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洪秀全未奪天下,有一項記錄卻超越了所有的皇帝

洪秀全未奪天下,有一項記錄卻超越了所有的皇帝

作為農民起義領袖,朱元璋堅持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戰略,當天下群雄都開始稱王稱帝時,他卻仍然甘願當小明王的封疆大吏。直到消滅稱帝的實力派軍閥陳友諒,朱元璋才在眾人的擁立稱吳王。

而同樣作為農民起義領袖的洪秀全,戰略眼光與忍耐力則遠不如朱元璋。洪秀全從1851年起義,當年便迫不及待地自稱天王。是年年底,太平軍又在永安大肆分封,一口氣封了五個王,分別是:東王楊秀清、西王蕭朝貴、南王馮雲山、北王韋昌輝、翼王石達開。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卻已稱王,不得不說,太平天國這王,來得太容易。

如果洪秀全在定都天京後,再加封五位功勛卓著的將領為王,這倒也無可厚非。然而,一個連創業之初就迫不及待封王的草台皇帝,等他真正得勢以後,區區五個王遠不能滿足他享受封賞之權的慾望。

如果說永安封王是為了便於統領部隊,激發隊伍的積極性。那麼太平天國後期的封王可謂是最後的瘋狂。

洪秀全僅當了13年皇帝,卻封了2700多個王。這項記錄中華上下五千年無人超越。

當然,洪秀全封王並非完全是為讓自己享受行使權力的快感,尤其在封賞之初,更多的是為籠絡人心。但物以稀為貴,這種無節制的濫賞,必將使王的含金量越來越低,封賞所起到的籠絡人心的效果也越來越小。

而且,當大多數人都被封王時,王爵無疑成為太平天國官員基本的政治地位的象徵,大家都有我不能沒有,洪秀全為了避免部下叛變不得不封更多的王,而這無疑又使王的含金量更低。這簡直就是個惡性循環。

太平天國之所以迅速敗亡,與洪秀全的濫封濫賞不無關係,一位太平天國的官員或將領,不用付出多少努力就能當王,捨生忘死地工作也只能當王,畢竟洪秀全不可能讓位給勞模們,那麼他們何必累死累活地替洪秀全賣命?官員、將領沒有工作積極性,天平天國焉能不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坑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解放戰爭初期,林彪的部隊為什麼叫「東北民主聯軍」
誘殺霸陵尉—飛將軍李廣一生的污點

TAG:大坑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