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怎樣減輕寶寶「出牙痛」你知道嗎?

怎樣減輕寶寶「出牙痛」你知道嗎?

流口水、牙齦發炎、頻繁哭鬧……不少新手媽媽對寶寶這些反應都不明就裡,表現得手足無措。事實上,這很可能是寶寶在經歷「出牙痛」,即寶寶在長乳牙的過程中,表現出的一些異常反應。那麼,媽媽們到底該如何應對?

1.流口水。在寶寶6~7個月大時,乳牙開始萌出,刺激三叉神經,增加了口水分泌量,加上寶寶口腔容量小,不會吞咽、調節口腔內的口水,就造成了流口水的現象。應對措施:要注意寶寶的個人衛生,用乾淨柔軟的手帕或紙巾及時擦掉口水。衣領、衣襟要勤換、勤洗。保護寶寶下頜、前胸的皮膚,可墊一塊乾淨的紗布或圍嘴等。

2.臉頰發紅或長紅色斑點。多數是由於唾液與面頰、下顎、頸部、胸部的皮膚接觸,導致出現微腫的紅色皮疹。應對措施:一旦發現寶寶流口水,要及時擦拭,保持局部皮膚的清潔乾爽。勤換手帕,盡量少讓唾液和面頰部、胸部等皮膚接觸。

3.牙齦腫痛或癢。每個孩子都會經歷長牙疼痛期,一般有牙痛、牙癢、愛啃咬東西等表現。因為牙齒萌出時對牙齦神經造成刺激,寶寶的牙齦便會產生這些不適。應對措施:媽媽洗凈自己的雙手,用一根手指輕輕地按摩寶寶的牙床,這對減輕疼痛非常有效。

4.愛哭鬧、脾氣壞。寶寶出牙時會表現得容易煩躁,也是正常現象。當然要首先排除寶寶是不是缺鈣,因為缺鈣也會出現易激惹、煩躁不安等癥狀,最好帶寶寶到醫院查一下微量元素。應對措施:出牙期寶寶哭鬧、脾氣壞,家長要溫柔地安撫,多花些時間陪他玩耍,讓寶寶專註於遊戲中,以分散注意力,減輕不安。

5.睡不安穩。出牙期的確會心火旺,如果再加上天氣熱,身體內部有火氣、容易上火,心情煩躁,自然會睡不安穩。出牙前後有些情緒上的波動一般也是正常的。應對措施:只能等寶寶的牙齒順利長出來才能緩解,晚上大人陪著寶寶睡,摸摸寶寶的小手、拍拍後背,讓他心平氣和些,相對會睡得安穩些。

6.發燒、拉肚子。有的寶寶在長牙時,發燒次數會增加,但這不是絕對的。長牙本身並不會造成發燒現象,這主要是因為在長牙階段,寶寶的牙齦會癢,喜歡咬東西,如果咬到不清潔的東西就可能造成喉嚨或胃腸道感染,引起發燒或拉肚子。一些寶寶還會因為唾液性質和數量產生變化而導致胃腸反應,引發嘔吐和輕微的腹瀉。應對措施:平時可以給寶寶多喝點溫熱的水,多吃蔬菜和水果。由於寶寶胃腸功能調節性差,一旦餵養方式發生改變,受到病菌侵襲,就容易誘發腹瀉。如果寶寶有發燒、拉肚子的現象,建議進一步檢查確診,找到腹瀉原因才能對症治療。

寶寶幾個月長牙?

寶寶第二個月至第五個月還未開始長牙。極個別的寶寶在4個月開始出第一顆乳牙,很少寶寶在第五個月開始出乳牙。多數寶寶在第六個月開始出下切牙(門牙)。長出乳牙的數目採用月齡(4~6)=出牙數。寶寶6~7個月時開始長出兩顆下切牙。到8個月已長齊下切牙。9~10個月寶寶長齊兩顆下中牙,有的寶寶已開始長出兩顆上中切牙。10~12個月絕大多數寶寶已長齊兩顆下中切牙和兩顆上中切牙,共4顆。個別開始長出1~2顆下外切牙。 寶寶流口水有個過程。新生兒時期的寶寶是不會流口水的,因為他們的唾液腺不發達,分泌的唾液較少,寶寶嘴裡沒有多餘的唾液流出;加上此時寶寶的主食是奶或流質食品,對唾液腺的刺激不大。寶寶長牙期是口水流得最頻繁的時期,乳牙萌出時,小牙頂出牙齦向外長,會引起牙齦組織輕度腫脹不適,刺激牙齦上的神經,唾液腺反射性地分泌增加。隨著寶寶的生長發育,發育較快的孩子一歲半時就會停止流口水,而大部分孩子在兩歲之前,也會因為肌肉運動功能的成熟,逐漸有效地控制吞咽動作,嘴邊也不再濕嗒嗒了。不用擔心。不過由於唾液偏酸性,裡面含有消化酶和其他物質,因口腔內有粘膜保護,不致侵犯到深層。但當口水外流到皮膚時,則易腐蝕皮膚最外的角質層,導致皮膚髮炎,引發濕疹等小兒皮膚病。

寶寶流口水時:

1.要隨時為他擦去口水,擦時不可用力,輕輕將口水拭乾即可,以免損傷局部皮膚。

2.常用溫水洗凈口水流到處,然後塗上油脂,以保護下巴和頸部的皮膚。最好給孩子圍上圍嘴,以防止口水弄髒衣服。

3.給寶寶擦口水的手帕,要求質地柔軟,以棉布質地為宜,要經常洗燙。

4.如果寶寶口水流得特別嚴重,就要去醫院檢查,看看寶寶口腔內有無異常病症、吞咽功能是否正常等等。

5.孩子趴著睡覺,流口水時不會給他帶來什麼影響,只是枕頭要勤洗勤曬,以免裡面孳生細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寶寶 的精彩文章:

剖腹產時橫切好還是豎切好?想生第二個寶寶的寶媽們要選對了!
動物寶寶們華麗出場

TAG:寶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