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煉養真炁,不能偏離這三個法門

煉養真炁,不能偏離這三個法門

蓋人身稟天地之數有限,要知保炁即保生也。故不求長生之術,亦應求延年之法。道教修鍊就是要返本還原,回到嬰兒先天狀態。吐納使呼吸歸根,保住先天元炁,炁足則百病可治,固住性命之本,始可言其上層修鍊。丹經謂「欲點長明燈,須用添油法」是也。

道教修鍊,講求吐納之功,通俗而言即是練炁。若想有所成就,需要特別注意以下三個方面:

【身法】

練功時最好不要穿過緊的衣服,腰帶可以松一松,以利炁血流通。姿式不限,行立坐卧均可。

行,可緩步徐行,神態自若,便可以安然行炁;

立,自然站立,腳同肩寬,雙膝微曲,雙手自然下垂放在體側,或雙手相疊,放在臍下;

坐,最好盤坐,雙手相疊放於臍下,或掐訣最好,亦可坐於凳上,手撫兩膝;

卧,可平躺,手心向上置於體側,先轉動頭部,使脊椎正直,或雙手相疊置於臍下,或者側身卧最佳,一手置於頭側或枕肱,另一手放於臍下。

以上四種姿式,求其自然安適,以易入靜。

練功時雙目微閉,含光內視,眼觀鼻,鼻觀心,心觀丹田。觀丹田者,觀丹田之炁是也。所以微閉者,太睜容易滋生雜念,全閉容易昏迷入睡,皆於養炁不利。微閉時上眼皮自然下垂,以看到眼前之物,而又不能辨清為度。

兩耳須屏卻外界一切干撓,如入萬籟俱寂之境,凝韻聽息。莊子雲,「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炁」,後人稱為「莊子聽息法」。要求兩耳返聽於內,聽其呼吸出入。呼吸本求無聲,所以聽息者,是求其絕利一源,專一養炁。

練功時要求舌抵上齶,即舌反卷以舌尖底面上抵。因人之上齶有兩個窩,叫做天池穴,上通泥丸,最易漏神漏炁。故練功時必須堵住,如嬰兒哺乳之狀。

【心法】

行功前必須排除雜念,慾念不除,則無法煉炁。

《清靜經》曰:「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就是要人常用止念功夫,有念即止,使前念消除,後念不生,日久自然心底清靜無物。如《老子》所言,「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如此方可言行炁之法。

《青華秘文》論述止念心法說,「但於一念妄生之際,思平日不得靜者,此為梗耳,急舍之,久久純熟。夫妄念莫大於喜怒,怒里回思則不怒,喜里知抑則不喜,種種皆然,久而自靜。」又說,「心求靜必先治眼,眼者神遊之主也,神遊於眼而役於心,故抑之於眼而使之歸於心。」即言內觀返照,可以止念。

入靜功夫,主要還在自己悟解。

【息法】

首先開口,緩緩吐出體內濁炁,再自鼻中吸炁,用意咽入下丹田(約臍下二指許),以補呼出之炁。呼必呼盡,吸必吸滿,吸時小腹圓起,呼時小腹微收,叫做順呼吸,初學吐納必須如此,這樣口呼鼻吸三次。

然後抿口合齒,舌頂上齶,收視返聽,鼻吸鼻呼,一呼一吸,皆令出入丹田。務必做到以心領炁,以炁隨心,吸炁時隨意念下注丹田,呼炁時以意念領出竅外,謂之心息相依。

開始人的呼吸之炁,並不能直達丹田。人之心臟原有一管,上繫於肺,下通丹田,乃是虛空一管,無中生有,原來在胞胎時是相通的,下生之後變為肺呼吸,這根管就逐漸迷塞了。《老子》說:「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就是指的這根管。有人練炁功為什麼會發生胸悶胸痛呢?就是由於行炁不當,把橐龠管沖壞的緣故。所以行炁之時,不可強迫壓炁,也不可強制憋炁,勿執著,勿勉強,只要不痛就往下一點,發悶就往上一點,時間長了,慢慢沖開,自己是有感覺的。

吐納還有一個重要口訣,叫做吸長呼短。吸炁進入丹田,略存一存,然後才能收腹呼炁。作用在於吸入空中太和之炁,注潤丹田積蓄下來,坤腹先天元炁不得外流,才能達到吐納的真正目的。

(道教之音編輯整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教之音 的精彩文章:

心有多寬,天有多大
土地爺:別看官最小,管得事情卻最多

TAG:道教之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