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索達吉堪布:《勝道寶鬘論》19課 筆記

索達吉堪布:《勝道寶鬘論》19課 筆記




以下是整理筆記,


 供大家復慣用,


 如有錯謬缺漏之處,


 歡迎補充指正。













今天繼續講大德岡波巴尊者所造的《勝道寶鬘論》。


 

《勝道寶鬘論》以前也有藏傳佛教的大德講過。有些很略,僅講兩、三節課,念個傳承,大概講下個別教言而已,否則幾節課中很難完成。而我們這次幾乎是每「十法」都講一堂課。大家可能也發現了,文中有些比喻是藏族的習慣說法,用漢語直接理解有困難,所以我們這次沒有趕進度,而是把藏文與漢文的意思結合起來為大家講述。


 


《勝道寶鬘論》是針對山裡修行人的修法竅訣,主要是講如何對治煩惱、生起智慧,還有行為如何轉為道用,獲得覺悟後如何利他等方面的竅訣。


 


「寶鬘」就是珍寶的花鬘。「寶鬘論」就是珍寶言教的珠串。珠串當中串著珊瑚、瑪瑙、松石、琥珀、珍珠等各種珍寶。作為一個修行人來講,這種珠鬘很重要。有些道友可能已經發現,這在將來的修行當中會非常有用。有些竅訣可以說是一針見血,直接說到自己的心坎上,好像每句話都是在說自己,極有針對性,直擊要害。

 


這次是在空閑的時候給大家講,沒有納入正式課程當中。納入今年課程的,如《大乘經莊嚴論》,上半年已經完成,《維摩詰經》大概下個禮拜開始。因為中間有些道友去參加世青會,就把一些重要的課推遲到了下個禮拜。但並不是說《勝道寶鬘論》不重要,也很重要,但是重要當中也有更重要的,所以如此安排。


 


我們昨天講了「無濟於事」的十種法(這個作者很有意思,如果我們只講「無濟於事的十種法」,那就像猜謎語,可能很多人猜不出),今天我們要講「自討苦吃」的十種法。


 

我們經常說「活該」、「自討苦吃」,但在這十種法裡面,我看了一下,有些不是指修行上的,而是方方面面都涉及一點,包括世間在家人的生活,還有管理方面,都可以應用。


 


所謂修行佛法,就是讓我們的心得到凈化、煩惱得以減少,不管是世間法還是出世間法都圓滿完成,這就是佛教徒最重要的方向。所以,我們有時會講深一點的、直指心性的法門,有時會講直接針對煩惱的大乘法門,有時也會講人規法——這個也很重要。以前我們講過《格言寶藏論》、《水木格言》,還有《弟子規》等諸如此類的教言。因為現在有些佛教徒根本做不好人,而只有做好了人才能學好佛,所以今天有些內容不一定完全針對修行,可能也要涉及到生活。








 


1

、 無以糊口的人成家,就像愚人服劇毒,實是自討苦吃。


 

有些人,不知道是他前世還是今生人品、人格等特殊的原因,財力上很微薄,自己生存糊口的能力都沒有。這樣的人如果還要成家、結婚、生子,將會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因為若連自己的生存都很難解決,那麼成家之後,還要解決對方以及對方父母、爺爺、奶奶等家人的生活,這確實是非常困難的。


 


藏地有些男女特別好吃懶做,一點生存能力都沒有,不幹活,也不做任何謀生的事情,就一直守株待兔地等著發財。這種人如果成家,如同愚笨的人吃了毒藥,開始吃的時候可能不知道,因為有些巨毒的顏色、形狀、味道貌似都很好,但一旦毒藥入於身體之後,將會產生巨大的痛苦,甚至連自己寶貴的生命也會失去。所以說,這純粹是自討苦吃。


 


在世間中選擇生存的方式之前,首先應該觀察自己的能力。現在很多人不願意結婚、生子,不願意有家庭的壓力,所以社會上剩男、剩女非常多,全部都變成「剩者」了,「剩者男菩薩」和「剩者女菩薩」越來越多。面對這種情況,中國傳統上要催婚、逼婚,有些老年人沒有閉眼之前,一定要看到自己的子女成家生子,白天想著,晚上做夢時也想著,彷佛這就是他們唯一的生存目標。

 


但不同地方的規矩也盡不同,像瑞典和瑞士,男女一般選擇一起生活但不結婚,各自都擁有自己的自由空間。有些人已經變成爺爺奶奶了,也是僅在一起居住但沒有合法的家庭關係。藏族也流傳著一首民歌,其中就說:「上半生如果沒有對象,那下半生是很自由的。」(眾笑)


 


