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BDIC分賽區特等獎團隊報道 大數據技術技能賽風采展示
全文共2820字,預計閱讀時長6分鐘日,2018全國高校大數據應用創新大賽分賽區決賽落下帷幕,大數據技術技能賽、大數據與人工智慧創意賽以及企業命題賽三個賽項共計有206個作品晉級。
其中,大數據技術技能賽共有九支隊伍斬獲各分賽區特等獎。他們是如何在高手頻出的大賽中脫穎而出的呢?一路走來,他們又有哪些經歷和故事想和同學們分享呢?讓我們一起來聽聽,他們怎麼講。
「無論輸贏都會被賦予一種頑強和堅韌的氣質」——北京工業大學 happygirl
【團隊成員介紹】
吳紹武 北京工業大學 計算數學專業 研究生一年級
續育茹 北京工業大學 計算數學專業 研究生一年級
吳菲 北京工業大學 優化及其應用專業 研究生一年級
【他們怎麼說】
「我們團隊有兩個女生,一個男生,當時考慮的團隊名稱有兩個happygirl和happyboy,我一個人的戰鬥力太弱了(主要是讓著她們),然後團隊名稱就是happygirl了,希望我們能一起快樂學習,快樂合作。」隊長吳紹武講道。「參與此次比賽,主要是為了接觸大數據這類比較熱門的領域,體驗一下大數據的感覺,希望學到的知識能夠真正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學以致用,當然為了體驗比賽中的樂趣,最後還有就是希望能拿獎啦。」
比賽前期,他們做了充足的準備。「預賽前期,我們還特開了一個討論班(每周一次),主要討論的是《機器學習實戰》中的分類模型,因為這次的競賽是個多分類問題。」談到比賽過程中最難忘的事情,他們講道:「在討論班的過程中,有一次對於數據處理的問題,大家爭執不休,一直討論到很晚,隊長很貼心的給我們買了熱奶茶,覺得能和優秀的同伴一起學習,一起成長,一起瘋狂,這種感覺太棒了!」
他們強調比賽重在參與,只要參與就會有脫穎而出的機會,得到許多表現能力的機會。「比賽也如同當今社會的競爭一樣激烈,需要我們有一定勇氣的和毅力,大膽嘗試,無論輸贏都會被賦予一種頑強和堅韌的氣質,這種影響意義深遠。」他們在採訪中講道:「通過這次比賽 ,體會到了大數據的優勢,提高數據的可用性。還有就是能夠將自己所學的運用到比賽中,感覺更有學習的激情了!當然了隊員之間的團結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
拓寬自己的思維,勇於嘗試;多與他人交流,發現新思想、新火花;加強與隊員之間的團結合作。這是他們一路以來的感想,而對於以後參賽的同學,他們講道,「對初入門的同學,首先肯定是組隊問題,一般三個人一隊,所以找好隊友是成功的第一步,如果有大神帶,那恭喜你了!然後是分工了,前期可以一起抽時間討論,然後到網上找現成的代碼,個人感覺看懂別人的代碼,那是入門最快的,不明白的地方,基本可以網上找到!」
「抓住好的平台和機會,自己技能的提升是無價的。」——鄭州大學zzu_醫療大數據 【團隊成員介紹】
周廣鑫 鄭州大學 計算機技術專業 研究生一年級
馬靖哲 鄭州大學 計算機技術專業 研究生一年級
高俊麗 鄭州大學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 研究生一年級
【他們怎麼說】
團隊中周廣鑫主要研究方向為醫療大數據,擅長特徵提取以及調整機器學習模型。馬靖哲擅長深度學習模型的搭建,以及參數的調整。高俊麗擅長數據挖掘技術。
周廣鑫負責整個項目的思路和項目的統籌;馬靖哲主要負責模型部分的搭建和參數的挑戰;高俊麗則負責數據預處理以及特徵提取。「主要是想通過比賽鍛煉了自己,並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在比賽前看了一些kaggle相關比賽的文檔、源碼等,並且通過天池等比賽磨鍊了一下自己。」周廣鑫說道,「我們團隊設計了自己的模型並獲得了比較高的準確率,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有了提高。可能是我們在同一個實驗室,通過各種項目、比賽的合作達成的默契比較高,這也是我們的一個競爭優勢。」
