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養生要順應四時

古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養生要順應四時

昨天立秋了,前天和今天的養生要不同哦。古人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之說,養生一定要順應四時,才能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

昨天立秋了

01、防燥潤肺

秋季乾燥,多吃水果蔬菜消除秋燥症,多吃水果生津解渴、止咳化痰、清熱降火,養血生肌、潤肺去燥。養肺的蔬菜包括山藥、胡蘿蔔、蓮藕、百合、銀耳、木耳、豆腐等。要盡量少食或不食辣椒、蔥、姜、蒜、胡椒等燥熱之品,少吃油炸、肥膩食物,以防加重秋燥癥狀。

水果蔬菜

02、解暑養胃

雖然夏天的炎熱已經過去了,但是還未出伏天,解暑一類的食物不能直接從餐桌上去掉。所以喝綠豆湯和薄荷粥能夠補充人體內所需的水分,以及減少人體汗液的流出。

喝綠豆粥

03、祛濕滋陰

立秋之後,晝夜溫差加大,在飲食上應堅持祛暑清熱,多食用一些滋陰潤肺的食物。薏米對我們的身體起到祛濕消腫,清熱排毒的功效,對女性來說也是非常好的美容養顏食物。

吃薏仁米

04、護腰護頸

立秋之後,早晚較涼,稍不注意,就會出現腹痛、吐瀉、傷風感冒、腰肩疼痛等癥狀。處在空調環境中的人們經常喝點薑湯。生薑具有發汗解表、溫胃止嘔、解毒三大功效,可有效防治「空調病」。

防空調病

05、改善便秘

早上起床先喝一杯溫水,秋季乾燥,經過一夜的睡眠和休息,因為排尿、呼吸等原因,水分排泄的比較多。所以,早上起來喝一壞溫水既可以恢復身體水分,還有助於腸道蠕動,可防止便秘或改善便秘。

一杯溫水

06、立秋按摩 艾灸 培補元氣

《黃帝內經·素問》指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秋季是艾灸的好時節,因為秋冬消耗人體的陽氣多。這時候就更很需要及時補充陽氣,以備一整個冬天的使用,因為這個時候艾灸,事半功倍!

立秋按摩 艾灸 培補元氣

那麼,你想要達到艾灸養生功效最大化就要抓住兩點:

1、天時:立秋正值扭轉之機

2、穴位:立秋前後主打哪些穴位才有效,要知道

大椎穴:保健要穴、主宰全身

大椎穴:保健要穴、主宰全身

取穴:人體的頸部下端,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若突起骨不太明顯,讓患者活動頸部,不動的骨節為第一胸椎,約與肩平齊。

太白穴:補充氣血、美容養顏

太白穴:補充氣血、美容養顏

取穴:在足內側緣,當足大趾本節(第1跖趾關節)後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

關元穴:理氣和血,補虛益損

關元穴:理氣和血,補虛益損

取穴:位於下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下3寸,是元氣出入的關卡。

07、按照傳統的說法,秋天物候乾燥,人體就需要滋潤,所以,眼下季節適宜多喝具有滋潤肺腑的湯,或者是粥。特別是女人朋友,經常喝一些適應的湯或粥,既能養生也有美容的效果。

立秋養生食譜

玉米面紅薯粥

功用:秋季最適宜的粥是玉米面紅薯粥。玉米面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等營養物質,紅薯有祛病延年功效。

做法:將玉米面100克,先用涼水調成糊狀,待水燒開後放入,然後將切成碎塊的紅薯一併放入,輕輕攪動以防止玉米面粘在鍋底。

秋季進補應選用

具有這類作用的食物有茭白、南瓜、蓮子、桂圓、黑芝麻、紅棗、核桃等!

「防燥不膩」的平補之品

「防燥不膩」的平補之品

患有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的人,可以服食具有健脾補胃的蓮子、扁豆、山藥等!

蓮子、扁豆、山藥

注意:知道什麼叫秋燥症嗎?

秋季出現口感唇焦等「秋燥症」的氣候,應選用滋養潤燥、益中補氣的食品,這類食品有銀耳、百合等,可起到滋陰、潤肺、養胃、生津的補益作用:

銀耳 百合

注意!女性讀者要注意保養皮膚

秋季空氣中濕度小,皮膚容易乾燥。因此,在整個秋季都應重視機體水分和維生素的攝入。

立秋後養生的重點是什麼? 是肺!

在飲食上要「增酸」

在飲食上要「增酸」

以增強肝臟的功能,抵禦過盛肺氣之侵入。下列食品可供選擇!

增強肝臟功能

按照《黃帝內經》提出的「秋冬養陰」的原則!防秋燥傷陰。下列飲食可供選擇

防秋燥傷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養陰 的精彩文章:

夷芳養生菜—補氣養陰,益智安神西洋參茶飲
這野草酷似蘭花,農民拿來燉雞,能養陰潤肺,人稱「不死葯」

TAG:養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