同時,很多人找不到對象也特別痛苦;有些人即使找到對象,自己也仍會對未來繼續觀察;現在,有些父母害怕自己的孩子出家,但即使他們的孩子沒有出家,其實也過著和出家人一樣的生活。只不過生活的方式和名稱不同而已。


 

因此,作為在家人,自己要具有一定的能力以及一些因緣後,與對方在一起生活才較為合適。否則,家庭壓力越來越大,比如現在的藏地,有些家裡生很多孩子,最後孩子的生活、教育等都沒辦法解決,這是非常可悲的事情。對此,我心裡是非常擔心的。這也是自討苦吃的行為而帶來的後果。


 


現在很多地方,一些家庭根本沒辦法解決所有孩子的教育問題,如果這樣繼續下去,一代一代的孩子長大後,不要說對社會作貢獻,連維持自己和家庭的生存能力都很困難。尤其現在是網路時代、人工智慧時代,如果你目不識丁,那將來不論走到哪裡,生存都是非常困難的。希望大家多幫助那些沒有機會讀書的孩子繼續完成學業。


 


2

、無有佛法還造罪業的人就象瘋子跳崖,實是自討苦吃。


 


「無有佛法的人」是指沒有信仰佛教的人,他們的人生價值觀中沒有佛法。如果信仰其他宗教,是「外道」,不會信仰佛教;如果任何宗教都不信仰,即是常講的無神論、無信仰者、自由主義者,他們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無所顧忌。這些人即稱為「無有佛法者」,其中有些人不但沒有任何信仰,還不斷地造業,殺人、偷盜……做各種罪業,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這裡的每一個比喻,我認為都是非常有意義的。單從字面解讀,可能不會覺得有什麼重要意義,但若真正深入思維,就會發現事實真相的確如此。因為信仰佛法,雖然有時煩惱特別重,也造了罪業,但會在諸佛菩薩面前發露懺悔,這樣就會減輕罪業。當自己明知一件事不能做,但因為煩惱深重卻身不由己造下罪業,這時,我們應口中念誦懺悔文或自己安住等方式進行懺悔。我們常常會說,罪業沒有功德,但通過懺悔而清凈罪業,也算是罪業的一種功德。




如《大般涅槃經》云:「智者善業多故,重則輕受;愚者善業少故,輕則重受。」智者有很多的善業,以此緣由,即使他所造的罪業非常嚴重,但受報時卻很輕。比如,我殺了一個動物,但後來發自內心地特別後悔,並常常懺悔,這樣,雖然殺生的罪業是非常大的,但後來通過懺悔都已經清凈了。愚者因為善業非常少的原因,雖然造的罪業比較輕,可能是偷盜等,不是那麼嚴重,但後來由於他沒有對治的能力,感受的果報卻非常嚴重。


 


有些人說:「哎呀,有信仰和沒有信仰沒什麼差別。」這種說法的確是非常錯誤的。我們應該清楚,有信仰,至少也有慚愧心和後悔心;沒有信仰的人所造的罪業,則會更加嚴重。就像一個人今生瘋癲了,成了一個瘋子,本來瘋子做的事情就非常狂妄且不合理,但他又因為瘋狂而跳懸崖,就更加危險,今生更是已經被摧毀,沒有任何希望。所以,本來就沒有信仰的人,在此基礎上更愛造罪,那就像瘋子跳崖一樣,自討苦吃。


當我們聽聞到這種比喻的時候,應該經常細緻地思考:我們是不是這樣的人?我都經常想,我們有些道友已經皈依、出家,有些道友雖然很多年前見到一個上師就皈依過,但之後就忘記了,實在有點令人感到奇怪。也常常遇到一些人,即使在皈依時,自己也還在猶豫:「我要不要皈依一下?那可以,你給我摸個頂。」「要不要灌個頂?開始了么?那就這樣,唔,好像沒啥感覺(上師模仿,眾笑)。」有些人連皈依的內涵都不懂,就說:「那你給我皈依一下、灌一下頂。」昨前天的時候,我遇到一些學生,學生都是比較虔誠的,但是他們確實不太懂,然後我想,給他們皈依也沒什麼用,但我還是裝著給他們念了皈依偈頌。


有些人皈依的時候,可以看出來他是很虔誠的,會永遠記住這一天。有些人則一看他表情,就知道只是聽到別人的慫恿而來皈依。有些積極分子會說:「皈依、皈依、皈依,你快皈依、快皈依!跪下來、跪下來,皈依就是跪下來(上師模仿,眾笑)!」其實,只是強迫,但不跟他們講關於皈依的功德、過失和理由,就像有些老居士,把自己的子女強迫壓下去皈依,這種方式不知效果如何。


能皈依和受戒是很好的,比如不會再故意去殺生。一般來說,皈依三寶的人不一定能斷肉,特別是習氣比較重的人。一看有些人的眼神,就知道習氣很重,造罪肯定很厲害,所行善法肯定比較少。人的眼睛有一種自然的光,科學家也常常有一些分析方法,故一看就能推斷有些人不是真正的皈依。


