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安岳石窟造像慘遭「翻新」:國人,請重拾對傳統的尊敬

安岳石窟造像慘遭「翻新」:國人,請重拾對傳統的尊敬

近日,微博上有關「古代石窟造像被翻新」的話題被頂上了熱搜:四川安岳石窟造像的佛像被當地群眾聘請工匠用彩漆「重繪」。

而據官方微博了解,該佛像為縣峰門寺摩崖造像,開鑿於南宋,2012年公布為省級文保單位,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後備目錄清單中,是觀賞價值以及研究價值極高的物質文化遺產。

此次事件源於當地善男信女覺得翻修是功德一件而自發組織,沒有經過任何官方允許就擅自採取了「保護」行動。

不幸中的萬幸是,四川安岳石窟擁有各級別石窟造像保護單位共100餘處,慘遭「翻新」的四川安岳石窟佛像僅是個例,其餘仍完好無損,但即便如此,此次慘遭民間「保護」,仍給當地文化資源造成了嚴重的損害。

網上群眾更對此事表示痛惜,紛紛表示「文革時期幸免於難,卻沒躲過善男信女的義舉」、「好心辦壞事」、「這不是文物保護而是毀壞公物」

四川安岳石窟造像慘遭「翻新」並不是近年來唯一的一起事件。兩年前,遼寧省綏中縣小河口長城也遇到同樣的問題:被民間稱為「最美野長城」的小河口長城,在修繕後被「抹平」,完全看不出長城的樣子,變成一堵蜿蜒的「白灰牆」。

魯迅曾在《題未定草》中寫過一個北京土財主將布滿銅銹的文物器具擦得鋥光瓦亮並以此自得的故事,但並未嘲諷他的「附庸風雅」,因為土財主所做作為,不過是將文物還原為那個時代應有的姿態,而並非破壞。

但反觀現今人們對文物的保護,早已稱不上還原,更難稱之為保護,無論是小河口長城還是四川安岳石窟造像都是徹徹底底的「改頭換面」,早已失去原有的味道。

理應紮根於國人心中,應該是對傳統文化最基本的尊重。對文化遺產的修繕,本應如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所呈現的那樣,由仍秉持「造物精神」、傳承技藝的現代匠人飽含敬意地「修舊如舊」

但頻頻出現以「文化保護」之名,施「公物破壞」之舉,實質上則暴露出一個截然相反的問題:部分國人正在失去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敬意。

正因如此,才會有求善得仁的迷信,出於對傳統文化的誤讀破壞公物;才會有改建古迹,對傳統匠人遺留的手藝財富肆意改動的問題;才會有現今傳統手藝人空有技藝,卻於文物修繕中鮮有用武之地的現象。

石窟造像慘遭「翻新」現象為每一個人敲響警鐘,請尊重中國傳承,尊重文物,尊重遺留至今的手藝,我國漫漫歷史保存下來的文化財富,無論是人還是物,又有多少經得住這樣的消磨?

轉載須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工藝中國 的精彩文章:

TAG:工藝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