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以色列能在中東立國,這封「信」是關鍵

以色列能在中東立國,這封「信」是關鍵

羅馬帝國時期,由於猶太人高舉「反抗」的旗幟,先後3次打響「猶太戰爭」,力圖將羅馬帝國勢力驅逐出巴勒斯坦,進而遭受到了羅馬當局殘酷報復,每一次「反抗」之後,伴隨著的都是成千上萬人死亡的「大屠殺」。

而倖存的猶太人日子也不好過,巴勒斯坦羅馬駐軍出於泄憤,往往大事小事都會想盡一切辦法剝削猶太人,駐軍認為這是猶太人應該受到的懲罰,如此一來對於猶太人來說,巴勒斯坦成為了人間煉獄。

迫於生存的壓力,大批猶太人開始成群結隊的出走,當時間轉入19世紀末期,猶太人復國行動興起之時,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已是「絕對」的少數族裔,阿拉伯人歷經阿拉伯帝國的歷史,在奧斯曼帝國時期已經成為巴勒斯坦的新主體民族。

且奧斯曼帝國的統治主體民族土耳其人由於跟阿拉伯人一樣都信伊斯蘭教,所以當猶太人和阿拉伯人圍繞巴勒斯坦爭吵時,作為巴勒斯坦實際的擁有者,它是傾向於阿拉伯人。

所以從人口數量、政治現狀來說,那時的猶太人想在巴勒斯坦復國幾乎不可能,它沒有足夠支撐其立國的群眾基礎和政治基礎,直到20世紀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那時的英國人出於取代奧斯曼帝國在中東的霸權,進而將自己海上霸權衍生至陸地的需要,大肆扶持中東的阿拉伯人反抗奧斯曼帝國,並承諾只要阿拉伯人幫助英國人打掉奧斯曼帝國,將給予他們獨立的權力。

但考慮到阿拉伯人數量眾多,一旦獨立成國家,極有可能會迅速成長為歷史上的阿拉伯帝國,到那時英國人的霸權,無疑會被其取而代之。

所以出於國家利益的需要,英國人開始尋找制衡阿拉伯人的手段——100%依附英國的勢力,而左選右選之下,猶太復國主義分子無疑是那時最好的人選。

猶太人當時在中東幾乎沒有「群眾基礎」,假如讓其重回中東,以外來者的身份去阿拉伯人聚居的地方「生根」,無疑立馬就會和阿拉伯人爆發激烈的民族矛盾。

一旦矛盾爆發相對弱小的猶太人想要生存,即必須死死的抱住英國人,所以英國政壇權衡再三之後,決定幫助猶太人重返巴勒斯坦。

與此同時猶太復國主義分子們也沒有閑著,他們察覺到同盟國極有可能會輸,而作為戰敗方的奧斯曼帝國會被瓦解,它的瓦解無疑將致使阿拉伯人失去巴勒斯坦問題上最強有力的支持者。

為此猶太復國主義分子們認為這是自己復國的好機會,於是開始積極遊說英國幫自己,由於大思路跟英國政壇的思路不謀而合,雙方很快就拍手合作。

1917年11月2日英國外交部長貝爾福在給猶太復國主義領袖萊昂內爾·沃爾特的信中是這麼說的「英皇陛下政府贊成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一個民族之家,並會儘力促成此目標的實現。但要明確說明的是,不得傷害已經存在於巴勒斯坦的非猶太民族的公民和宗教權利,以及猶太人在其他國家享有的各項權利和政治地位。」

由於該信是強國對於猶太人立國的第一次正式反應,史稱《貝爾福宣言》。11月6日英國軍隊正式開進巴勒斯坦,並在那裡實行「總督制」管理。

出於「宣言」的承諾,散居在世界各地的猶太人被允許遷居巴勒斯坦,不完全統計,1917年到1939年間,巴勒斯坦的猶太人由5萬飆升到了44.5萬,人口佔了那時巴勒斯坦的三分之一。至此猶太人建立以色列的群眾基礎,在英國人幫助下得以建立。

配圖來源網路,版權人若覺不妥,聯繫我們!立馬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袁載譽 的精彩文章:

分土地給老百姓有錯?該國總統因「分地」被美國推翻
全世界最「霸氣」的國境線,讓鄰國出了港口就進自己領海

TAG:袁載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