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垃圾,到底該不該燒?

垃圾,到底該不該燒?

談垃圾而色變,是因為無知?

我本以為自己是不會再寫這個話題了,畢竟話多說無益,人不負足以。話多必失,鄙人也犯不上予人以詬病。

上個星期,朋友在朋友圈轉發了一篇「島民11」寫的微博文章《麻涌海心沙島上一名環...》朋友配文:談垃圾而聞垃圾色變,是因為無知,還是因為無知?(該文章與該賬號當天已經刪除,當時並沒有保存下來,因為我也沒有想到一篇起著積極宣傳作用的文章居然也會刪除)。我點進去看了一下,通篇下來都讓人感覺就是描繪了一幅美好的藍圖,垃圾處理了,還能產生有用的能源,環境監測各項指標均符合規定,工廠周邊鳥語花香就像一個大花園,工人在垃圾焚燒廠吃飯都是美滋滋的。吃嘛嘛香。

我也不禁思考,建立垃圾焚燒廠是不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文章的格式類似於下面兩文:

有興趣的可以自己複製鏈接去看看。

充滿道理、充滿正能量的一篇文章,我差點就以為我之前寫的文章觀點是不是出現了偏頗,立場是不是出了問題,思想覺悟是不是有待提高,嚇得我心肝膽顫的。

可是,畢竟自己以前也寫過、發過新聞通稿,也知道什麼叫做避重就輕。自己當然斷不會因為一篇文章而否定自己,或者否定別人。

我回復朋友說:「理論與實際操作通常會存在誤差,就怕施行的時候會出現問題。」

「這家公司在別處有實體運作了,你無知而已。」

耳聽不為實,眼見尚且不能為真。障目的東西實在太多,我們到底應該相信什麼,不應該相信什麼,該相信誰?

至於無知嘛?不存在的,白羊座的人是不可能承認自己無知的。

但是,我也開始拷問自己,對於垃圾焚燒的了解到底有多少?按照自己已有的知識庫,垃圾處理所產生的二次污染斷不可能完完全全的清除掉,感覺那是用腦子想想就能得出的結論。還是說當今日新月異的科學技術已經可以完完全全的解決所有的難點,包括可能存在的問題?如果是這樣的話,那自己就真的是無知了吧。

這個問題在心裡憋了一個星期,在此期間我利用空閑的時間收集了大量的資料,遂有此文《垃圾,到底該不該燒??》

至於垃圾到底該不該燒,我相信大家心裡自會有自己的判斷。

1

垃圾圍城,一燒是否了之。

改革開放以來,城市數目和城市人口有了很大的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作為城市公害的生活垃圾、工業垃圾也發生了量與質的變化。

垃圾圍城已經成為全球趨勢,垃圾是城市發展的附屬物,城市和人的運轉,每年產生上億噸的垃圾。一邊是不斷增長的城市垃圾,一邊是無法忍受的垃圾惡臭,成為城市垃圾處理中的棘手問題。高速發展中的中國城市,正在遭遇「垃圾圍城」之痛。

下面看一組數據:

截至2013年,全國城市垃圾堆存累計侵佔土地超過5億平方米。我國的城市生活垃圾量目前正以每年8%~10%的速度持續,預計到2020年可以達到3.23億噸。

據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4~2018年中國垃圾處理器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3年全國設市城市生活垃圾清運量為1.73億噸,全國市級600多個城市中,城市生活垃圾產量已把2/3的城市包圍,1/4已經無垃圾填埋堆放場地。全國城市垃圾堆存累計侵佔土地超過5億平方米。

浙江杭州的天子嶺垃圾填埋場是當地唯一的大型垃圾填埋場所。1991年投入使用時標高為30米,現如今,佔地1840畝的填埋場如今標高已達102米,而165米就是上限,預計使用壽命已到大限。

類似的問題在全國其他大中城市也普遍存在。數據顯示,從每日的垃圾數量來看,上海為1.9萬噸、廣州日為1.8萬噸、南京為6200噸,深圳每天的餐廚垃圾產生量就超過2400噸,這些足以讓任何垃圾填埋場很快就成為垃圾山。杭州環衛部門有個形象描述:過去全市產生的垃圾需6年才能填滿整個西湖,如今只需要3年。

也是觸目驚心的數字。

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垃圾圍城」,"垃圾圍村"。如果如此大量的垃圾不能及時地處理,將會極大地影響人們的生活環境,甚至對對人們的身體健康造成威脅。