「我們在上傳成績後,第一次拿到排名第一時是最難忘的,」談及此次比賽的感想收穫,他們說:「遇到了組委會舉辦的這麼好的項目,還能鍛煉我們的能力,十分幸運當時能夠知道這個項目。收穫最大的就是更深刻的理解了一些演算法的思想,並對其進行了實踐。 建議以後的同學抓住這麼好的平台和機會,自己技能的提升是無價的。
「懂得更好地與人溝通,鍛煉了團隊協作意識。」——西南交通大學 麻辣香鍋隊
【團隊成員介紹】
肖玉曼 西南交通大學 交通運輸安全工程專業 本科三年級
張濟寧 西南交通大學 交通運輸安全工程專業 本科三年級
【他們怎麼說】
肖玉曼擔任隊長,擔任建模分析工作,負責處理前期報名流程,及時掌握比賽信息,同時負責數據的預處理和演算法選擇;張濟寧擅長編程實現,熟悉編程語言——Python,所以承擔編程實現工作,實現模型演算法,並不斷優化,得出分析結果。「參與初衷是想接觸一下大數據相關的比賽,數據處理和數據挖掘是工科研究學習中不可或缺的,作為大三學生,在各項知識已經有一定的基礎的情況下,希望能夠在比賽中得到鍛煉。」
她們在比賽前查閱資料了解大數據領域知識和基本原理,提高了團隊編程實現能力,並聯繫指導老師。在分析建模階段,對題目給出數據的特點進行充分的了解和分析,在編程實現中不斷優化,不斷提高準確率,得出了最優的解決思路。
「最大收穫是對大數據領域的基本原理有了一定的了解,並且在實踐過程中進一步提高的編程能力。同時在團隊合作中,懂得更好地與人溝通,鍛煉了團隊協作意識。」她們講道,「這次比賽是一邊做一邊嘗試的過程,如果在前期對數據的分析能夠更加系統化、全面化,會減少一些走彎路的過程,在演算法選擇上也會更有針對性,更加節省時間。」
「比賽比的不僅僅是理論知識和技術,更是團隊之間的完美合作。」——河源職業技術學院 HZY
【團隊成員介紹】
陳植 河源職業技術學院 軟體技術專業 大二
劉鴻基 河源職業技術學院 軟體技術專業 大二
鄒沖 河源職業技術學院 軟體技術專業 大二
【他們怎麼說】
陳植擅長使用python進行數據分析與數據挖掘,負責分配任務以及對代碼進行整合跟檢查,劉鴻基擅長數據分與數據可視化,負責代碼的編寫,鄒沖擅長爬蟲開發與大數據平台搭建,負責代碼的編寫。
「當初組建團隊是由老師進行校內選拔進入工作室,在組建團隊過程中應把握好團隊溝通跟任務分配。我負責分配任務以及對代碼進行整合跟檢查,其他成員負責代碼的編寫。」陳植講道,「我們在比賽前期在網上自學了與比賽相關的知識點。剛開始的準確率比較低,而且運行的速度也偏慢,後面慢慢對演算法進行改進與優化。」
他們認為團隊成員之間較好的配合跟新穎的解題思路是強有力的競爭優勢,「比賽比的不僅僅是理論知識和技術,更是團隊之間的完美合作。最大的收穫就是個人各個方面能力得到全面鍛煉。」
參與此次比賽,促進了他們的技術技能、創新思維、實踐能力和協作能力的培養。
「遇到問題團隊總是一起鑽研攻克。」——重慶大學城市科技學院 最強王者
【團隊成員介紹】
江亞蓉 重慶大學城市科技學院 工商管理專業 本科2016級
任婭 重慶大學城市科技學院 工商管理專業 本科2016級
李鴻斐 重慶大學城市科技學院 工商管理專業 本科2017級
【他們怎麼說】
「在參加比賽前,我們都大致了解了一下關於大數據,老師也幫我們準備了關於大數據的一些資料,比如R語言等。」在老師和團隊的一支努力下,他們在比賽之前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我們的出發點是用給定的演算法和無規律的數字或者字母(用撲克牌的花色)來推算數據,以保證得出數據的準確率。我們利用我們的演算法數據推算出來的準確率比較高。」在整個比賽中,他們團結一致,遇到問題團隊總是一起鑽研攻克,這一點讓我們比較難忘。這個比賽我們可以走到現在我們感覺非常的欣慰和激動,我們也學到了很多東西,比如在實際操作上我們比較欠缺,我們會查資料或者問老師來解決等等。
留言 點贊 發個朋友圈我們一起探討AI落地的最後一公里
素材來源:搜狐科技、雷鋒網、新浪科技等如需轉載,請後台留言,遵守轉載規範


TAG:讀芯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