 


要是皈依了十年,可能這十年里就不殺生;十年當中,會懺悔自己造的罪業。這就是皈依的好處。我們雖然學得不是特別優秀,別人看來也像是二百五一樣,但實際上,皈依和不皈依還是有差別。即使造了罪業,還是會懺悔;雖然發瘋了,但是不會跳崖,這是很好的(眾笑)。還是有一些比較清醒的瘋狂者,看到有火、水等危險能退回來,有一種自我約束的意識,這就是比較好的。


這裡有些比喻,可能非佛教徒看來會感覺有點過分,但每個宗教、主義、教派都有這方面的敘述,這是第二個問題。


 







3

、狡猾欺騙別人,就像貪愛有毒的食物,實是自討苦吃。


 


狡猾欺騙別人,通過非常狡詐的方式來欺騙別人,就像貪愛有毒的食物,是自討苦吃。就像一些世間人,通過各種方式,非常狡詐、虛偽地欺騙別人,表面上看,這種欺詐行為也許會一時得逞,但從長遠來看,則如同貪愛毒食一般,貌似美味佳肴的毒食一旦進入身體,終將帶來痛苦。


 


在世間,這種狡詐的行為比比皆是。比如,經常會接到自稱是公安局、派出所的電話,說你的電話號碼中獎了,獎品是一輛車、5萬塊錢……不過,你要先把三千塊稅錢打到某個賬號上。有些老年人,或者缺乏頭腦的人就覺得能得到如此大獎,交點稅錢十分合理,但錢一旦打過去,對方就消失得無影無蹤。


 


現在的網路詐騙也名目繁多。就像我們昨天說過的一樣,有些佛教徒與之如出一轍,自稱是某某上師的弟子,或者拿著和誰的合影,聲稱是他的好朋友,或者是上師與弟子的關係……這種依靠佛法來行騙的行為,也如同喝毒藥一樣,雖然暫時能得到些許利益,但這種做法是非常不清凈的。


 


《六趣輪迴經》云:「矯現諸威儀,苟求邪活命,墮屍糞獄中 為蛆蟲啄食。」意即如果經常詐現威儀欺騙他人,來生將墮入屍糞地獄,遭受無數蛆蟲的啃噬;即生也會變得愚痴,果報非常可怕。


 


因此,不管是學佛的居士團體還是出家人,都要學會觀察,否則,就會像有的老年人一樣,一接到電話說你的銀行卡號被盜,趕快把上面的錢轉到指定賬戶保護起來,老人也覺得他們連自己的卡號、身份證號都知道,應該可信,便立馬照辦。這種事情不是個案,而是成千上萬地發生。


 


我們佛教徒的有些行為和這些現象有沒有雷同之處呢?其實,我也理解大家,有的為了方便別人購買產品而在朋友圈發布消息,這種還不算真正的欺詐。雖然在做生意時,身口意難免有一點不清凈,但至少不算存心想欺騙。比如,我進貨成一百塊錢,加上路費,賺一點,會適當加價,這也是做生意的規則,不完全叫做欺詐。


 


真正的欺詐,是利用佛教聚集人氣,把漢地的人帶上來,或者是到漢地去,利用佛教行騙。但其中的很多行為,我們應以智慧來觀察。否則到了一定時候才發現,然後又走法律程序,這樣我認為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因為從一開始我們就應當有一定辨別的責任。欺騙的行為遲早會被人發現,所以這一點一定要注意。


 


4

、頭腦簡單的人當首領,就像老婦女養牛羊,實是自討苦吃。


 


有些人沒有智慧、頭腦簡單,特別容易輕信別人,自己又沒有管理能力,是一個特別簡單的人,卻當上了諸如國家領導、地方領導或者企業、群體的負責人。別人對他說點什麼,他就迎合:「對,對,就是。」這種人如果當了負責人,也是自討苦吃,因為他缺乏能力和智慧,一旦遇到問題,不會去冷靜地思考,也不會用智慧處理事情,除了哇哇大哭,沒有別的辦法,只是說:「他不聽話,怎麼辦?這個人很壞!」


 


我們有時看到一些負責人,一點能力沒有,思想又簡單,但權力卻比較大,可能是找的關係坐上位置。我們遇到這種領導,對他處理的事情會不滿意,心想:「這人處理事情、解決問題的能力很簡單,他是怎麼當上這麼大的領導的?」


 