目前,城市垃圾處理主要有填埋、堆肥和焚燒發電三種方式。

其中填埋是最傳統,也是最主要的方式,佔比在45%-50%之間,而大多填埋場已處於超負荷運行;焚燒佔比12%左右,堆肥則不到10%,而剩餘30%的生活垃圾未能處理,這些垃圾多被簡單填埋或堆放在郊區、甚至農村。

城市垃圾總量持續遞增,卻又不可能拿出大片土地做填埋場,而缺乏防滲處理的填埋還會導致地下水的嚴重污染;即使做了防滲處理,還面臨著臭氣、滲瀝液、甲烷處理等環境問題。由於各地掩埋場數量有限且簡單填埋易造成二次污染,農業堆肥對垃圾中的無機物無法處理。相比之下,可能是因為垃圾焚燒法效率高、佔地少,穩定化速度快,減量效果顯著,臭氣容易控制。對於人口密度大,土地緊缺的大城市來說,這種垃圾處理手段幾乎成為必然的選擇。再加上,垃圾焚燒產生的熱量還可供發電,資源化處理的耀眼一面使其更受熱捧。

於是乎,理論上相對環保又是資源再利用的焚燒發電得到大力推廣,垃圾焚燒廠在我國似乎已經是大勢所趨。

央廣網北京2016年11月11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住建部、發改委、國土部和環保部近日聯合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工作的意見》,要求各地儘快補上城市生活垃圾處理短板。

而政府的決策基本是很難動搖的。

2

垃圾到底該不該火葬?在這個問題上一直存在著分歧,主要分為「禁燒派」和「焚燒派」。

「禁燒派」

1、焚化爐實際上就是一座煉毒爐,它將原本無毒、肉眼看得見的垃圾轉變成劇毒、看不見的氣體和灰渣,釋放到環境中的物質包括二惡英等致癌物質以及鉛、鎘、錫、鋅等多種重金屬。

2、焚化爐的污染防治設備上,不同的防污科技之間可能存在互相抵消的問題。比如,新式焚化爐多配有乾式石灰洗煙塔加上織布濾網,因其對於二惡英的去除很有幫助,但卻完全無法吸附水銀,讓大部分的水銀從煙囪溜走。

3、即使下重金配置高級的空氣污染防治設備,仍無法解決灰渣這個難題。目前灰渣的處理方式大致分為掩埋和再利用兩種。灰渣含有劇毒,必須埋在昂貴的、可隨時監控、防止滲漏的掩埋場,但大部分時候都因為成本考量而將之埋在傳統的掩埋場,造成土壤與地下水的污染。另一個出路是將灰渣製成路面基材、魚礁、削波塊、建築用混凝土塊,甚至瓷磚等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用品。這讓焚化污染更深入地滲進每一個人的日常生活當中。

4、焚化並非唯一的選擇,卻是最昂貴、最不環保的選擇。焚化爐不經濟,從規划到除役,需耗經費相當高昂,造成沉重的財政負擔;焚化爐排擠了更好的垃圾處理方式,源頭減量、資源回收與有機物堆肥才是對環境友善、省能省錢的選擇。

5、中國環境和學研究院研究員趙章元是垃圾焚燒「反對派」的代表人物,正是因為存在二噁英污染風險和投資運行成本過高這兩大弊端,垃圾焚燒在經歷了上個世紀80年代的高潮之後,垃圾燒出一級致癌物,國外學者告誡中國人不要推廣垃圾焚燒。

「焚燒派」

1、垃圾焚燒發電無疑是一個方向。「雖然二惡英不能實時監控,但是目前運行的垃圾焚燒廠的爐溫是可以實時監控的,只要爐溫保持在850℃以上,再配合煙氣排放設施,就可以控制二惡英排放。」

2、國家此前發布的《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全國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十一五」規劃》、《珠三角改革發展規劃綱要》都提出鼓勵土地稀缺、經濟發達的東部地區發展垃圾焚燒技術。

3、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鄭明輝指出,隨著對二惡英的認識由淺入深,西方一些國家對焚燒垃圾的態度也從動搖轉為堅定。如瑞典在1985年下令暫緩新建焚燒爐,但1986年在規定二惡英的排放限量後,隨即解除了禁令。日本垃圾焚燒爐也走過了大建、緩建、再提高標準建的歷史過程。鄭明輝認為,我國垃圾焚燒雖然起步晚,但已掌握了二惡英控制的成熟技術。在對國內19個焚燒廠的二惡英檢測中,只有3家沒達標,其中有6家還低於世界上最嚴格的排放標準。

