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延禧攻略》里的魏瓔珞,《還珠格格》里的令妃,逆襲背後的真相很殘酷!

《延禧攻略》里的魏瓔珞,《還珠格格》里的令妃,逆襲背後的真相很殘酷!


作者:

林宛央


來源公號:

宛央女子

  




最近《延禧攻略》熱播,又趕上《還珠格格》重播。




好多人在看劇的時候,就下意識地串起來看,特別是當魏瓔珞一次又一次幫助五阿哥的生母愉妃逃過算計時,彈幕里全都在說:


 


「五阿哥一定會出生的,因為他還要等小燕子。」


 「難怪《還珠格格》里永琪和令妃走得那麼近,《延禧攻略》就是一部還珠前傳啊。」


 




大家會不自覺地拿兩部劇中的角色參照對比,包括我也一樣。當年看《還珠格格》的時候一直在想,為什麼皇上那麼寵愛令妃,卻那麼討厭皇后?


 


如今再看《延禧攻略》,我仍然好奇,魏瓔珞到底憑什麼,能讓帝後情深的乾隆在富察皇后去世後格外寵愛她?


 


真實生活中的令妃又到底有什麼本事,可以讓後人一而再再而三地來演繹她的傳奇。


 


她當然聰明,即使在不以宮斗為主線的《還珠格格》里,大家也能看到她的高智商和高情商。


 


在小燕子初入宮時,令妃一眼就看穿皇上的心思,知道他心內偏愛這個民間女孩,便順著他的心意誇讚小燕子眉眼裡一派貴氣,像極了皇上,不動聲色就完成了溜須拍馬。


 





其實啊,人人都喜歡拍馬屁,但拍得太過,就讓人覺得假,且易樹敵。但像令妃這樣說出皇帝想說而不好開口說出的話,就讓對方覺得很舒服。


 


並能在皇后前來質問的時候,說一句:「是皇上自己說像的啊。」


可進可退,真的是高明。


 


《延禧攻略》里,就更不必說了。


魏瓔珞從進入皇宮那一刻就知道自己身處什麼環境,又該如何應對,她聰明,反應快,能接得住別人的陰招,更能借力打力,反過來給別人下套。


對待敵人,她從來不心慈手軟,要多狠有多狠。


 




可是,她這種手段不會輕易讓男人看到,女人面前從不白蓮花的魏瓔珞面對傅恆那可是純情小白兔,明明有備而來,卻要假裝天真懵懂地撩。


 


深諳男人內心深處那些竄來竄去,壓都壓不住的憐憫情緒。


 


高貴妃慘就慘在,不懂賣慘。


 


可是電視劇或小說,難免會有誇張成分,真實的令妃,一生當真如此傳奇嗎?後來我去看了《清實錄》,又查閱了一些關於令妃的資料,也不得不承認,令妃的一生的的確確當得起「逆襲」二字。


 


 




她最初入宮,具體年月史料並未記載。令妃姓氏是魏氏,包衣人。


什麼是包衣人呢?簡單點說就是皇族的世襲家奴。所以她最初入宮,身份就是宮女,宮女哪一年進宮自然不會有人專門記載。


 




她在《清實錄》的第一次亮相是乾隆十年。


史料如此記載:乾隆十年。乙丑。正月。諭、朕奉皇太后懿旨。魏貴人、著晉封為嬪。


 


冊書上說她:「咨爾貴人魏氏、久嫻姆教。長奉女箴。禮法是宗。凜小心而嚴翼。敬勤弗怠。遵內則以溫恭茲仰承皇太后慈諭。冊封爾為令嬪。」

大致意思是說她知書識禮,勤勉恭順。


 


魏貴人就是後來的令妃,也是魏瓔珞的原型。


 


那一年距離她入宮,據後來研究史料的人推測,只有四年,她應該是乾隆六年進的宮,那一年愉嬪生了五阿哥,從貴人晉陞為嬪。


 


四年間,從一個名不見傳的宮女,躋身為嬪,而且是三嬪之首。可見她的能力,我不覺得那全是運氣。


 


世間很多運氣,細說從頭,抽絲剝繭,到最後都是籌謀。


 


那一年後宮發生的事情也比較多,正月,高貴妃死。(乾隆十年。乙丑。正月,戊戌。皇貴妃高氏薨)。


 


到了十一月,純妃,嫻妃,就都冊封為貴妃,愉嬪海氏(對,就是五阿哥的親媽),成為了妃。


 


難怪《延禧攻略》要把純妃、嫻妃、愉嬪和魏瓔珞寫到一起,聯合智斗高貴妃,看到這一處,真的由不得人不浮想聯翩啊。


 




僅僅只隔了三年。


 


到了乾隆十三年,富察皇后去世那一年,令嬪就又升為了令妃(《清實錄》:乾隆十三年。戊辰。秋。七月。令嬪、舒嬪、著晉封為妃)。


 


至此,在令妃之上的只有嫻妃,已升為皇貴妃,統管六宮,以及純貴妃和嘉貴妃。


 


純妃大家都很了解,嘉貴妃,沒錯就是被魏瓔珞治得很慘的嘉嬪,但事實上,嘉貴妃一直很受寵。


 




從乾隆六年,到乾隆十三年,僅僅七年,一個入宮時只有十幾歲的女孩,已經完成了自己人生地位的巨大超越。


 


那些曾經她仰望過的人遠遠被她甩在身後。


而此時,她還沒有生子。


 


沒有家族依賴,亦不能母憑子貴。這七年的恩寵,唯一解釋就只能是皇上很寵愛她。

至於寵愛原因,冊書上給人的信息是她性格很像富察皇后,一樣的勤勉,一樣的節儉。


 