就像一個七、八十歲的老婦女,養著幾百隻羊或氂牛,因為她走路是很不方便的,肯定很難管理那些牛羊。當它們亂跑時,如果有一些年輕人在旁邊,老婦還能請求一下:「我現在膝蓋痛,不能走啦,你能不能幫我跟一下牛羊?」其實,藏族人跟牛羊的關係比較密切,很多時候都會以牛羊作比喻,所以可能沒有養過牛羊的人,根本不知道老婦跟牛羊的關係如何。(上師笑,眾笑)


 


現在很多歐洲國家養牲畜已經工廠化了,跟我們的情況是不同的。現在如果僅是一位老人,獨自在高山草原上,根本沒辦法放牧,因為太累了。同樣,沒有能力的人當官也像老婦養牛似的,無法管理下屬。下屬能說會道,能力也出眾,

會反過來指責領導:

「你是怎麼做管家的?」這裡不對、那裡不對……

這樣的事情一再發生,那這領導就哭啊、抱怨啊、生氣啊、開除啊,除此也沒有其他辦法了。其實對於這些事情我也深有體會。(眾笑)


 


所以,我們以後各個地方的負責人,不管是管家還是理事會,在選負責人時都要經過觀察。有智慧的群體,會推選出有智慧的領導;沒有智慧的群體,選人不看能力光憑關係,哪怕那個人成功上位,要是不能勝任也最終可能毀了整個群體。


 


我們有些地方的負責人有管理了三年、四年、五年的。當然,如果管理得好,我們也希望他們能多擔任兩年職務。但有時也擔心他管理的時間太長了,需要休息一下,同時也需要讓年輕群體上來鍛煉一下。當然,這些有能力的人,雖然沒有名義上的地位,但也可以繼續在幕後做事。也許這種方式會比較好。


 


所以我也經常強調,我們在選負責人時,不要僅憑彼此關係推選。如果關係真的好,你可以以私人的名義去幫助他,不要因此影響到集體的利益。我們需要的是真正民主的選舉。當然,也許這樣選舉出來的人也不一定能做得很好。


 


我們計劃將來管理時,除了個別發心特別好,大家都承許的人外,其他的都通過真正民主的方式選舉出來,也許這樣會比較好。而在這個過程當中,也希望大家不要把自己的私人關係摻雜進來,這樣不是很好。用真正民主方式選舉出的管理團隊也許更有生命力,不然我們如果選出頭腦簡單的首領,那就像老婦人管理她的幾百頭牛羊,根本無從下手了,這樣彼此都很痛苦。


 


選管家時,要選擇沒有傲慢心的、非常能幹的、不做世間八法的人,這是很重要的。藏傳佛教寺院中選擇主要負責人,比如以前選堪布、活佛時重視名稱和頭銜,但現在更多地會考量其能力與智慧,所有僧人都會以此作為選擇依據,這種方式效果也很好。不然,做得好與壞沒有區別,這樣到一定時候這些人也會認為,無論做得好壞,自己都是管家,就是很了不起的……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因此,有時候更換一下,可能也會促使主動反省:「我做得不好,大家都不再信任和支持我。」有些地方的學會做得很好,主要負責人確實在一心一意地付出,大家對他的評價也很好。但有些人只用「自己人」,其團隊內部很滿意,但對下邊根本就不管,這相當於政治家的手段,與世界上有些國家的國王的做法相類似。


 


所以,要麼沒有管理,要是有,就應該公平正直,這是很重要的。


希望各地負責人都不是頭腦太簡單、或太敏感、或太痛苦的人。痛苦的人做負責人以後,周圍的人也受其影響,隨之天天痛苦。


我們這裡有的法師講課時心情不好,下邊很多人得了抑鬱症(眾笑),確實如此。其實,人類就是這樣,教育在任何地方都是很重要的,因為教育導向、戰略思想,會對下邊基層的人產生巨大的影響。過去,上師如意寶經常講業因果,大家也會隨之謹慎地取捨因果,但我看很多地方的領導並非如此引導。


 


總之,每個地方或群體的精神面貌與其主要負責人、靈魂人物的心態、思想都有相關性。


 




5、 不以殊勝的心態精勤利他而以世間八法勤奮謀求自利,就像盲人漂泊於荒野,實是自討苦吃。


 


有些人不是以特別殊勝的、對今生來世都有無以倫比意義的菩提心來精勤饒益他眾,不行持這種人生中最有意義的行為,而是以自私自利、追求世間八法的心謀求自利,以大乘佛教的教義衡量,這種行為十分可怕。作為凡夫人,雖然不可能完全斷除自私自利的心,但不論是講經說法、日常學修,或是弘揚佛法,希望大家在修行的過程中盡量不要希求世間八法,而應以利益有情為目的,這一點十分重要。


 


現在很多人為了得到名聞利養、他人的恭敬以及暫時的快樂,經常做一些不如法的事情,比如為自己寫傳記,進行自我宣傳,得到名聲後便謀求利養,而這些利養也沒有用來為佛法的弘揚和社會的進步作出任何貢獻,這樣的事情的確令人十分遺憾。


