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都是九年義務教育,鄉寧話咋那麼秀

都是九年義務教育,鄉寧話咋那麼秀

提到鄉寧

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賊多的煤老闆

黃土高原上的小縣城

還有這樣流傳盛廣的一首快板詩

「山西有座呂梁山,山川連綿山連山,

過了山頭的最南端,

就是咱們的鄉寧縣!溝連溝,壑連壑,

出門就是瞪眼子坡.......」

連帶著鄉寧話,都覺得土土的

可作為地道的鄉寧人,小編怒了

這些聽起來土到掉渣的方言,其實很古老

一部改編自清代古典名著《三俠五義》的小說

《七俠五義》中有許多用語和術語,

同鄉寧土話的口頭語非常相似,例如:

理會將養說差怪道包管說差了

差池管保了不了趔趄胰子枝兒葉兒

破著咕嘟嘟言語通共真箇的發落

周正勒里勒呆的次拉次拉的

上述古老的語詞,可以說明

鄉寧文化是有悠久歷史的

值得我們認真研究發掘的

/

我(e)說(xue)真箇的/

如此巨大的認知差異

並不是小編對自己的家鄉有濾鏡效果的加持

是你們對鄉寧話一直都有誤解

/是誰的小嘴巴在說鄉寧話土/

/鄉寧話邦間著哩 /

鄉寧話長久地背著「聽起來土」這個「鍋」

但其實卻怪不得它

因為鄉寧話最大的特點就是

前後鼻音不分每句話尾聲的延長音較長。

很多時候,你會聽到鄉寧人這樣說

吉麻該天氣真真好哩

天上(she)連一片雲(yong)都沒有

我(e)亞個交了作業本(beng)啦

把外分(feng)成兩(lie)份(feng)

還有這樣子滴(也是超級可愛了)

說話像唱歌,唱歌像說話

「溜溜光 籃籃子 紅綢綢 方方正正 彎彎曲曲

扯呼呼然忒忒哩托切切的光(guo)不溜溜

蔫不嘰嘰精幹忒忒哩瓷能忒忒哩」

/不能吃兔兔/

再加上鄰縣方言的影響導致了語音的混雜

緊挨吉縣、臨汾、襄汾、新絳、稷山、

河津與陝西省的宜川、韓城等八個縣

所以小編坐在運城公交上

宛然置身鄉寧

不過熟練掌握鄉寧話在

運城、臨汾、陝南等廣大地區

是可以相當悠哉

絲毫不影響交流

/鄉寧話的方言土語,其實最文雅/

不過,要是你真的受這些影響覺得鄉寧話「土」,那可就大錯特錯了。

作為中國歷史相當長的一片土地,鄉寧話里那些我們習以為常的方言土語用詞都特別講究

歷史上,鄉寧古稱「鄂」【音é】,

有鄂山、鄂河,

歷史上有鄂侯,古城叫鄂侯故壘,

鄉寧人又稱鄂人。

當我們一層層揭開歷史的面紗,驚喜地發現,

鄂是人類最基本的生產工具,是觀測天文、

敬授民時的儀器,

是中華民族的象徵、華表的祖型。

商時,黃帝的姞姓子孫封在鄂國(鄉寧縣),

夏商時為諸侯國。

商末,鄂侯在朝中為大臣,

與西伯姬昌、九侯並列為 三公 。

閻金鑄說,上古時期的先民用鄂測出了四季,才擺脫了原始的狩獵和採集。也許就在那時,這個最早測天之地的山就稱為鄂山,人就稱為鄂人,在氏族時期就叫鄂部落,方國時期叫鄂國。商紂時期,鄂成為商朝周圍勢力強盛的氏族,引起商王朝重視,封這個部落的首領為三公之一,就是歷史上的鄂侯、九侯、西北侯,並在朝歌附近賜予土地作為封國。此後,在鄉寧這塊土地上的國都變成了鄂侯故壘,又稱鄂邑。

