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事故頻發碧桂園陷高周轉之困,楊國強談困惑「真的不知該怎麼辦」

事故頻發碧桂園陷高周轉之困,楊國強談困惑「真的不知該怎麼辦」

近期,上海、杭州、六安的碧桂園項目接二連三出現安全事故。碧桂園過去依賴的「高周轉」模式再度引發質疑。碧桂園近年來依靠高周轉模式,在三四五線城市快速複製,換來自身的急速發展,不過董事局主席楊國強還是低估了把控的難度。

楊國強現場鞠躬道歉

作者 /熊穎

編輯 /邢昀

碧桂園說,「給您一個五星級的家」,而外界看來,這可能是「一個五星期的家」。

近期,上海、杭州、六安的碧桂園項目接二連三出現安全事故。6月24日,上海海灣鎮的一處碧桂園在建小區模架坍塌,造成1死9傷;7月12日,杭州所前鎮的「碧桂園前宸府」道路坍塌;7月26日,安徽省六安市碧桂園·城市之光發生一處圍牆和活動板房坍塌,6死16傷。

碧桂園過去依賴的「高周轉」模式再度引發質疑。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7月底曾表示,如果不擇手段的一味追求高周轉,是會出事情的。

重壓下,8月3日,碧桂園在順德總部召開全國媒體見面會,碧桂園總裁莫斌深鞠一躬。他表示,針對近期施工單位的安全事故,碧桂園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而針對「高周轉」的質疑,碧桂園董事局主席楊國強在媒體會上稱,這個應該有誤會在裡面,「此前外界說我們三天一層樓……其實我們的要求是兩層的售樓部用三個月做完;而大部分樓宇從開工到交樓要400天以上」。

六安事故現場

在碧桂園CFO伍碧君看來,以上事故不能怪罪高周轉。她說,「只是部分管理團隊與高周轉的執行有問題。」

媒體會上,伍碧君還表示,目前碧桂園的股票是低價,投資者現在不買碧桂園的股票到時會後悔的。8月3日午後,碧桂園股價反漲後再次回落,收盤報10.88港元/股,成交額9.79億港元。6月25日至8月3日,碧桂園市值已經蒸發了逾千億港元。


8月3日全國媒體見面會上,一貫強勢、凌厲的楊國強表示,「我自己在家寫毛筆字,寫『為了什麼』」。63歲的楊國強稱,自己本可以享清福,「去亞馬遜漂流,跟著房企大哥去爬珠穆朗瑪峰」,而現在「每天賺的錢不是自己的,做的東西不是自己的」。

曾經的鐵腕人物在媒體面前自我質疑,而5年前楊國強對剛入職不久的吳建斌(碧桂園前CFO)指點江山,「我們低成本拿地、快速開發、配套設備、低價開盤……這樣的速度別人做不到,我楊國強能做到。」

做別人做不到的事,碧桂園的野心劍指「中國第一,世界第一」,近幾年碧桂園像一列急速行駛的列車,而高周轉是這列列車的重要動能。

市界(ID:newsseeker)從碧桂園前員工處獲取的一份內部文件,對456高周轉模式做了詳細解讀。「456」指的是4個月內開盤、5.5個月資金回正、6個月資金回籠再周轉。內部資料提到,「只要能做到456高周轉,及做到100塊優質土地排隊待投資,幾何增長的規模杠杠效應和利潤倍增機制將不斷持續下去。」

對於高周轉,楊國強毫不吝嗇自己的讚美之詞,「高周轉是我們戰無不勝的法寶」「高周轉是抵抗任何風險最有效的手段」。

不過楊國強還是低估了把控的難度。碧桂園業主的維權橫幅拉遍全國各地,2018年夏天屢次發生的安全事故更是將碧桂園推向了風暴核心。

外界對於碧桂園「高周轉」的質疑,碧桂園員工林康(化名)7月31日接受市界(ID:newsseeker)採訪時表示,可以理解。但他補充道,「(事故與高周轉)沒有關係,外界對我們的高周轉並不了解。」他強調,「我們的模式是多拿地、快報建、快預售,目的是要求快回籠資金。」

在他看來,高周轉和高質量並不矛盾。林康解釋,碧桂園的高周轉是開發報建和審批的高周轉,「我們主要快在前期規劃和設計,快在跟政府報建和審批,後期的工程還是按照國家規範和標準來做」。

碧桂園內部文件解讀高周轉

林康認為,六安坍塌的是總包為了解決項目施工管理人員居住問題而搭建的活動板房。7月26日晚,狂風暴雨席捲六安,他多次強調,「這跟項目開發建設沒有關係,跟高周轉更沒關係。」

林康告訴市界(ID:newsseeker),碧桂園的高周轉不是工程進度的高周轉。而實際操作中,一紙「高周轉獎懲制度」逼迫碧桂園的項目總經理不得不開啟「大躍進」模式。