 


我們至少也應當以利他之心,盡量斷除世間八法。正如《入行論》云:「何需更繁敘,凡愚求自利,牟尼唯利他,且觀此二別。」凡夫人無始以來始終追逐自利,結果至今仍沉溺於輪迴之中,而釋迦牟尼佛從因地開始便為幫助眾生做出了無數的努力,正因如此,佛陀早已獲得了成就。所以,利他心跟自利心有著天壤之別。


 


唯有自利心而沒有利他心的人,就像是盲人漂泊在孤獨的荒野之中。倘若盲人迷失在廣闊無垠的荒野之中,最終唯有死路一條。盲人若是在四通八達的街道上走失,也許還會有人救助他,但在荒無人煙的曠野中,那隻能在絕望中坐以待斃。


 


雖然凡夫人要完全斷除世間八法有一定困難,但正如仲敦巴尊者所言:「我是希求解脫者,莫為名聞利養縛。」《開啟修心門扉》中講過,仲敦巴尊者晚年時,經常前往熱振的柏樹林中修行,並時常念誦這個偈頌。


 


我經常遇到一些追求世間八法的人,有時也看得出來,他們甚至要求合影或做任何事情都帶有目的性。耽著於世間八法的人,眼睛都轉得特別快。作為一名佛教徒,應當是希求解脫者,若是整天沉溺於世間八法之中、希求名聞利養,這是非常令人慚愧的。


 


現在有一些年輕的出家人,稍有學識便希求名利,整天想著:「我要是出了名多好啊!」但最終離開人間時,也許只是為自己造了許多的業。所以,我們應當盡量減少世間八法。


 


有時我可能會為了佛法的弘揚不得不做一些事情,也許有的人不能理解,覺得這是一種世間八法,但也許有很多人通過這些方法能懂得一些佛法的道理,這就是意義所在。我來到學院這三十年,確實對世間八法毫無興趣,以前我跟別人照個相也會特別不好意思,但現在已經沒感覺了,可能臉皮有點厚了(眾笑)。我也常對身邊的人說,除了講法以外,其他各種鏡頭、照片最好不要有,因為這些都不能利益眾生,唯一能對眾生有利的就是宣講諸佛菩薩的教言。


 


對我而言,人生的大半已經過完,如同我們藏地下午六、七點鐘的夕陽,後面的部分再去希求名聞利養更不值得,也沒什麼意義,再多的名聲、財富和恭敬也無法享受。隨著年齡的增長,對別人的讚揚也好,批評也罷,好像都已經麻木了。本來可能人到了八十歲才會有點麻木,但我現在已經麻木了,我這樣麻木的人得到了世間八法也沒什麼意思。我希望還沒麻木的人應當了知,平息世間八法很重要,即使不能平息,也不能利用佛法謀求世間八法,否則就像盲人漂泊於曠野中一樣。


 


6、去做不能成辦的大事,就像體弱者背負重擔,實是自討苦吃。


 


以自己的能力、智慧和根機不能承辦大事的人,偏要去承辦,雖然發心很大,但自己連基本的條件都不具足就開始說大話,承諾辦道場等,這屬於自不量力。就像有些女眾身體不太好,體力特別弱,一桶水都提不起來,只能提半桶,如果讓她背一百斤糧食,肯定會被壓死。自己沒有能力卻盲目地承諾,結果肯定一無所成,這不是有智慧人的行徑。藏地有句諺語:「大象背的貨物,驢子不能承擔。」驢雖然能馱東西,但與大象的體力相比還是相差甚遠。


 


然而,有些人卻是有能力、有智慧,但因為懶惰,找借口說自己身體、心情甚至睡覺都不好,還拿醫生的話當借口,就是想退下來,其實他看起來紅光滿面的(眾笑),聽旁邊的人說,他吃得特別多。這是屬於墮入了另一個邊。


 


有些人身體、能力等各方面都不行,卻認為自己沒問題,最後事情辦不好,自己也特別傷心痛苦,這都是自討苦吃。


 


所以,有智慧的人會事前觀察,自己能否承辦一件事情,一旦承諾做,那不管怎樣也一定要堅持完成。而有些人一來就輕易承諾:「沒問題,全部由我來做!」之後卻什麼都不做,這也是不合理的。


 


我們今後不論是發心或做別的事情,最好事前觀察自己的能力、時間以及心情會不會變等,一旦承諾了就要堅持下去。現在有些年輕人整天上網、看動畫片,一旦要正經做事就稀里糊塗的。雖然我好像經常在說別人的過失,但如果能讓你們意識到問題所在,今後就會有所改變,這樣說了也是有意義的。不然很多人當面不敢說過失,面帶微笑溫和地讚歎:「你這樣非常好,非常棒,應該這樣繼續下去!」可心裡並不是那麼想的,背地裡說:「你看這個人差的不得了!」這樣也不對。


