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六旬大媽被蝦尾刺破手指身亡,原來是因為它!

六旬大媽被蝦尾刺破手指身亡,原來是因為它!

最近,下面這條新聞幾乎搶佔了各大新聞網站。

今天,樂叔就來跟大家講講這種不止存在於蝦尾體內的可怕細菌——海洋創傷性弧菌。

海洋創傷性弧菌是什麼

海洋創傷弧菌,是一種常寄存於近海、海灣的海水及海底沉積物中的致命細菌。被其感染後的死亡率高達50%以上,75%的患者在入院48小時內因多臟器功能不全而死亡,堪稱「海洋里的無聲殺手」。

感染後的癥狀有哪些

臨床最常出現癥狀:嘔吐、發燒、腹瀉、低血壓、腫脹和疼痛等。

一般情況下,人體被創傷弧菌感染後,有一周的潛伏期,如果出現上述癥狀,應儘快就醫,進行菌類感染檢查是否感染海洋創傷性弧菌。

小貼士:目前,醫院臨床對該海洋創傷性弧菌的治癒率已在80%以上,主要這種菌類感染後癥狀不是很明顯,很多情況下都會被忽略,才會出現死亡率居高不下的現象。其實,只要早發現、早治療,一般不會危及生命。

感染途徑有哪些

食用生海鮮:誤食沒有熟透的海鮮或者直接生吃海鮮,是感染這種菌類的一個主要途徑,尤其是有胃腸炎症的人感染風險最高,感染後可引起胃腸炎、蜂窩組織炎、敗血症等症,並且死亡率在50%以上。

外傷感染:破損的肢體接觸海水,或海產品刺傷皮膚也有可能感染海洋創傷弧菌,細菌通過破損的皮膚進入組織液,在組織液中快速分裂,抑制傷口的癒合,嚴重還可隨著血液傳播,引發嚴重的肌炎、肌膜炎以及壞疽,繼而導致敗血症。

海洋創傷性弧菌診斷

自查:結合自己過去一周的生活情況看是否可能感染海洋創傷性弧菌,並且自我查看是否有嘔吐、發燒、腹瀉、低血壓、傷口紅腫、傷口癒合緩慢並且疼痛嚴重等癥狀。

菌類檢查:海洋創傷性弧菌有5天左右的潛伏期,在這段時間內,人體不會有明顯的癥狀顯現,但可在醫院進行創口活檢、血液菌群檢查等確定是否感染海洋創傷性弧菌。

感染海洋創傷性弧菌後怎麼辦

海洋創傷性弧菌不屬於常規性感染菌類,很多抗生素藥物對其都具有滅殺性效果。

確定感染後需儘快就醫,進行靜脈滴注抗生素藥物,及時消除感染癥狀。

若短時間內沒有效果,必須將其潰爛部分切除,按外傷進行治療,並更換抗生素種類滴注,防止海洋創傷性弧菌二次感染。

易感人群有哪些

海洋創傷弧菌雖然可怕,但是身體健康者一般不會被感染到。只是,以下這幾種人群極其容易被感染:

老幼:老人和兒童比較成年人免疫力相對較低,容易感染海洋創傷性弧菌。

肝病患者:肝臟是人體免疫代謝的重要臟器,肝病患者對傳染性、外感染性疾病的抵抗力很差,接觸海洋創傷性弧菌容易感染,如:慢性肝炎、酒精肝、肝硬化的患者。

慢性病患者:慢性病患者的腦、心、腎等重要臟器均受到一定損傷,其身體的抵抗力、免疫力也不如常人,相對更易被海洋創傷性弧菌感染。

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海洋創傷性弧菌感染的主要癥狀是肌肉炎症。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各關節受損程度嚴重,較普通人而言,更易感染海洋創傷性弧菌,並且癥狀也相對更嚴重。

免疫缺陷患者:免疫力缺陷患者極易被正常菌群及空氣、土壤和水中無致病力或致病力很弱的微生物感染,而海洋創傷性弧菌這種非常規性感染菌類對其的殺傷力更大。一旦被感染,其感染程度將較常人更為嚴重,感染情況更加嚴重。

怎麼避免被感染

避免受傷或將皮膚傷口暴露在海水中。

進行海邊工作或在海邊遊玩時,要做好防護工作,戴手套、穿套靴,避免受傷或傷口感染。

挑選或者食用海鮮時要小心。

戴上手套進行操作,避免被海鮮的尖刺部位扎傷。

要儘可能地將海鮮類水產品煮熟,讓高溫殺死海洋創傷弧菌。

被蟄傷或夾傷時要趕快進行應急處理。

用清水沖傷口,擠壓出被感染的血液。

若出現嘔吐、發燒、腹瀉、低血壓、腫脹和疼痛等癥狀,應及時送往醫院搶救。

目前,大家對「海洋創傷性弧菌」的了解程度還很低,很多人都沒能對其引起重視,以致被嚴重感染,甚至失去生命。現有的新聞案例,已經為我們敲響了警鐘!!!

你的分享或轉發,都將提醒到更多更多的人,讓他們有意識、有方法地避免被這一致命細菌感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樂哈科普 的精彩文章:

甲醛,白血病的幕後推手!
降血糖?喝它們就對了!

TAG:樂哈科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