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遊戲 > 6個年輕人做的1個神秘遊戲,卻能讓你思考更深的哲學意義

6個年輕人做的1個神秘遊戲,卻能讓你思考更深的哲學意義

遊戲到底能給人帶來什麼?相信不少人都曾經思考過類似的問題。在遊戲產業飛速發展、遊戲玩家日益增多的今天,遊戲在很多人眼中依舊逃不過「玩物喪志」的評價。其實,對於「讓遊戲除了令人放鬆、使人快樂之外有更深的意義」這一命題,很多遊戲製作者都曾做出過自己的探索,然而大多數作品還是因為無法平衡二者的關係,要麼使得遊戲的深層意義流於表面,要麼太過嚴肅與枯燥而令遊戲本身索然無味。面對這個問題,騰訊公司日前推出的手游《尼山薩滿》,卻做出了一次雖不算完美但誠意滿滿的嘗試,在佔據蘋果、TapTap首頁banner推薦並斬獲9.8評分的同時,也讓人們切身體會到了傳統文化的神秘魅力。

剪紙美術與民族配樂交織而成的神秘傳說

《尼山薩滿》是一款由滿族經典傳說《尼山薩滿傳》改編而成的音樂遊戲,在遊戲當中,各式各樣的怪物會伴隨音樂飛向你操控的尼山薩滿,在怪物接觸尼山薩滿的保護罩的一瞬間,玩家可以通過觸摸左右兩側的屏幕,讓尼山薩滿擊打手中的薩滿神鼓,激活保護罩從而斬妖除魔。

最初接觸《尼山薩滿》的人們大部分都會沉浸於它獨特而美麗的畫風中。《尼山薩滿》通過剪紙風格的畫面還原我國滿族的傳統神話傳說,以營造傳說中那種神秘古老的氣氛。尼山薩滿會經歷包括村落、冥河、鬼城、聖域在內的四個場景,並最終在福神殿挑戰福神以拯救迷失的村中孩童的靈魂。《尼山薩滿》對不同場景用了不同的主題色彩進行表現,並對薩滿傳說中有重要地位的龍、大魚、鹿、鳳凰等意象著力進行了刻畫。尼山薩滿需要消滅的怪物也非常具有民族特色,村落場景中的柳枝、繡球,冥河場景中的魚、蛇,鬼城中的鎖鏈、火星,聖域場景中的圖騰、鳥與鳳凰以及最終場景福神殿中的人形剪影與串聯在一起的滿文,都讓人感到耳目一新。尼山薩滿將中國剪紙藝術的特性與劇情展現形式巧妙結合,使滿族古老的傳說得以穿越時空與玩家產生共鳴。

另一方面,《尼山薩滿》的音樂同樣充滿神秘魅力。不同場景間風格的突變、相同場景中伴隨劇情的起伏,作為一款音樂節奏類遊戲,尼山薩滿的配樂在聽過一遍之後就很難忘記,多首原創音樂也體現了少數民族獨有的特色。音樂不僅恰如其分地烘託了遊戲氣氛,並在一定程度上會推動劇情發展,在速度、節奏等方面也給關卡難度一個可以把握的空間,使遊戲不至於過難或過易,也能讓玩家在遊戲的同時對劇情故事能夠有較為完整的了解。《尼山薩滿》配樂的每個音符、每次曲調的變化都能看出製作組的努力與用心,呼麥與吟唱、琴聲與鼓點,奇妙的背景音樂和畫面相輔相成,更平添一抹來自滿族故去傳說的蒼涼。

老玩法與新創意,簡約不簡單的尼山薩滿

作為一款節奏音樂遊戲,《尼山薩滿》的玩法並不算新鮮,通過按壓屏幕跟上節奏消滅畫面中的提示符號,讓人很難不想起《太鼓達人》、《osu!》等玩法類似的一眾經典作品。但《尼山薩滿》通過自己的不斷嘗試與創新,卻使得這種老玩法中煥發出了新的活力。

遊戲獨具匠心地以滿族傳說中尼山薩滿那具有降妖除魔能力的鼓作為切入點,使音樂節奏玩法在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同時,為了保證玩家的沉浸式體驗,尼山薩滿又在細節上做了許多不同於傳統音樂節奏遊戲的更改。例如,遊戲去掉了音游中常見的「優」、「良」等判斷框體,也在許多次開發嘗試後放棄了combo計數;為了保證打擊感,尼山薩滿完美擊鼓時鬼怪會化為彩色碎紙,而不完美時則會化為黑色灰燼,同時遊戲還加入了key音的設計,使打擊更容易被把握。出於同樣的理由,《尼山薩滿》也沒有加入「成功擊打超過x次獲得buff」的概念,而是使尼山薩滿的防護罩慢慢變亮,更加契合傳說中的薩滿形象。

