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深耕細分領域 國產機器人「突圍」

深耕細分領域 國產機器人「突圍」

增速放緩,國產機器人市佔率5年來首現下滑

製圖/蘇連嬌

東莞時間網訊 (記者 於長洹 整理)8月2日,由高工產研機器人研究所(GGII)主辦的2018中國機器人集成商大會在東莞松山湖舉行。來自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的最新數據,去年國產工業機器人的市場份額下降至不到27%,同比降低6個百分點,遭遇5年以來的首次下降。如何實現國產機器人的突圍,成為大會的一大主題。

今年,在工業機器人市場增速逐步放緩的背景下,國產機器人企業面臨著價格戰的競爭壓力和外資品牌的「圍剿」,而深耕細分領域,則成為不少機器人企業的破局路徑。

機器人市場增速放緩

高工產研機器人研究所(GGII)數據顯示,中國繼2013年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以來,一直保持年均增速在30%以上。

不過,今年7月3日,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國產品牌工業機器人的市場份額下降6個百分點,結束了過去5年佔有率持續增長的現狀。外資品牌的工業機器人仍繼續擔當市場的主導角色,2017年外資機器人的銷量為10.3萬台,而國產機器人的增速相對滯後。

太平洋證券一份研報指出,從市場需求看,二季度開始,國內機器人行業出現同比增速下滑的情況。首先汽車整車需求一般,電子行業需求有所下滑,特別是電子行業受蘋果公司等手機企業投資下滑影響較為明顯。

在東莞舉行的2018中國機器人集成商大會上,有企業家就明確指出,去年國產機器人市場佔有率出現下滑,國產機器人面臨著很大的壓力。無論是本體商還是集成商,雖然面對著中國巨大的市場,但是同樣面臨的競爭也是很大的。

在競爭壓力下,國產機器人產品的價格戰也相對激烈。高工產研機器人研究所負責人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由於市場價格下行加速,國產本體廠商面臨「進退兩難」的困境,一方面是外資品牌的阻擊,另一方面是國產低價的截流。不少廠商開始扎堆在四六軸搬運、碼垛、上下料、衝壓領域拼價格。

儘管增速下滑,但國內工業機器人市場空間毋庸置疑。高工諮詢、高工機器人董事長張小飛指出,除了汽車行業,工業機器人對其他行業的滲透率不足20%,這意味著還有巨大的市場空間未被充分釋放。

專註於細分領域

「未來5年至10年,我絕對相信國產本體和系統集成商,包括上游的核心零部件企業,一定會佔絕對的比例,不管是它現在占的比例有多高,這是我們要實現的目標,也是一定會實現的。」在東莞舉行的2018中國機器人集成商大會上張小飛說。

不可否認,當下國產機器人行業依然存在各種問題。例如,在上游零部件方面,從2018年上半年各大本體廠商與減速器廠商簽訂的大訂單來看,2017年的「缺貨」陣痛未消,上游供應鏈依然是主要影響因素,本體企業開始做多手準備。另外,在核心技術方面,國產減速器與日本兩大家依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在下游系統集成方面,本土系統集成企業規模偏小。目前中國工業機器人系統集成企業3100多家,企業中營收規模超過1億元的僅120家左右,絕大部分企業系統集成業務營收不超過3000萬元。中國缺乏自動化整體解決方案的廠商,尤其表現在軟體方面。

埃夫特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曾輝表示,國產機器人跟國外機器人還是有差距,除了在傳統機器人領域做更多的突破之外,其也在布局下一代學習型機器人。他認為,目前國產品牌與國外品牌要打全面競爭還不太現實,只有從幾個細分市場去打贏,將來才有機會打全面戰。

埃斯頓公司執行總裁諸春華也認為,國產機器人如果要形成自己的優勢,除了價格和性價比外,還要打造新的出路——在大的細分領域打造獨特的競爭力。「事實上你在降價的同時,國外品牌為了搶佔市場也會這麼做。所以未來國產機器人的出路還是要做細分,做我們比較擅長的」。

張小飛也指出,事實上國產機器人跟國外品牌相比並非全面落後。在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國產品牌可能還存在一定優勢,所以專註細分領域或許是國產機器人突圍的路徑。

據《每日經濟新聞》、《證券時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莞時間網 的精彩文章:

颱風「山神」今早登陸!東莞已預警,虎門可能海水倒灌!
手機都不用掏!星河城購物中心停車場可用銀聯無感支付繳費

TAG:東莞時間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