4、環保專家表示,只要嚴格按生產流程,垃圾焚燒項目是安全可控的。通過建立公眾參與的長效管理機制、適時在線監測二惡英排放、加強對焚燒企業的監督等措施,垃圾焚燒項目是可以讓人放心並贏得民眾信任的。

3

不管怎麼樣,目前焚燒已經是我國處理垃圾的主要方式之一。

且我國目前垃圾焚燒廠現狀。

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初,我國共有434家垃圾焚燒發電廠,運行的共有234座,其餘為在建或擬建。全國運行中的垃圾焚燒廠每天能處理23萬噸垃圾。過去15年,我國各省生活垃圾焚燒量逐年上升。其中,江蘇、浙江、廣東、山東、福建的生活垃圾焚燒量增長最快。2005年,江蘇省只能焚燒42.7萬噸垃圾,到了2014年,這個數字是871.6萬噸,增長了20倍。

據16年7月7日發布的《231座生活垃圾焚燒廠信息公開與污染物排放報告》指出:全國已運行的231座垃圾焚燒廠,而納入國家重點監控企業不足總數的40%。

然而,焚燒廠絲毫不能解決填埋的問題。以重量計,垃圾經焚燒會產生相當於原重25%左右的灰渣,但仍不得不要找地方填埋。焚燒廠的推銷者經常把灰渣描述成是「惰性」的。這句話的表面意思是「這些灰渣具有生物穩定性(絕大部分的有機質已經被燃燒殆盡)」,但暗含「灰渣無毒」的潛台詞。這當然是錯誤的,實際上焚燒處理的最終結果就是將4噸垃圾最終轉化成了1噸誰也不想要的有毒灰渣。

灰渣是焚燒行業難以擺脫的一種自我矛盾的體現,就像諷刺小說《第22條軍規》所描述的那種情景一樣。焚燒行業愈想控制好大氣污染,就愈是要配備更好的設備以捕獲毒性極強的燃燒煙氣副產物,其結果卻製造出了問題更加嚴重,處置難度更高、成本更難承受的殘餘物。

焚燒產生的灰渣有兩種,一種是底渣(佔總體灰渣的90%),主要通過爐排的運動最終滑落到焚燒爐的底部。另一種是飛灰,即隨煙氣一起流動的非常細小的顆粒物。理想狀態下,飛灰可在流經鍋爐、熱交換器和煙氣凈化設備時被捕獲,但仍有一小部分會逃逸到大氣當中。若考慮有毒金屬的問題,一個老生常談的道理就是:煙氣凈化越有效,飛灰毒性越強。當然,底渣同樣有毒。

在某些地方,飛灰會被送進水泥窯,但最後產生的水泥產品卻沒有警示信息,即標明其含有危險成分,如有毒金屬和二惡英。

這就很尷尬了,我們產生了垃圾,在開始的時候用最簡單粗暴的辦法「掩埋」,可是垃圾越來越多,當「掩埋」也無法解決問題的時候,又想到了最簡單粗暴的方法「焚燒」。

起初要解決的問題是「垃圾」,而在「垃圾」處理完以後,又產生了諸如「有毒氣體」、「廢水」、「毒水」、「灰渣」等問題。

兩者之間,孰重孰輕?

可能最簡單的區別是,一個看得見,一個看不見。

4

如果說垃圾焚燒是社會發展的一種趨勢,是不可避免的一種選擇,那為什麼會有「鄰避效應」,如果建的是一座大型的購物中心,大概是不會有人反對的。

你坐在家裡,吃著火鍋唱著歌,正「嗨皮」呢,卻突然被告知:家門口要建垃圾焚燒廠!「

你第一的反應會是怎麼樣?恐懼?不安?擔心?還是要鼓掌歡迎?

