作品中,同樣強調著隱約可見的社會關係,也就是非常與時俱進的現實主義基礎。這點,則與以肯·洛奇為代表的歐洲現實主義大師一脈相承。

2

兒童

初看是枝裕和的話,強推他2011年的作品《奇蹟》,這是最接近他溫柔表面的作品。

《奇蹟》的基石是家庭的分離崩析,兩兄弟因為父母的離婚而各自生活在同一國家的兩端。故事的發展帶有兒童浪漫的想像,他們相信,當兩列新幹線火車相匯的那一瞬間,許下的任何願望都會神奇的成真。

扮演這對小主角的前田兄弟,在真實生活中就是親兄弟,憑藉他們的表演,是枝裕和再一次證明了自己是當今最會指導兒童演出的大導之一。

他曾經說,自己從不給小演員們劇本,而是一邊拍一邊跟他們聊天,結果就是完全自然、毫不矯揉造作的演出質感——《奇蹟》毫無疑問就是如此。

在這部影片中,是枝構建起一個充滿智慧和溫暖的成長故事,感動的細節從始至終,讓觀眾覺得是在兒童純粹的情感世界裡閑庭散步,而非因為一定要到達某個情感點因此鉚足精力。

2004年,憑藉《無人知曉》,是枝裕和的事業達到了第一個高峰。

這個故事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講述了四兄妹被母親遺棄在東京的小公寓里,逐漸進入完全野生的艱難狀態。

是枝裕和謹慎小心地讓觀眾的心隨著電影的進行而一點點碎掉,而非猛烈被拉扯或衝撞。鑒於電影擁有及其殘酷的本質,這一處理結果每每回憶起來,都讓人為他純熟、天才般的敘事能力而感到不可思議。

柳樂優彌憑藉他在《無人知曉》的驚艷表現,一個人維持著弟弟妹妹的生命,在12歲的年紀就成為戛納影帝。

而在《小偷家族》中,兩個小演員同樣有非常動人的表現,他們在成人世界裡是被動的接受者,因此來自原生家庭的人性之冷漠,以及來自並無血緣關係的「小偷家族」成員的愛護,投射到兒童的身上會被無限倍放大。

3

定式

在是枝裕和的作品中,一大特色是跟著他形影不離的御用演員。

樹木希林自不用說,《步履不停》、《奇蹟》、《如父如子》、《海街日記》、《比海更深》、《小偷家族》,她的個性始終都是那個怪咖祖母,出現的場景中必有餐桌、廚房、家常菜。

她是一個串聯是枝裕和電影的符號,來自導演對自己母親的眷戀。

另一方面,是枝的電影中有數個「良多」,大多時候由阿部寬扮演(《步履不停》、《比海更深》),小部分由福山雅治(《如父如子》)。

這些父親出現的場景中必有浴室,並且跟不跟孩子一起沐浴,是檢驗父愛的一種形式。

還有YOU,還有中川雅也,還有很多很多熟悉的面孔。但他們與其說是「御用演員」,不如說是和相似的場景、重複出現的取景地一樣,是是枝裕和導演作品的一種「定式」。在那個定式中,導演可以發揮出最動人的表達力。

比如,當你發現《無人知曉》里明每日途徑的階梯,在《奇蹟》中被兄弟倆狂奔而過的時候,會感覺這個地方已經染上了是枝裕和的魔力。

4

高峰

作為是枝導演的第二次事業高峰,《步履不停》其實是一次非常個人的表達,導演母親的離世,才有了這部電影。

這也是一部是枝裕和的巔峰作品。

與尋常聚焦家族團圓的故事不同,《步履不停》更像一次平靜的觀察,其中人與人之間的張力,以及隱秘的悲情,都是在言語之外,那些未輔助表面的細微情感。即所謂導演在拍的東西,並不是他真正在拍的東西。

有些影迷將《如父如子》也放在較高的高度,但不得不說,如果這部電影被好萊塢翻拍的話,或許會失掉一些魅力,但會同樣感人,僅僅存在著「天然純粹」和「精心培育」之間的差別。

2015年的《海街日記》受到比較廣泛的關注,跟幾位有名的女優有很大關係。這部改編人氣自漫畫的作品,講述著分布在二十歲區間的三姐妹,如今要收養同父異母的小妹。

故事初看之下波瀾不驚,但隨著種種細節暗示著季節變換——釀造梅子酒、夏夜庭院放煙花——是枝導演白描的鏡頭串聯起姐妹之間看不見,卻愈見加深的情感羈絆。

如今再到《小偷家族》,應該說是實至名歸、官方認可的高峰。

對血親大膽的質疑、拆分社會結構的野心、安藤櫻的表演……每一項拿出來都值得好好品味一番。

但其實,在這之前,是枝裕和已經通過了一個作者導演最難的考驗,他的電影風格獨特,每一部又有巧妙的聯繫,彷彿一張網,將他關注的家庭關係、社會矛盾、個人情感籠罩在一個潤物細無聲的容器中。

這個容器就是電影。

你很難說是枝導演的電影具備稜角,卻非常動人,就像雖是容器但沒有形,卻能包含人間萬物。他的冷酷、溫情、人間摯愛,都在其中。

透過這個容器,我們看到的是自己應如何與自己、家人、環境相處,這也是看是枝裕和電影最大的收穫之一。

《小偷家族》現已在全國範圍內上映,敬請支持!

微博:@藤井樹觀影團2011

公號:藤井樹觀影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藤井樹觀影團 的精彩文章:

《超感獵殺》完結篇,除了16人滾床單的超大型群X戲,還有什麼看頭?
火爆抖音的夏日抖肩舞來啦!感受一下SNH48小姐姐的魔性舞蹈

TAG:藤井樹觀影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