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記憶香格里拉

記憶香格里拉

文24

去香格里拉一定是要自駕的,

只有這種漸行漸近的過程,才會讓「心中的日月」更加神聖。

因為各種忙,出發時不得已在雨季,

一路忐忑,一路祈禱。

因為,去香格里拉最大的願望就是看到梅里雪山的太子十三峰。

一路的雨,不斷澆滅著我們的期望。

當道路兩旁漸顯出特有的藏飾建築時,

雨,神奇的停了。

夜晚的獨克宗古城燈火闌珊,熙熙攘攘,讓人回憶著它作為茶馬古道樞紐的過往。

「獨克宗」,藏語「月光城」的意思。

一大早的獨克宗古城,褪去夜色遮掩,在沒有人打擾的時刻,才呈現出月光般的靜謐。

這座具有1300多年歷史的古城,依山而建,清晨順著蜿蜒起伏的石板路,找尋當年馬幫留下的馬蹄印。

閱道路兩旁藏民居獨特的風采,在每一塊木板的鄒褶里都可以感受到歷史的沉澱。

我並不知道這次所拍的照片,哪些已成了永久的定格。

因為在我們離開半年後,2014年1月11日凌晨,獨克宗古城發生了大火,火災燒毀房屋100多棟。

後來再有機會去香格里拉時,我沒有再進獨克宗古城,就把這次清晨的探訪,清晰的留在記憶里吧。

香格里拉市原名中甸縣,是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下轄市及首府所在地,位於雲南省西北部、青藏高原橫斷山區腹地,是滇、川、藏三省區交界地,也是世界自然遺產「三江併流」景區所在地。

1933年,英國作家詹姆斯·希爾頓在其長篇小說《失去的地平線》中,首次描寫了一個遠在東方群山峻岭之中的和平優美恬靜之地「香格里拉」。

1996年10月,在雲南開始了尋找香格里拉的考察,1997年9月,雲南省政府在迪慶州府中甸縣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舉世尋覓的世外桃源—香格里拉就在迪慶。

2001年12月17日,經國務院批准中甸縣更名為香格里拉縣。2014年12月16日,國務院批准香格里拉撤縣設市,成為香格里拉市。

從獨克宗向德欽出發,一路崎嶇,途徑香格里拉大峽谷。

山勢陡峭、峽谷幽深,盡顯巍峨大氣。

沿214國道翻越白馬雪山,經過白馬雪山海拔4292米山頂。

一路感覺雪山真是有靈性的。

山峰在雲霧繚繞中時隱時現,只為有緣人顯露俊俏容顏。

你可以站在觀景台發發獃,看雲霧和雪山怎樣嬉戲。

繼續沿G214前行,抵達此行必須去看的明永冰川。

說必須,是因為隨著全球氣候變暖,遊人增多等原因,明永冰川的冰川線不斷上移,真擔心什麼時候消融了,不能再見到魅力的冰川。

明永冰川似一條綢緞泛著優雅的光澤,懸掛在卡瓦格博峰,從高高的雪峰一直延伸到山下,直撲瀾滄江邊。

月光初升時,終於到了飛來寺。

飛來寺名聲顯赫是因為它正對著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

卡瓦格博峰海拔高度為6740米,周邊環繞著13座海拔6000米以上的高峰,稱為太子十三峰。主峰卡瓦格博高聳挺拔,譽為「雪山之神」。

月光映襯下的卡瓦格博峰,俊俏、高傲。

凝視著他,你會感受到無法擺脫的致命吸引。


卡瓦格博的神聖,吸引著無數的有緣人。

有些人去幾次都難看到卡瓦格博的身姿。

卡瓦格博的神聖還在於它是至今人類未能征服的「處女峰」。

雖然人類史上一次又一次的登上過8000米以上的山峰,但是海拔6740米的卡瓦格博始終未被征服。

卡瓦格博是藏族同胞心中的神山。

在《消失的地平線》書中,曾提到幾位主人公穿過進出香格里拉的唯一通道藍月山谷,山谷前端有座如金字塔高聳入雲的雪山,他們爬山攀岩,最後穿過一片雲霧繚繞的林海,終於到達一座喇嘛寺-香格里拉的中心。

看完書中描述,也就明白了為什麼香格里拉被確定在中甸。

書中描寫的那座領導著整個山谷的喇嘛寺一定是松贊林寺了。

松贊林寺素有「小布達拉宮」之稱,全寺仿造拉薩布達拉宮布局,依山勢而建,譽為「藏族藝術博物館」。

最終把所有的心緒放飛在了清新、靈秀的普達措。

普達措是我國的第一個國家公園,海拔在3500米至4159米,主要由碧塔海和屬都湖組成。

隨處可見的湖泊濕地、森林草甸盡顯柔美的魅力。

去香格里拉的日子雖然過去了很多年,很多地方景點留影的標誌變了又變。

但,雪山依然、峽谷依然、

森林依然、湖泊依然、

心中的日月依然。

圖:拾月海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拾月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拾月海 的精彩文章:

TAG:拾月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