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秦三世子嬰」為何稱「秦王」而不稱「皇帝」?

「秦三世子嬰」為何稱「秦王」而不稱「皇帝」?

「秦三世子嬰」為何稱「秦王」而不稱「皇帝」?

子嬰稱秦王是趙高的意思,他自己做不了主。趙高這樣做,也是為自己稱王背書,同時有規避風險和討好六國的考量。單就此事而論,我認為趙高還算聰明,只是事態發展超出了他的想像。

趙高最初沒想立子嬰,而是要自己當皇帝,結果登基時大殿老晃悠,感覺前景不妙這才選擇放棄。趙高退而求其次又想著當王,但當王也缺乏人氣支撐,便抬子嬰出來緩衝一下。他自己當不成皇帝自然也不能讓子嬰當,所以讓他降格為王。

趙高唯恐秦二世震怒且遷怒於他,所以先下手為強,幹掉了秦二世胡亥。他本來想自立為新一代秦皇,卻不料受到了來自朝中大臣的極力反對,不得已才立了子嬰繼位。但是為了他自己以後還有機會能夠登上帝位,所以立子嬰為秦王而不是秦帝。

自去帝號,當然意味著秦國承認帝國已經崩潰,諸侯復國的現狀,回到戰國格局,希望六國能就此罷手,不要進攻關中滅秦。

這當然是一種認慫的態度,希望通過自己服軟,來換取對手的諒解,保住秦國故地,給自己爭取一些時間,看形勢會不會有變化。

不過這並沒有什麼用。在陳勝吳廣起義之後,六國紛紛復國,很快楚國就成了諸侯聯軍中實力最強的一個,楚懷王也被尊為義帝,充當諸侯盟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千秋萬代 的精彩文章:

棉花明朝時才傳入中國,在這之前中國人是穿什麼禦寒過冬的?來看看
義和團都會武術,為什麼八萬人白刃戰打不過鬼子幾百把刺刀?其中有何玄機?

TAG:千秋萬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