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立秋之後養生依舊以避暑為主,有五忌五宜!

立秋之後養生依舊以避暑為主,有五忌五宜!

雖然明天是立秋,但天氣涼爽起碼還有一個多月。為什麼立秋不涼爽,這是因為古今氣候不同,河南曾熱到被稱為豫,南宋太湖曾結冰,明末海南能下雪!在不同的氣候條件下,養生家給養生建議也不同,研究古代養生學的人如果不知氣候變化,以此來分析當時為什麼要這樣養,盲目的套用古人的方法,到最後貽笑大方不說還能害人!

所以這裡介紹的養生方法和古代養生術中有所不同,但更適合今天的人來養生!而不是適合古人去養生。

這裡給大家介紹的方法可簡單總結為五宜,五忌,大家在立秋後可用此法養生。

(這種圖片其實很錯位,如今立秋有幾個地方冷到落葉了)

五宜:

一、宜立秋之後睡覺頭朝向正南方。

二、宜立秋後早期散步。

三、宜立秋後造卧早起。

四、宜避暑,立秋之時暑氣未歇,心肝少氣此時如冒酷暑折損元氣。

五、宜舒緩鬱結之氣。人在夏天最容易積累怒氣等負面情緒,立秋之後暑熱不減,很多人已經快爆發的臨界點了,為了不爆發,不出現秋悲等不良狀況,此時一定要舒展鬱結情緒。

這裡也就此談談如何管理情緒。從道教修心的角度來看,管理情緒最好的方法是及時排除不良情緒。針對不同的人,不同的時間,排解不良情緒也有不同的方法,有的方法是涉及到內練,對沒有修行的人來說非常危險,此處不談,只聊舒氣之法。

舒氣之法有三,適合三種性格不同的人,為外向,內向,鬱結三種,其中鬱結指的是當時人已經被不良情緒控制,出現抑鬱容易暴怒等不良狀況,這裡的時間也都是立秋之後。

外向者舒展不良情緒需去人少的地方!最宜山林等安靜之地,在安靜的地方呆久了,負能量會自然消散,時間上以早上最佳。

內向者舒展不良情緒不適合安靜的地方,適合人多熱鬧的地方!同時要多說話,散胸中之氣,當然唱歌就更好了。

已經出現鬱結現象的人此時要避免久坐和暑熱,坐的有一會了就起身活動一下,能做到這點可消大部分鬱結之氣。同時根據自己的性格,選擇內向外向的方法。

五忌:

一、忌吃辣,《千金方》中說:「七月(農曆)勿食茱萸。傷神氣。」遍插茱萸少一人大家都聽過,但大家可能都沒吃過茱萸,茱萸在古代被當辣椒用,這裡說不吃茱萸,其實就是在說別吃辣!

二、忌不愛元氣,《月令采奇》中說:「此月宜頭足俱凍,不宜戴氈暖之帽,令神氣不爽。」這本書成於萬曆年間,當時已經進入小冰河期了,海南島都能下雪!所以這本書勸人不要穿太厚。

你看唐朝孫思邈推薦的就是:「是月肝心氣微。肺臟獨旺宜安靜心情增咸減辛。助氣補筋。以養脾胃。毋冒極熱。勿恣涼冷毋發大汗。保全元氣。」你要小心避暑啊!要多吃點鹽,不要貪涼太過損傷元氣,從這些描述中我們可知當時立秋後如今日一般暑熱,所以本文以孫思邈真的秋季養生法為主。

三、忌房事,《月令采奇》中還說:「立秋日,夫婦不宜交合。」這個和氣候無關,從古至今中醫和道家都不推薦在節氣和惡劣天氣下房事。

四、忌洗澡,不少古代養生書中都有:「立秋日勿宜沐浴,令人皮膚粗糙,因生白屑。」不過這些養生書應該管不到皇帝和大臣,古代皇帝在立秋日是要做迎秋儀式的,中國古代祭祀禮儀的慣例就是要沐浴更衣。所以大家也別迷信了,該洗洗。

五、忌燥,孫思邈真人認為此時肝心少動,肺臟獨旺,故此時適合安靜性情,莫要大悲大喜。這點尤為重要!能不能養好主要就看這點了。

再給大家介紹一個求吉方法,在立秋當天用七粒至十四粒小紅豆用井水吞下,記住吞的時候要朝西面,據說可以一秋不犯痢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真道士梁興揚 的精彩文章:

能守住自己的人才能成功!
比窮更可怕的是災禍不斷!此法能避九成災禍

TAG:全真道士梁興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