普通居民都會擔憂垃圾焚燒廠帶來諸多負面影響,滋生「不要建在我家後院」的心理。

換句溫和些的話來說,「好是好,但不要建在我家後花園」。

由於垃圾分類不徹底、二噁英實時監測難和利益驅動等因素,垃圾焚燒發電廠在選址之初便經常遭遇抵抗甚至引發群體性事件。

由此引出的垃圾焚燒廠選址問題,成為懸在備選項周邊住戶頭頂的一把利劍。垃圾焚燒廠選址的每次落地,必定伴隨著各種排斥的聲音和抗議的行為。

多數市民認為垃圾焚燒廠在焚燒垃圾時易產生致癌物二惡英,嚴重污染空氣,對周邊住戶的安全、健康帶來隱患。也有專家稱,目前的技術能過濾焚燒過程中產生的污染物,只要在設備、操作上努力,完全可以控制二惡英的產生。但這似乎無法停止垃圾焚燒廠所帶來的恐慌。

1985至1995年間,北美地區提議的大概400座焚燒廠中有超過300座都被否決了。這種抵制焚燒的現象背後有充分的理由,而且許多理由至今仍然有效。

5

民眾的擔憂到底在哪裡?

環保標準,誰來保證?

根據物質守恆定律,被焚燒的垃圾不會「煙消雲散」到二次元空間,每噸垃圾在焚燒後會產生大約5000立方米廢氣,而排放到空中的大氣污染物不會消失,會以我們看得見的或者看不見的形式回到我們生活的環境中,還會留下原有體積一半左右的灰渣。而且建設一座大中型焚燒爐動輒就要10億元人民幣,且每焚燒1噸垃圾還需約300元的運營成本,發電的收益遠遠不夠。這種違背市場規律的倒掛現象就導致了部分垃圾焚燒企業降低環保標準。

據美國聖勞倫斯大學保爾先生的著作《零廢棄解決方案》提到:如果處置得當,灰渣處理會使焚燒廠運行成本變得非常昂貴(特別是在底渣也被檢測為有毒的情況下),除最有錢的某些社區外,世上幾乎沒有哪個地方能承受得了。如果處置不當,將在短期和長期內危及公共健康和環境安全。

如果企業因運營成本等問題而降低環保標準,那麼所謂的安全,所謂的「只要嚴格按生產流程,垃圾焚燒項目是安全可控的。」將變成一紙空話。

民眾為何擔憂,這分明就是放在自家後花園的一個定時炸彈,說不定哪一天就爆發。

環境評估造假

這是屢見不鮮的事情,導致人們對各種單位、權威的公信力越來越失望。

「全球之最的垃圾焚燒廠環評公參造假

該項目投資近25億元,號稱全球最大的垃圾焚燒廠,距離湖南黑麋峰國家級森林公園邊界僅有1km。」

監管問題

由於技術知識和信息的不對稱,污染企業往往能通過「忽悠」、甚至造假的手段,欺騙公眾和監督者。

毋庸置疑,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焚燒行業通過更好的工業設計、更好的管理和更好的監測,有效降低了二惡英排放,但這並不意味著當今所有在運行或未來將要投入運行的焚燒廠能夠(或將能夠)保證在常規狀態下運行。這個世界充滿了理論和實踐不一致的焚燒廠,而這種不一致完全可以摧毀所在社區公眾的健康和他們的其他正當權益。

保護公眾免於焚燒廠有毒污染物排放威脅的必要條件有三點:(1)嚴格的法規,(2)科學的監測,(3)政府的嚴格執法。如果科學監測和政府執法都非常弱,那麼公眾就不可能被嚴格的法規保護。例如,前蘇聯擁有這個世界上最嚴苛的環境法規,但卻沒能阻止該國屢屢發生駭人聽聞的環境污染事件,原因是沒有人去執行那些法規。

癌症爆發的擔憂。

環保NGO「宜居廣州」創始人巴索風云:「我曾走訪郊區垃圾焚燒廠周邊的村民。有位老人拿出長長的當地癌症患者的名單給我看。老人藍色的工作服袖口有斑斑血跡,那是他清晨咯出的血。再去時,老人已經肺癌去世了。」「他告訴我們,城市裡的垃圾運到他們那兒燒,他們在焚燒廠腳底下種的蔬菜、養的動物,又都賣回了城裡。」

垃圾焚燒排放毒性很強的納米顆粒物。

納米顆粒物有非常嚴重的潛在健康危害。自2000年以來,人們對焚燒廠納米顆粒物排放的擔憂與日俱增。納米顆粒物的粒徑小於1微米,有時也被稱為超細顆粒物。這類微小顆粒物最致命的特性就是它們可以很容易穿透細胞膜。所以人體中那些防禦顆粒物侵入的一般機能都對納米顆粒物束手無策。納米顆粒物可以進入血液循環,然後被輸送到人體任何一個組織,並最終侵入細胞。它們甚至還能穿越血腦屏障。