 


大家應該首先觀察對方的承受能力,如果有一定的承受力,則應用善心去指出問題。雖然無垢光尊者說「什麼都不說是我的忠告」,但他在《七寶藏》中還說有的人「像大象一樣愚笨」,無垢光尊者最愛說別人的過失了(眾笑)。所以,有時稍微指出問題,別人雖然當時不開心,但有智慧的人,過後會反思,這樣就能把他從邪道當中救護出來。


 


佛教中有時讓我們不要說過失,有時說要指出過失。「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所以我今天稍微說一點過失,不然有的人行為不好,發心不好,脾氣也不好,「三不好」的現象經常出現卻不自知,這時可能需要有人指出。


 




7、 以我慢心輕毀殊勝上師與如來的言教,就像掌權者毀掉大好前程,實是自討苦吃。


 


有些人因為有傲慢心,自以為了不起,經常誹謗、輕毀殊勝上師的教言、如來的教言,這樣的人自相續已經毀壞了。還有些人因逐漸產生了邪見,對上師和道友時常誹謗,通過各種途徑誹謗為自己傳法的法師,這種人將來絕對不能聽受密法。


 


通過有些人的語言,就能看出他的邪見嚴重,甚至從照片上都能看出來(眾笑)。我最愛看別人眼睛,有邪見者的眼神都有點不對勁,如同一灘死水,一動不動,人還沒死,眼睛已經停止運動了。(眾笑)


 


《諸法集要經》云:「若違背佛言,彼為愚痴者,於無量苦惱,長時無解脫。」如果違背了佛陀的教言,在佛教群體中是愚痴者,這種人將來肯定會在地獄、餓鬼和旁生中感受無量無邊的苦惱,始終不能獲得解脫。佛陀這般大慈大悲者都無法攝受,我們後學者也無法攝受他。這種邪見者,並不是無意的,或偶爾煩惱深重,給他稍微說下,他就能馬上懺悔的,他會一而再再而三地、屢屢對上師三寶進行誹謗。


 


我們相關的管理人員不要盲目地「慈悲」,不能任憑下面的人做什麼都無動於衷。如果實在無法解決,可以告訴我。對此我也一直很關注,你們不要認為:「堪布老人家很忙,我們自己私下來解決。」然後也沒能妥善處理。長此以往,有些邪見者和意圖對佛法、對集體進行損害的人,就會趁虛而入。


 


佛教徒不能對所有的人和事都「軟綿綿」,什麼都不管,成天只是口中念著「慈悲心」和「阿彌陀佛」。長此以往,別有用心的人就會來摧毀佛教珍貴的道場,這種情形自古皆有。我們雖不能直接打罵毀壞者,但可以善巧方便地處理,保持佛教群體的清凈,這十分重要。


 


如果誹謗上師的教言、如來的教言,至少在我們佛教群體中就沒有出路了。這裡的「出路」,並不是說對你的生活有影響,而是指我們如果開設宣講大乘甚深密法的課程,是不允許上述的「毀壞者」來聽受的,只允許具有正知正念者聽聞。


 


不僅在佛教中,放眼當今世界,比如世間中的各個黨派,不管是共和黨、民進黨、共產黨或是國民黨,各種黨派人士對自己的黨派也要具有一顆不退轉的信心。如果沒有信心,就沒有資格呆在黨內。同理,宗教之中,包括基督教、伊斯蘭教等,教徒對各自教派的主尊也要有信心。倘若不但沒有信心,甚至經常毀謗、摧毀本教派,那也無法融入其中。所以,宗教中的有些規定,也相應於世間群體的規則。


 


有些人說:「怎麼不慈悲啊?都不讓我聽密法?」事實並非如此,這是你自討苦吃,如同一個大權在握之人,沒有利用好自己手中的權力一樣。比如,某些腐敗分子,沒有善用手中的權力,最後不僅毀掉了自己,也毀掉了他人的美好前程。有些政治家也是如此,沒有使用好權力,給國家和人民造成了很大的損害,這些人上半生前途光明,下半生只能在黑暗中度過。因此,誹謗上師、如來之人,不僅即生中感召痛苦,來世也會遭受許多報應,這點懂得因果的人就會很清楚。


 


8.捨棄實修、遊盪俗人城區,就像野獸落河,實是自討苦吃。


 


有些修行人不呆在寂靜的山裡、寺院里聞思修,反而遊盪在世俗人群中,樂於與城市中的在家人生活在一起,最後導致自己的清凈戒律和修行全都付之一炬,最後也是失去自主能力、無法解脫。


