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抗戰1939,日本沒錢打仗了

抗戰1939,日本沒錢打仗了

抗日戰爭初期,中國的主要外援是蘇聯。

據統計,一九三八年至一九三九年間,蘇聯向國民政府提供了三次易貨貸款,總金額達兩億五千萬美元。

武漢會戰前後,中國軍隊在戰場上損耗的重武器,包括飛機、火炮、汽車和輕重機槍,基本上都是蘇聯援助的。

蘇聯先後派出兩千多名航空志願者直接參戰,武漢會戰前後犧牲在中國戰場上的蘇聯飛行員有二百餘人。

斯大林曾當面指示出任中國短期軍事顧問的崔可夫:「我們駐華全體人員的任務,就是要緊緊束縛日本侵略者的手腳,只有當日本侵略者的手腳被捆住的時候,我們才能在德國侵略者一旦進攻我國的時候避免兩線作戰。」

更不可忽視的是,在中國抗日戰爭的整個進程中,蘇聯遠東軍的強大存在,客觀上極大地支持了中國的關內戰場。如果沒有蘇聯遠東軍與近七十萬乃至日後增至一百二十萬的關東軍的對峙,日本就可以在中國關內戰場投入更多的精銳師團,那麼一九三九年的中國對日戰局又將是什麼樣子?

國際關係永遠是利益的博弈。

贏得利益的前提是國家實力。

日軍佔領武漢之後,「日本舉國歡慶,就像報紙第一次報道南京陷落時一樣:鳴汽笛,出號外,而天皇亦如滿洲事變時一樣,全套軍服,騎著白馬在群眾面前亮相」。

但是,幾乎所有的日本政客和將領都知道:武漢之戰雖是對華戰爭的一個制高點,但是日軍的進攻能力也至此達到了極限。——「在陷入一場僵持戰而且看不到勝利前景的情況下,日本領導人堅持進行戰爭,與其說他們不願意改變最終目標,毋寧說是似乎已經無法改變……重要的是,無論是軍事上還是政治上,日本都喪失了能夠控制中國戰爭的希望。」

佔領武漢之後,日本方面陷入了困境。

「對日本來說,對戰爭規模起著制約作用的,實際上還是它的黃金儲備量。」日本戰史記述:「這時日本貿易結算用的黃金庫存量,還不足日俄戰爭時可資籌措的外匯量的一半。

也就是說,事變爆發時日本銀行儲備的黃金,包括發行紙幣的準備金,全部不過十三億五千萬日元,而日俄戰爭時儲備正幣(硬通貨)一千四百萬日元及外債八億日元,按昭和十二(一九三七)年價格摺合為二十八億日元,兩相比還不足日俄戰爭時的一半(百分之四十八)。」

親愛的朋友,如您喜歡本文,請關注大鵬微信公眾號「大鵬說書(賬號dapengshuoshu)。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鵬說書 的精彩文章:

毛主席提醒閻錫山注意此處閻不聽,後果很嚴重
抗戰前用四年修建的對日作戰永久工事,有多豆腐渣

TAG:大鵬說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