《延禧攻略》里說的則是離不開富察的提攜。


這一點也不完全是沒有依據的,乾隆曾經寫過一首懷念富察的詩,這樣說令妃:「舊日玉成侶,依然身傍陪。」


 


這至少說明,令妃和富察皇后的關係是很好的。


 


所以,不管是哪一種,

令妃這七年的逆襲用《甄嬛傳》里的四個字足以概括:莞莞類卿。


 


 




不要懷疑《延禧攻略》里的帝後情深是虛構。真實歷史裡的富察皇后就是乾隆懷念了一輩子的白月光啊。


 




他一生寫了很多詩,最好的那一百首全是寫給富察的;


 


乾隆十三年,富察去世,大阿哥和三阿哥因為表現的不夠悲傷,遭到訓斥,說他倆不孝,平常教導他們功課的大臣,全都受到牽連,被罰俸祿(語見《清實錄》:富察皇后死,今遇此大事。大阿哥竟茫然無措)。


 


他多次表達自己對富察皇后的深情,對其他妃子評價寥寥無幾,卻說自己能專心朝政,是富察皇后之助,說她料理後宮十分得當,令所有人心悅誠服;


 


因為大臣們在給富察的祭文中用錯了一個字,他就把參與此事的人全部嚴懲;


 


富察皇后去世後,長春宮一應物品原樣保留,他每年都要去看一看,一看就是四十多年……


 













令妃最聰明的一點就是,她打好了富察這張牌。


她深刻地認識到自己的現狀,懂得審時度勢,找到最能庇佑自己的羽翼,又足夠小心謹慎,絕不輕易惹事,所以至少吧,至少她沒讓皇帝太過憂心,又讓皇帝覺得他對富察很用心。




已經足夠。



 


富察皇后去世後,從乾隆十三年到乾隆二十四年,整整十一年,令妃再無任何位分晉陞。乾隆二十年,嘉貴妃去世,貴妃位置懸空了四年,乾隆也不願意把這個位置給當時的眾妃之首令妃。


 


乾隆二十四年令妃終於成為貴妃。原因是接連生下了三個孩子,七公主,九公主,以及十四阿哥,冊封為貴妃的那一年還懷著一個。


 


那時候年長令妃16歲的乾隆已經開始進入「知天命」的年齡,加上諸多子嗣一個接一個夭折,皇上已經不復從前的意氣風發,縱然嬪妃再多,在死亡的衝擊下,仍然不免有對子嗣綿延的焦慮。


 


恰恰在這樣的時期,令妃接連生了六個孩子,四男二女,讓皇上看到了連綿不絕的關於生的希望。


 


是巧合嗎?我覺得未必。




我翻看了乾隆時期整個《清實錄》關於后妃的冊封,發現令妃的每一次冊書上,都會出現類似於謹慎或小心翼翼這樣的字眼。


 




令妃,是那種最懂得把握時機的人,會在不同的情境下打出不同的牌。


 


富察皇后最受寵的時期,她不會去打「母憑子貴」這樣的牌,那時候皇上一顆心都在富察皇后和她所生孩子身上,令妃就是有了子,也貴不到哪裡去。


 


可是,到了富察去世後,皇上被死亡的悲傷纏繞,她立馬就知道,她必須打「母憑子貴」這張牌了,因為那時候,愛情已經不再屬於這個皇宮,生和希望才是一切。


 


所以,令妃生孩子全部集中在那段時期。


 


每一步都走得那麼恰逢其時,像是合著別人的心意剪裁,這樣的女人不逆襲才怪。

真的就像是我們平常打牌,每個人都只有那麼一手牌,有時候王炸出的太早,風光一時,但贏不到最後。


 


但如果懂得利用別人手裡的牌,懂得借別人的局勢,那麼一張不大不小的牌,也能打出王炸的作用。


 


令妃,前十年借富察的時,後十年借生子的勢。


每一步都利用了皇帝的心理,把劣勢變為優勢。


她看起來沒什麼贏面,可也正是因為沒什麼可被人利用的,所以處處都是她可利用的機會。


 


所以,若真要問一句令妃憑什麼逆襲,真相可能很殘酷,和愛情無關,皇宮的愛太稀薄。




仍然只有兩個字:智慧。


皇宮兇險,美貌和家族勢力,今日蜜糖,明日砒霜。


擁有太多,也就軟肋太多。


 


倒是什麼身外之物都沒有,唯獨擁有了智慧的人,最容易拎得清,最容易狠得下心,也最容易走得遠。




— end —




作者:林宛央


瀟洒派小妖精,暢銷書作者,影視編劇


一個不走千篇一律的人生,卻過得比誰都瀟洒的姑娘


忌矯情,治拎不清,喜歡你的不盲從


微博:@林宛央


個人公眾號:宛央女子(Apple1990-kun )








 相關閱讀



《張丹峰與經紀人合作「無間」惹眾怒?被網友心疼的洪欣可能不在意》



闞清子:女生一定要逼婚,不然怎麼知道要放棄?



鄭爽新戀情曝光:胡彥斌受不了的「真性情」總有老實人買單




許晴:上海灘頭牌,北平城交際花,滾滾紅塵里的白月光》



董璇&佟麗婭:丈夫出軌不離婚,這是中國式婚姻最大的亮點



《張雨綺,6000萬片酬的范冰冰都在用10塊錢的面膜,你憑啥用十幾萬的愛馬仕去買菜?》




商務合作,請掃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儷人公館 的精彩文章:

和匯慧:影亦人生,歌亦人生

TAG:儷人公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