根據獎懲制度,拿地三個月開盤,項目總經理獎勵20萬元;開工4至5月不獎不罰;超過七個月開盤,項目總經理將面臨撤職。

在工程進度上,碧桂園仍然以快聞名。網上流傳著一組碧桂園售樓部的真實施工圖,這組照片記錄下了碧桂園在一個月內從拿地開工到售樓部開放的全過程。

有著9年施工經驗的李忠平(化名)認為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他向市界(ID:newsseeker)提出質疑:「混凝土要抗衝擊,達到95%的強度需要7天時間。」

李忠平以售樓部為例,兩層樓、三個樓板,光是養護時間就要21天。李忠平強調,「還要粉刷、裝修,這些時間到哪兒去了?」

風口浪尖上,碧桂園被迫做出回應,拋出數據論證一系列建築事故「不完全與高周轉有關」。

8月1日碧桂園相關負責人在券商電話會議上回應,目前碧桂園有近2200個項目,此次事故工程均屬於外包模式,並不是監理的問題。該負責人表示,全面停工後,90%的項目經檢查並不存在質量安全隱患,已經開始復工;針對剩下的10%項目,總部已經派出質量小組對細節質量隱患進行檢查評估。


為什麼出事的總是碧桂園?

碧桂園埋下的質量伏筆,一方面來自高周轉;另一方面源於其將高周轉模式在三四五線城市快速複製。

年報顯示,2017年,碧桂園共經營1468個項目,覆蓋中國大陸30個省、220個市、768個鄉/鎮區,成為全球最大的住宅開發商上。而在2016年,碧桂園擁有的項目為728個。也就是說,短短一年時間,碧桂園多了740個項目,比之前所有項目的總和還要多。

而碧桂園2017年度總負債也達到9330.57億元,負債總額相比2016年總負債5000多億增長了幾乎一倍。

一位熟悉碧桂園的地產人士告訴市界(ID:newsseeker),碧桂園進入新城市會組建新的團隊。

因此和項目一同快速增長的,還有碧桂園的員工數量。2016年,碧桂園共有員工9.45萬人;2017年這一數字增至12.48萬人,同比增長了三成。

對比「碧萬恆」房企三巨頭的數據,不難看出問題所在。2017年恆大共有員工12.55萬人,擁有項目766個,其中184個為新增項目;2017年萬科共有員工7.7萬人,新增項目216個。

「碧萬恆」中,員工人數最多的恆大,項目數量約為碧桂園的二分之一。而就2017年的新增項目而言,碧桂園分別是萬科、恆大的4倍、3.4倍。

碧桂園的「加班」文化

項目多、員工少,碧桂園的人手緊張和工作強度可見一斑,也怪不得地產圈流傳著「生不進恆大,死不進萬科,生死不進碧桂園」的段子。


樓盤出售前的最後一道「把關人」是監理機構。

雖然政策明文規定,工程監理單位與被監理工程的施工承包單位以及建築材料、建築構配件和設備供應單位有隸屬關係或者其他利害關係的,不得承擔該項建設工程的監理業務。但在碧桂園的項目中,施工方和監理方都姓「楊」的情況並不少見。

碧桂園員工高旭日(化名)向市界(ID:newsseeker)透露:「都是碧桂園自己弄,(碧桂園)有自己的施工隊伍和監理單位。」

海南省住建廳披露的《關於2017年上半年全省工程質量安全提升行動和建築市場行為檢查的通報》也證實了這一說法。通報顯示,碧桂園金沙灘海鄰居一區項目的施工單位是廣東騰越,監理單位是廣東國晟。

海南省住建廳官網截圖

穿透股權後,市界(ID:newsseeker)發現,廣東騰越和廣東國晟背後都是一家叫做伊東發展有限公司。這家公司曾出現在碧桂園的招股書中,屬於碧桂園為完成重組在英屬維京群島(BVI)註冊的離岸公司。

碧桂園監理方和施工方都「姓楊」的蛛絲馬跡還有很多。

廣東騰越在官網介紹中將自己和碧桂園高度捆綁,「是碧桂園集團旗下的二級法人公司」「公司隨碧桂園集團整體上市」「以承建碧桂園集團內部的項目為主」。

而廣東騰越和廣東國晟都頻繁出現「楊家人」的身影。楊國強之女楊惠妍是廣東騰越的董事長,而楊國強的同鄉好友楊文傑在兩家公司擔任監事。

此次媒體會上碧桂園副總裁陳斌對監理關聯方的質疑回應道,「早期我們去的城市資源有限,所以採用了自用監理的方式」。而莫斌則表示,部分早期項目採用自行監理,更多項目採取社會監理,第三方監理超過90%。

2016年,萬科前董事會主席王石曾在深圳一場公開論壇中留下「金句」:「不能把結果當成目標」。

2018年,碧桂園在世界500強的名單中突飛猛進,攀升114位,達到353位,這些就是碧桂園的目標。接二連三的坍塌事件讓農民出身的楊國強感嘆老大難當。不過此時的碧桂園工地仍在嗡嗡作響,8月3日這場媒體會道歉的背後,碧桂園將有什麼樣的改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市界 的精彩文章:

誰是《我不是葯神》最大贏家?這公司股價11連漲,高管會套現嗎?
3歲拼多多美股登陸,首日大漲40.53%,創始人稱「不想占別人便宜」

TAG:市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