 


當然,這些人當中,有些人一開始也想弘揚佛法,但是因為自身境界不高,反而被世間人用另一種方式束縛、綁架,就像森林中的鹿、獐子等野獸掉進了水裡,因為沒有在水裡生活的經驗,最後掙扎無用,淹死在池沼中。


 


我們很多修行人經常不呆在道場里,一直東奔西走,口裡喊著:「我今天要去受戒」、「我今天生病了」、「我媽媽病了,我要回去一下」,或者親戚病了、哥哥病了、弟弟病了……全家天天都在生病,他天天需要回家做「護士」,怎麼那麼倒霉(眾笑)。結果過段時間自己也真的病了,甚至一命嗚呼,這種現象就像野獸掉進河裡一樣。


 


雖然有些菩薩樂於到紅塵中去度化眾生,但紅塵中修行的違緣非常多,在自身的境界沒有穩固,智慧、能力等各方面還沒有成熟之前,應當盡量呆在清凈的道場里,這很重要。


 







9.不護持原本的智慧而散亂於繁雜的戲論,就像大鵬斷翅,實是自討苦吃。


 


按理來講,得到了上師的竅訣,應當先證悟俱生智慧,然後精勤修行,每天不斷護持上師直指的這種自然本質的心性,這對每個修行人而言都非常重要。倘若沒有去護持,而是每天干一堆世間雜事,比如一會兒看愛因斯坦的書,一會兒翻翻科技類、數學類的書,一會兒又去上上網,或是看看連續劇……這種人可以說非常可憐,猶如斷翅的大鵬再也無力回去。我們看過影片中斷翅的大鵬,飛不回去,最終只能由一些老人豢養著。


 


在我們人生當中,最重要的就是認識心性。這一點不論是從禪宗或是密法的角度而言,都是最重要的。只有依靠認識心性,所有的佛法才會自然流露。自己的心是如此地重要,不管是以前已經認識心性,還是現在得到了直指,如果沒有好好藉助竅訣觀修自心,不去仔細思維竅訣,將密法書擱置不顧,反而對世間甚至顯宗當中各種增加分別念的書籍涉獵太多,則會對自己的自然覺性產生障礙。所以,如果我們不重視維護心性,只重視徒增戲論和分別念的世間法,這種行為並不可取。如《上師心滴》中所講,我們修行到了最後,就是要斷除九種身、語、意三門所攝的一切事,所有的戲論都要斷除。當然,我們能否修到如此境界便不得而知了,但這是很重要的,世間的知識盡量……(上師欲言又止)


 


我好像曾經講過,達波瓦尊者的一個弟子剛開始很了不起,後來不僅還俗了,還生了很多子女,別人也經常因此誹謗他。當這位弟子接近圓寂時,一位格西說:「你奄奄一息的時候很可憐,我給你皈依。」這名弟子問:「你怎麼給我做皈依?」於是格西就向他宣講佛、法、僧三寶的定義和功德等等。這位弟子聽後說:「這和我原來在上師面前得到的對三寶的理解有點不同,而且從上師那裡得到後,我一輩子也是這樣修持的——佛就是自己的心,認識心就是皈依佛;法則是不離開心的境界;而真正達到這種境界的人,就是僧眾。這就是我理解的三寶,不用你來跟我念,我還是安住在自己的心性當中吧。」最後這位弟子死亡時的瑞相非常多。


 


所以,我們無法從外表看出一個人內在的境界,也許表面看來只是個平凡的普通人,但其實他的境界很高,始終護持著上師給自己指引的明心見性的境界或安住於大圓滿的覺性中,這樣很重要。否則放棄自己最重要的法本,去做一些世間雜事,這就有點可惜。


 


我想很多人對密法、對禪宗的境界還是比較重視的,許多人很重視法本,也一直努力修行,這也是我們應當做的。我們所追求的目標就是認識心性,認識心性的竅訣和法本是最重要的,如果將之捨棄,就是自討苦吃的行為。




 





10、 肆無忌憚享受上師三寶的信財,就像小孩干吞火燼,實是自討苦。



 


人們常說,上師三寶的財物就像毒藥或是燃燒的火球,有許多諸如此類的說法。法王如意寶在世時,經常給我們講《百業經》和《賢愚經》,我們聽後確實非常害怕,不念經的話絕對不敢接受念經錢,僧眾的資具、齋飯,包括經堂中的任何東西,都非常謹慎地對待。


 


上師三寶的財物不能肆無忌憚地隨意享用。當然,如果上師開許,有一些則是可以的。但是現在很多上師,讓周圍的眷屬享用大量的三寶財物,上師則像商人一樣,他的財物不一定很清凈。有時候看一些比較有錢的上師身邊的弟子,他們到底是快樂還是痛苦,也並不好說。畢竟除了今生,我們還不得不考慮來世。