閻靈娣分析說:「鄂人、晉人、周人都是同宗同族。周族的祖先后稷,名棄,就出生在鄂地的姑射山中。帝堯封棄於邰即今天的陝西扶風,別姓姬氏。可以說,周人是從鄂人中走出去的一支。然而,後世只知有周而不知有鄂。大家應該知道,華夏淵源就在這裡,鄂山、鄂水、鄂城故壘,被『華夏』二字徹底取代。但鄂人仍然在這塊土地上休養生息。」

自西周開始,以關中方言為標準音

也被稱為「雅言」,就是周王朝的官話

作為周人前身的鄂人言語習慣

對周朝官話影響至深

其語調發音有高雅、風雅、大雅脫俗之意境

清麗、悅耳動聽

/ 孔子授課圖 /

周朝全面普及這一語言

統一通用的文字和發音標準,人人學范

說雅言就是當時附庸風雅的流行風尚

彼時,這一「中國最早的官話」東擴最遠到達山東

而孔子讀書授課說的也是雅言

大體相當於今天的陝西話

到過陝西的鄉寧人肯定覺得陝西話莫名的親切

那都是先祖的功勞

子曰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

這麼一說

你們嚴肅正統的孔老夫子

是不是瞬間鮮活親切接地氣了起來?

另外《詩經》和一些古文典籍中

都隱藏著鄉寧話的秘密

鄉寧地區民歌語言起源久遠

《詩經》中流傳甚廣的歌謠《碩鼠》相傳起源於鄉寧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

逝將去女,適彼樂土。樂土樂土,爰得我所。

碩鼠碩鼠,無食我麥!」

《碩鼠》中字的讀音和音階相似,節奏感強,詩變成歌謠

使歌謠容易「歌唱」出來,貼近於老百姓的生活

而這種最早的歌謠恰好與山西鄉寧的語言特點有關

此外,在鄉寧民歌《洗衣裳》出現的

「衣裳」二字,讀作「ni she」

最早可見唐玄宗的所作的

漢代宮廷樂舞《霓裳羽衣曲》

「衣(ni)」即「霓」,是一種布 料

是勞動人民對「霓」字的簡寫

用詞如此高雅考究

誰還敢說鄉寧話土?

感覺每個鄉寧人都自帶文言文技能

直接穿越到唐代都沒在怕的

/de su ka?日語里也有鄉寧口音/

隋唐時期日本派留學生來中國交流學習

很多留學生把中國文化帶回國並創造了日本文字(假名)

日語不僅借用了我們的漢字

在當時的長安,關中話也從這個時期傳入日本

影響豐富了日語的形成和發展

/別忘了關中地區的周人曾經是鄂人的一支/

日語中保留的大量漢音

就是唐朝時的關中話

雖然發音與現代有些不同

但依然有繼承關係

現如今

日語中還有大概200——700個字的發音和語意

與關中方言類似

鄉寧人的「么事」念作mé sì

而日本人打電話第一句的moxi moxi

據說就是從me si演變而來

/如何假裝自己是個說「雅言」的鄉寧人/

怎麼才能假裝自己

說得一口地道文雅的鄉寧話

其實很簡單:

爸爸叫「嗲dia」,祖母叫「婆」

爺爺叫「亞亞」,舅媽叫「妗子」

伯父叫「忑嗲」,娘兒倆叫「捏穆倆」

米湯叫「米特」,屋裡叫「谷哈」

很好叫「邦間」,逛街叫「逛該」

這裡知達(zhī da),那裡物達(wu da)

丟了牟啦(mu la),聶木發霉(nie mu)

並且要流暢說「一搭(起)出反道(玩耍)走!」

掌握了這些關鍵詞

恭喜你,鄉寧話小白進階成功!

這個時候,看見一個鄉寧女娃樣兒的小姐姐

你大可以闊步向前鼓足中氣說上一句:

你是(sì鄉寧吧~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鄂邑 的精彩文章:

TAG:鄂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