《尼山薩滿》在難度設計上也別具一格。為了使更多人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製作組多次調整難度,使其在與劇情的結合更緊密的同時,也能照顧到「手殘黨」玩家。這使得即使是一個如筆者般很少接觸音樂遊戲的玩家,在「鬼城」之前也不會遇到什麼障礙。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尼山薩滿》毫無挑戰,相信即使是音游高手,在最後與福神的較量中同樣免不了口乾舌燥心跳加速,並被這古老神秘的故事所震撼;另外,在較短的遊戲流程之外,《尼山薩滿》還設計了達成不同目標之後可收集的圖鑑,像龍、火星等圖鑑都是傳說中較為經典的意象,這就使得遊戲對於擅長音游的玩家來說,也能保有長期遊玩收集的吸引力。

六個人五個月,尼山薩滿的誕生之路

精美的畫面,出色的音樂,隱藏在《尼山薩滿》這一誠意滿滿的作品背後的,卻並非一隻無所不能的龐大製作團隊,僅僅是六名剛剛走出大學校園的年輕人六個月的努力。

一開始,《尼山薩滿》只是騰訊遊戲為招募大學畢業生組織的「開普勒培訓計劃」中最後一個環節「minigame製作比賽」的一個獲獎demo,經由NEXT Studio選為孵化項目進行孵化後,最終才成為我們看到的樣子。在孵化的過程中,幾乎所有的工作都由五位大學畢業生親自完成,經過五百多個版本迭代,《尼山薩滿》才破繭而出。

這個過程中的種種艱辛困苦,作為外人的我們自然無法切身體驗,但在遊戲的細節與製作人講述的故事中,卻也可窺得一二。《尼山薩滿》為人稱道的畫面,實際上僅由一位美術工作者完成,期間所有細節都必須不斷斟酌,單就尼山薩滿保護罩的花紋就有16種初稿,最後才得以敲定。為了使得遊戲中的種種民族剪紙形象符合傳說,美術與策劃必須一起收集資料,並分別製作概念圖和進行引擎內的整合和調試,策劃甚至到東北去採訪了滿族村落的人以及一些少數民族藝術家。遊戲中所有引人入勝的音樂也是由一位上海音樂學院的在讀學生獨自創作成,製作組只能通過郵件和他溝通,甚至會在電話中用口技模仿自己想要實現的效果供對方參考。

這樣小體量的製作團隊也必定會留下一些遺憾。《尼山薩滿》原本計劃有七個關卡,最終因為資源不足等各種原因只完成了五個,這使得尼山薩滿的故事僅僅講了一個概括性的脈絡,而沒有更多的細節走向。但正如製作團隊在遊戲最終的字幕中所言的一樣,「尼山只是我們心中的一團火,我們願在未來化作漫天星斗」,《尼山薩滿》作為六人的遊戲處女作,依舊顯得非常優秀。

功能遊戲未來可期,一次誠意滿滿的嘗試

《尼山薩滿》不僅專註於做好遊戲,更希望人們能夠藉此更多地關注少數民族文化、關注日益衰微的滿族薩滿文化,這類遊戲一般被稱作「功能遊戲」。功能遊戲簡單而言就是帶有「目標」的遊戲,這種目標可以涵蓋教育、科技、文化等等各個方面,因此功能遊戲的定義也較為寬泛,從小時候玩的訓練打字速度的《青蛙過河》到軍隊中可以用於訓練的軍事遊戲都屬此列。功能遊戲近年來勢頭迅猛,儼然成為遊戲發展的一個新方向,伽馬數據發布在其《2018年功能遊戲報告》中預測,全球功能遊戲市場規模在2020年有望達到約54.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00億元)。

在今年,國內的很多遊戲廠商都開始了對「功能遊戲」的探索。相對於玩家群體的猶豫與觀望,如騰訊、網易等廠商更迫切地想要知道,遊戲在娛樂之外能帶來些什麼。在UP 2018騰訊新文創生態大會上,騰訊提及了一系列功能遊戲,包括早已在steam上負有盛名的《坎巴拉太空計劃》、《紙境奇緣》,也包括手游《腫瘤醫生》與本文所介紹的《尼山薩滿》。從這個角度而言,《尼山薩滿》並不只是一款「有點意思的國產遊戲」,也更多地象徵著國內對於功能遊戲的進一步探索。

《尼山薩滿》並不完美,流程過短、譜面單一、鼓點不明顯導致玩家的失誤增多等瑕疵依舊存在,但作為一款小品級的遊戲,其帶給我們更多的是一種驚艷與憧憬,是對這六個誠意滿滿的年輕人未來的期待,也是所有玩家對國產遊戲與功能遊戲發展的期待。

話題互動

你最喜歡刺客信條哪一作的主角?

本期贈送手機支架x1

堂主會在評論獲贊

前5名中抽取1位幸運用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任玩堂 的精彩文章:

堡壘之夜:鋤頭也拯救不了人體描邊大師
《尋仙》手游:叫板瑞雪銀龍?可騎乘6人的全新上品騎寵小驢推車

TAG:任玩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