在所有高溫燃燒排放物中,垃圾焚燒廠產生的納米物質的毒性最強,最令人擔憂。因為常理可知,我們在生產產品時添加多少有毒物質,就有多少有毒物質會進入焚燒廠,它們中的許多最終會隨納米顆粒一起排放。

更糟糕的是,納米顆粒物的排放要麼沒有受到管制,要麼沒有在焚燒廠被監測。目前焚燒廠排放物中得到管制的顆粒物的粒徑一般是10微米,一些國家會嚴格至2.5微米。

對納米顆粒物這樣非常危險的污染物,推動焚燒廠建設的公司和政府官員卻很少回應或提及,實在讓人驚訝。

但科學研究已經很好地揭示出大城市中人們健康水平與空氣顆粒物污染的關係。基本結論就是:只要顆粒物水平升高,人群患病率(主要是呼吸道和心臟疾病)和死亡率就會升高。而且,顆粒物粒徑越小,污染水平上升和健康水平下降的關係越強。由此可以合理推測,在一座已經污染嚴重的城市,一旦新添焚燒廠,人群患病率和死亡率將進一步上升,因為他們將不可避免地吸入焚燒廠排放出的毒性很強的納米顆粒物。換言之,焚燒廠會令已經被嚴重污染的城市雪上加霜。

即便技術最好的工程師能夠解決焚燒廠的納米顆粒物和灰渣處置問題,他們也不能讓焚燒垃圾變得可以令人接受。

原因很簡單,花大量的時間、金錢和精力來摧毀我們本應與未來世代分享的物質資源,在倫理和經濟上都是荒謬的。當今社會的一項重要使命不是讓「消滅」垃圾的技術變得完美無缺,而是停止製造那些我們不得不要「消滅」的不合理的產品和包裝物。

正因為存在如上許多問題,焚燒廠一點都不受公眾歡迎。當公民開始深入了解焚燒廠華麗粉飾背後的真實後,他們就看清楚這種以「快速解決方案」著稱的技術其實速度一點都不快。因為只要相關的行政和法律戰役一打響,焚燒廠所期待的「快速解決」就無從談起。

6

垃圾焚燒到底是回收能量還是浪費能源?

焚燒垃圾能回收能量,這是一種很好的推銷說辭,但實際情況是,如果節能是我們的目標,那麼整個社會更多地重複利用舊物品,更多地循環利用資源可以比焚燒更節能。

「焚燒產能」的推銷說辭經常會吸引地方公共決策者,因為他們只看到焚燒帶來的本地能源利用效益,忽視了在國家和全球層面造成的能源浪費。

結合循環利用和堆肥的垃圾處理方案所節省的能源,比焚燒廠發電產生的能量多3至4倍。若特別考慮某些類別的物資,二者對比的差距就更顯著了。例如,回收利用PET塑料瓶產生的節能效果比焚燒產能高出26倍。

如果一個社區投入巨額資金建造起焚燒廠後,未來垃圾管理模式的可選性將大大降低。而這期間,不論其他地方發生了多麼大的發展和變化,都不能對依賴焚燒的地區產生太多正面影響。事實上,目前全球許多地區的公眾對循環利用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越來越認同,對惜物節約的價值觀也越來越重視。隨之而來的可能就是:回收利用的市場價值將在印度、中國、巴西和其他快速發展的經濟體以及人口大國顯著抬升。

如歐盟前廢棄物管理執行官Ludwig Kraemer在2000年BBC一檔名為「Panorama」的新聞訪談節目中所說:「焚燒廠一旦建起,需要20至30年來給它』餵食』;如果要使其運營達到經濟性,所在地區必須要保證足量的垃圾供給。所以,在20至30年內,焚燒廠將扼殺當地的社會創新,扼殺替代方案;它就像是一頭需要不斷用垃圾填飽肚子的怪物。」

7

如果垃圾得到有效分類,需要焚燒處理的垃圾總量和比例都會大大降低,少量垃圾焚燒處理產生的危害也能大大降低。因此,所謂的焚燒是垃圾處理「唯一出路」的說法不完全準確,事實應該是:垃圾不分類,焚燒才變成無奈之舉。

