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動物 > 如何科學促進「猿口增長」

如何科學促進「猿口增長」

如何科學促進「猿口增長」

文/楊春桃 張文博

在雲南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板廠片區的森林裡,雲山保護團隊在2017年的天行長臂猿野外種群數量調查中發現,這裡的天行長臂猿只剩下約13隻個體了。

由於片段化地分布在17個不連續森林斑塊中,這約13隻個體,已是中國天行長臂猿種群中數量最大的一群。

「猿口增長」,似乎變得像去西天取經那麼難。

天行長臂猿大概在8歲-12歲左右成年,這時,就可以「成家立業」了。到了這個年紀,年輕猿就算還想留在家裡「啃老」,也會被父母毫不留情地「掃地出門」。

通常,這些初出茅廬的年輕猿的首要任務,是先給自己找到一塊地盤,並確保地盤內食物充足,能夠供應將來一家幾口的食物所需。其後,開始尋覓伴侶,繁衍後代。

然而,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人類活動範圍的不斷擴大,在完好的原始熱帶雨林中生存了幾十萬年的天行長臂猿,開始面臨「找對象」難題。

天行長臂猿「成親」路上的「攔路虎」主要有3個:

1.在人類農業生產活動的不斷蠶食下,長臂猿被迫逐漸從低海拔的熱帶森林撤退,龜縮到寒冷的高海拔森林中。隨著溫度下降,食物豐富度驟然下跌,長臂猿能攫取到的食物熱量常年不足。這或許是造成長臂猿繁殖率偏低的一個重要原因。

2.曾經對森林的亂砍濫伐導致長臂猿的家園支離破碎,長臂猿種群都被隔離在一片片孤島森林上。雖然直線距離相隔不遠,但難以碰面。

3.從目前在高黎貢山板廠研究基地監測到的單身猿情況來看,距離接近的都是雄性。這種狀況下,它們要獲得繁殖機會,只能是等附近的家庭群再繁殖一胎並長大成猿,而這一過程,短則八九年,長則十多年。那時,青年「光棍」變成中年「光棍」,繁殖時間很緊張。而如果出生的又是同性,那幾乎可以把「成家」從「猿生」清單里划去了。

因此,除嘗試恢復棲息地和降低人為干擾之外,聯通分散的家庭群和孤猿,保證長臂猿長久穩定地繁衍是當務之急。

雲山保護團隊大膽提出3種手段,希望引發業界和更多專業人士對此事的關注與思考。

手段一,人工遷徙

通過捕捉與轉移,幫助獨猿遷入有多個成年異性、有足夠棲息地供繁衍,同時臨近其他長臂猿種群的區域。另外,安裝追蹤設備,監測長臂猿在新棲息地內的適應情況。

這一手段的優點是,難得的捕捉機會將給研究人員提供很好的機會安裝GPS項圈,更詳細更完整的追蹤模式將為天行長臂猿甚至整個靈長類的保護提供寶貴的數據與經驗。便於集中資源,更徹底地拯救此物種的瀕危現狀。

這一手段的缺點與限制是,長臂猿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需國務院特批,否則禁止捕捉與麻醉。捕捉與轉移的過程會給長臂猿帶來不適,有可能影響到它們的健康狀況。缺少資金和專業指導——目前只在印度有過一例類似的長臂猿遷地野放成功案例。

手段二,聲音回放。

通過人工播放獨猿異性的鳴叫聲,誘導獨猿移動出自己熟悉的活動範圍尋找配偶。

這一手段的優點是,較為安全,如成功,可以影響較小地達到配對的效果。政策阻力低小,需要投入也較少。

這一手段的缺點與限制是,缺乏經驗。長臂猿智慧程度高,加上缺乏冒險精神的天性,移動一段距離後,很可能又會因為懼怕未知折返之前熟悉的棲息地,導致可實施範圍有限。

手段三,保守方式。

不干涉長臂猿的行為,儘可能通過棲息地恢復和遷徙廊道建設,期待長臂猿自行拓寬活動範圍,找到配偶。

這一手段的優點是,短期內最低風險,在足夠的資源投入下,已有的保護模式也可以顯著改善長臂猿生存現狀。

這一手段的缺點與限制是,長臂猿棲息地多且分散,難以集中保護力量與資源。與地方居民的經濟發展需要難以達成徹底的平衡,需要大量的資金、政策及人力投入。無法直接改善繁育問題。

天行長臂猿(本刊圖片資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 的精彩文章:

粉紅椋鳥的24小時
理解鳥兒的回報

TAG: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