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節氣 立秋

中國節氣 立秋

七月節,春為生,熟為秋

秋,揪也,物於此而揪斂也

一葉鏗然,蘭秋已至

中國節氣|立秋

2018年立秋時間:8月7日 21時30分

「秋」就是指暑去涼來,意味著秋天的開始。從文字角度來看,「秋」字由禾與火字組成,是禾穀成熟的意思。

秋季是天氣由熱轉涼,再由涼轉寒的過渡性季節,立秋是秋季的第一個節氣。

一候涼風至

"涼風繞曲房,寒蟬鳴高柳"。立秋過後,颳風時人們會感覺涼爽,此時的風已不同於暑天中的熱風。俗話說「早立秋涼颼颼,晚立秋熱死牛。」

意思是,如果立秋時間在上午,則天氣涼爽,立秋時間在下午以後,就會熱上一陣。

二候白露生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清涼風來,露珠晶瑩變白,白是秋之標識。立秋後,在清晨時分會發現地面和葉子上有許多露珠,這是因夜晚水汽凝結在上面,故名。古人以四時配五行,秋屬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

三候寒蟬鳴

曹植的「秋風發微涼,寒蟬鳴我側」說明了立秋時,蟬先感覺到了寒意,知道生命即將完盡,不停的哀鳴。正所謂碧樹未搖落,寒蟬已悲鳴。

梧桐葉落

「梧桐一葉落,天下盡知秋。」到了立秋時節,梧桐樹必然落葉。夏去秋來,蒸籠的暑氣從立秋這一天開始慢慢散去。這樣的時節不妨端起相機,到曾經山花爛漫的林間尋一大片梧桐樹的領地,用她們的姿態記錄這個秋天最初的涼意。

月華滿地

立秋時節,月朗清輝,最是相思無眠。靜靜月夜,密密的星雲如同撒了一把珍珠,鑲嵌在絲絨藍般的蒼穹,一泄溫柔輕蒙的銀光,幾片朦朧的游雲,一彎新月在天邊。

貼秋膘

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因為人到夏天,本就沒有什麼胃口,飯食清淡簡單,兩三個月下來,體重大都要減少一點。秋風一起,胃口大開,想吃點好的,增加一點營養,補償夏天的損失,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

啃秋瓜

「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稱為「咬秋」。天津講究在立秋這天吃西瓜或香瓜,稱「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熱難熬,時逢立秋,將其咬住。江蘇等地也在立秋這天吃西瓜以「咬秋」,據說可以不生秋痱子。

食秋桃

江南一帶還有立秋日食秋桃的習俗。立秋時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個,吃完把核留起來。等到除夕這天,把桃核丟進火爐中燒成灰燼,認為這樣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薄衣禦寒

我國很早以前就有人倡導「薄衣禦寒」的養生法。實踐證明,這種主張「秋凍」的方法,既順應了自然氣候的需要,又在不知不覺中起到了預防疾病、自我保健的作用。具體做法是,不要氣溫稍有下降就立馬添衣加褲,而應該儘可能晚一點增衣。

滋養潤燥

秋季氣候乾燥,夜晚雖然涼爽,但白天氣溫仍較高,易出現口乾唇焦等「秋燥症」,所以根據「燥則潤之」的原則,應以養陰清熱、潤燥止渴、清心安神的食品為主,可選用芝麻、蜂蜜、銀耳、乳品等具有滋潤作用的食物。

中國節氣 | 立秋

立秋,七月節

暑去涼來,晨起白露

一葉知秋,寒蟬凄切

霜月一輪,流螢幾點

荷花殘,蓮子生

青山點硃,阡陌留香

待夜涼人散,燈火闌珊處

明月如霜,佳音如夢

萬重青山秋生起

一鐮勾月入江中

賞玉之美 品玉之韻

殊勝和善古典藝術館出品

回復「幫助」了解殊勝和善古典藝術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殊勝和善和田玉 的精彩文章:

吃一堆葯不如出一身汗,夏天多出汗就是最好的養生!
只有用心體會,才能體會玉的韻味

TAG:殊勝和善和田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