 


上師的財物若是用在教育上、寺院的建設上、利益眾生的智慧上,這是無可厚非的。我們在使用上師三寶財物時,還是要保持一種警覺心,有一種畏懼感,這是謹慎取捨因果的一種行為。


 


《大圓滿前行》中有一則公案:一位上師告訴弟子今天河裡會漂來一個特殊的東西,弟子們守在河邊一直等到下午,也沒有等到什麼,只從河裡撈上來一截大木頭,他們便將此稟告上師,上師聽後要求劈開這塊木頭,結果發現裡面有一隻青蛙,許多小蟲正在啃噬它的身體。原來,這隻青蛙是德格地區一個寺院管家的轉世,因為這位管家在世時貪污了許多僧眾的財物。


 


現在,在新聞中可以看到,社會中有許多人,不僅貪污一點點,其貪污的人民幣能堆滿好幾間屋子,這也是享用民眾的財富。如果不講因果去貪污國家的錢,肯定會有果報。有些人認為僧眾的財物不能貪污,但國家的財物再怎麼偷和貪都沒關係。其實國家的錢,大多來自於國稅局、地稅局的稅收,這些稅收都是民眾的血汗錢。當我們享用這類財物的時候,自己還是要掌握分寸。如果確實要用,一定要有懺悔心,念誦一些懺悔文比較重要。


 


這樣的行為,就像小孩吞下燃燒的火球。本來孩子的皮肉就細嫩,要是吞下火球,整個內臟都會被燒壞。因此不論我們是享用僧眾的財產,還是自己的財產,都應當節約,不能肆無忌憚地揮霍。


 


現在有些人很可怕,甚至聽說有一些所謂的修行人,經常去賓館等一些特殊的場合,一個晚上就花銷十幾萬。這樣不講因果地浪費,不知他們日後如何償還,也許在未來的許多世中,要為此承擔果報。現在這種情況稍有改觀,以前常有一頓飯就花費十幾、二十萬的事情發生,這種人其實是沒有智慧的表現。


 


所有的錢財,即便不是三寶的財產,也是世間人的血汗錢。世間人掙錢並不容易,像一些農民、牧民,他們確實很可憐。把錢財用在一些貧困的人身上,用在一些真正需要幫助的人身上,這才是最有用的,才真正發揮了金錢的價值。


 


所以,肆無忌憚地享用三寶的信財確實很危險,當最後感受果報時,也是自討苦吃。有些是由於不了知因果而造業,但這些道理,學院中一些老修行人基本都聽法王宣講過,《不離》和《不忘》中也記載了很多。今年出了一本法王的教言書,但現在還沒有翻譯。法王以前講了很多非法享用僧眾財產的過患,我們看了都很害怕,我告訴編輯的人,盡量將世間人都懂的教言放進去。今年這一本法王的教言書,涉及的範圍比較廣,比《不忘》還廣一些,《不忘》中也講了很多要如法享用信財的道理。


 


原來學過喇拉曲智仁波切所造的《極樂願文大疏》,裡面也講了很多這方面的公案。以前上師們對此特別謹慎,現在很多人好像無所謂的樣子,包括我們有些出家人,好像沒有什麼因果的概念,怎麼樣都可以,無所謂,這樣很可怕。所以,希望出家人要更加懂得取捨因果。如蓮花生大士所說:「所證見解廣大如虛空,取捨因果細微如粉末。」如此行持,這是修行人最好的標誌。否則,明明自己的見解低得要命,連聲聞乘人無我的見解都沒有,但行為上卻肆意妄為,認為一切都是空性,連殺生都可以,這是相當可怕的。好像我天天都在批評別人,這樣也不太好。


 


總之,對於我們凡夫人而言,要謹慎取捨,多懺悔、多念經、多磕頭,哪怕課前課後使用轉經輪也是在行持善法。自己以前造的許多罪業,有些是因為愚昧而造,有些是因為煩惱深重而造,有些則是因為邪知邪見而造,我們應當將其一一懺悔。從此以後,雖不敢說能百分之百如理如法地行持,但也還是應當盡心儘力去做。一旦發現自己做了不如法的事情,立即好好懺悔,這也是現在21世紀佛教徒應有的行為。


 


什麼叫21世紀(上師笑)?好吧,今天就講到這裡。明天沒有課,後天和大後天講《孝經》。《孝經》是什麼意思(眾笑)?希望大家課後多看一看《勝道寶鬘論》,自己多思維其中的道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靜怡苑?心靈樂園 的精彩文章:

想太多會壞事兒 —— 關於你要找的那個男朋友
同樣生而為人,為什麼有的人好運常伴,有的人一言難盡……

TAG:靜怡苑?心靈樂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