焚燒的危害很多,其中對於二噁英的擔心,是反對垃圾焚燒聲浪中最響亮的聲音。

其實,當焚燒的溫度在820攝氏度以上,或者低於360攝氏度時,二噁英都不會產生。這就要求垃圾焚燒過程中保持穩定運行,不能頻繁停爐重啟。在停爐過程中,如果能把從820攝氏度降到360攝氏度間的時間控制在3秒鐘內,也能極大的減少二噁英的生成和排放,達到不傷害人的標準。

垃圾在被焚燒之前,必須經過嚴格有序的分類,否則即使進入焚燒發電廠,也無法搖身變成發電的寶貝。垃圾先分類後焚燒,對控制焚燒過程中的二噁英也大有裨益。若垃圾中含水量過高,在無輔助措施的情況下,焚燒溫度很難穩定維持在不產生二噁英所要求的850℃以上。

目前我國的垃圾大多數未實行分類處理,這樣的垃圾燒起來,很容易造成結塊堵爐、燃燼率低、甚至熄火停爐等事故,直接的結果是「渣多,設備損耗厲害」。因此,要想取得良好的垃圾焚燒效果,必須弄清楚垃圾的成分,分析垃圾的熱值和含水率。

垃圾種類分的越細,利用的就越充分,但考慮到實際的可操作性,並結合垃圾焚燒的需要,通常將垃圾分為可燃物和不可燃物即可。不可燃物主要包括灰土、磚瓦石、玻璃和金屬等,其中玻璃和金屬具有回收價值,可單獨分列,其餘部分則作為灰分處理。

關於PGAS技術是否可行?

PGAS技術,是態和環保自主研發的垃圾自動化分選和資源化利用的顛覆性技術。採用「生物預處理+濕式分選」的全新工藝,無需源頭分類,將生活垃圾各類成分分離,分別獲得塑料、紡織品、紙漿、磚石泥沙、高濃度有機廢液、金屬等不同的原料;然後分送到相應的精深加工生產線,加工出塑料、紙漿、木塑製品、沼液肥、RDF、金屬和沼氣等產品,最終實現生活垃圾100%資源化利用。

系統可以將垃圾中的所有物質根據需要全部進行分選分離,然後全部轉化為相應的產品,無焚燒、無填埋,廢液廢渣近零排放。實現垃圾處置的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共贏。

8

所以垃圾焚燒廠建起來,不等於我們的垃圾就不見了,更不可能就沒有問題了,可以高枕無憂掛鉤,因為垃圾焚燒產生的爐渣、飛灰、廢水和廢氣都會繼續存在我們的環境中,危害我們的健康。垃圾焚燒會衍生出更多問題,把垃圾問題的鏈條拉得更長。

垃圾焚燒不是終極靈藥,更不是洪水猛獸,只有做好垃圾分類,有效減量,才是解決垃圾問題的長遠之道。正如《肖申克的救贖》中反覆提及的那樣,救贖之道,就在其中。

2014年6月,湖北仙桃市城建重點項目「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正式奠基並開工建設。兩年後的6月26日,在「反建」聲中,湖北仙桃叫停了垃圾焚燒發電項目。

原因不明。

相信在未來將有更多垃圾焚燒發電項目被關停,你會說這是經濟發展過程中無可避免的一種所謂的犧牲嗎?

諸如此類的項目一直備受爭議,其可能存在的危害是要等著歷史去判斷,還是要等到危害已經發生以後才好好的去思過,去檢討,才去想法設法的補救?

畢竟,有些已經造成的錯誤是無法去彌補的。

何不在造成無法彌補的錯誤以前,好好審視一翻,合理規劃,科學論證,在垃圾處理問題上,尋找更好的出路。

「先污染、後治理」的道路難道還要一路走到底嗎?

騎虎,難下欸。

本文根據網上資料整理,如果不正確的地方,敬請指正。

最好的支持是點贊和轉發

圖片 | 來源網路若侵權請聯繫刪除

*作者:HUS。個人微信公眾號:胡說愛情(ID:hushuoaiqing)、開順風車的胡哥(ID:hedushuo)。東莞人,非典型白羊座大叔。每天開車一百公里,遇見不同的人,講述生活的故事。躲在自己的房子里,孤獨成癮。

本文由開順風車的胡哥原創發布,轉載請聯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他毒說 的精彩文章:

TAG:他毒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