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美稱我華北平原本世紀末因太熱不再宜居,不用怕!只要我們不缺它

美稱我華北平原本世紀末因太熱不再宜居,不用怕!只要我們不缺它

最近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發表研究報告認為我國華北地區在2070到2100年之間,將熱浪滾滾不再宜居,雖然不能否認麻省理工研究報告中的科學性,但是我仍然想說以現在的數據或趨勢去衡量40多年後的氣候變化,本身就是很不靠譜的!

麻省理工的報告認為氣候變化和華北平原發達的灌溉農業會促使華北平原溫度升高,氣候變化的原因基本是人為因素,因為這裡大概生存著3億多人,會有大量的溫室氣體排放,而灌溉農業會增大這裡的濕度,形成所謂的「濕球效應」,這不利於人體的排汗散熱功能,所以這裡將變得不再宜居,不過我想說以這些說法根本就站不住腳,我們可以把華北平原和長江中下游平原或者成都平原對照比較,由於緯度和受陽光光照的關係,那裡的溫度和空氣濕度每年夏季都要比華北平原更高一些,濕熱的空氣也不利於人體的排汗,然而那裡的人們仍然生活得很好,而且江南水鄉和天府之國是我們國人都很嚮往的理想生活區,也是世界少有的宜居地區。

其實不單是江南地區和四川盆地一帶,全球比華北平原溫度高的地方有很多,比如尼羅河三角洲,兩河流域,伊朗南部,印度河恆河流域,東南亞一些地方,乃至中美洲一帶,氣候有干有濕,溫度都比華北平原要高,所以即便華北平原的溫度升高了又能怎麼樣呢?只要這裡不缺水就一定是人類的理想居住區之一,不然中華文明也不會首先從黃河流域發展起來。

水是生命之源,不但是華北平原,無論哪裡缺水都一樣會變成不適合人類居住的沙漠之地,所以最關鍵的一點還是水,只要有水我們就不懼變熱,而如果沒有水,無論變熱變冷都將不再宜居,好在我們已經進行了全國範圍的水資源調度,比如南水北調工程,今後應該還會有類似的工程,另外水庫的大規模建設對於水資源的留存也起到了極好的作用,所以基本不必擔心,華北平原因缺水不再宜居。

很多年齡大一些的朋友,小時候都學過一篇課文叫《黃河象》,裡面講到黃河流域在一二百萬年前基本上是熱帶氣候,有著比現在更豐富的動植物物種,所以只要水資源不缺乏,溫度略高一些或更適宜人類和其他物種生存呢!

再者,我們也不要忘了華北平原所處的緯度,其主要位於北緯32度到42度之間,這裡最熱的時間不過就是六、七、八三個月,而不會常年炎熱,其實哪一年又沒有幾天炎熱的天氣呢?不然又如何稱之為過夏天?所以不必過分解讀麻省理工的所謂研究報告。

中華文明在華北平原一帶發展了5000年,這期間的溫度也是有高低變化的,但是我們祖祖輩輩都在這裡繁衍生息,並沒有受到氣溫高低的較大影響,恰恰相反,四季分明的氣候使得我們可以很好的利用其規律進行農業和畜牧業生產,所以我們應該感謝這片土地,它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發展的膏腴之地,以前是,現在是,以後也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普大世界 的精彩文章:

這顆星球在太陽系中躺著跑,科學家說撞倒的,撞擊者比地球大兩倍
非洲蜜獾天不怕地不怕,我國這三種也不是吃素的,金剛狼原型是它

TAG:科普大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