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氣為生命主宰,氣通血活,百病自消

氣為生命主宰,氣通血活,百病自消

生命就是氣血的運行,氣為萬物的主宰,一切疾病皆因氣血出了問題。氣虛、氣鬱、血虛、血瘀……萬變不離其宗,解決了這些問題,則病自愈。

氣為命之主宰

「氣」 為生命之主宰,「氣復返則生,不返則死」,說明「氣」在生理功能上的重要地位。「百病皆生於氣」,說明「氣」與病密切攸關。如「氣有餘便是火」,「氣滯血瘀」,「元氣既虛,必不能達於血管,血管無氣,必停留而瘀」等,故氣虛、氣實、氣滯均可引致疾病,失治則成難病。

據此,內科雜症往往取溫運陽氣、調氣、降氣、利氣、升氣諸法治療難病,下面著重介紹下溫運陽氣!

溫運陽氣

「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陽氣為生命所系,溫陽可使危病復甦。此法用之得當,可改變正邪關係,而艾灸就是溫運陽氣的不二選擇!

李某,患慢性鼻炎,屢治不效,遍服蒼耳子散及多種成藥,病情毫無緩解的趨勢,終日鼻塞流涕,後改用艾灸,一舉而定,從未複發。艾灸主穴:印堂、迎香、合谷、肺俞,配穴:上星、禾髎(鼻涕多)。

氣通血活,何患不除

《普濟方》云:「人之一身不離乎氣血,凡病經多日療治不痊,須為之調血。」《醫學準繩》曰:「夫人飲食起居一失其宜,皆能使血瘀滯不行,故百病由污血者多。」 都指出瘀血與疾病的重要關係。治法方面如《素問?至真要大論》云:「謹守病機……疏其血氣,令其條達,而致和平」。

古人早就肯定了調暢血氣是治療學的基本法則。清?王清任創立了許多有效方劑,其中心思想即為「氣通血活,何患不除」,確具真知灼見。

艾灸雙向調整作用

「艾葉味辛、苦,性溫;歸脾、肝、腎經;芳香溫散,可升可降」我來說這個可升可降,就包含了,艾葉可以止血活血,它具有治療的雙重作用。

所以當你淤血,瘀滯,寒凝,氣滯的時候,艾灸可以幫助你疏通,幫助你消融;

當你需要調養的時候,當你宮寒不孕,胎動不安,心腹冷痛的時候,它可以幫助你溫經散寒,消炎止痛,安撫胎兒。

這就是艾灸的雙向調整作用,對於氣血的調整是很有效的。

活血化瘀

體內瘀血阻滯常表現為身體特定部位的疼痛,痛處固定,以刺痛為主。主要表現為頭痛、頭暈、失眠、健忘;胸痛、胸悶、心悸;肢體發涼、麻木、疼痛;女性月經不調、痛經等。在體征上可見面色發黑、沒有光澤;口唇、舌頭顏色紫暗;皮膚乾枯、粗糙、脫屑、瘙癢;體內有腫塊,疼痛且長期不能緩解。

一般而論,凡離開經脈之血不能及時消散和瘀滯於某一處,或血流不暢,運行受阻,鬱積於經脈或器官之內呈凝滯狀態,都叫血瘀。

常見原因:

氣滯血行不暢瘀血(氣滯血淤);

氣虛運血無力瘀血(氣虛血淤);

血寒寒主凝滯;

血熱血受煎熬;

濕痰阻遏脈絡不通血瘀。

活血化瘀艾灸要穴

三陰交:三陰,足三陰經也。交,交會也。三陰交穴名意指足部的三條陰經中氣血物質在本穴交會。

血海:血海穴,是足太陰脾經的一個普通腧穴,位於股前區,髕底內側端上2寸,股內側肌隆起處,在股骨內上髁上緣,股內側肌中間。

合谷:合,匯也,聚也。谷,兩山之間的空隙也。合谷名意指大腸經氣血會聚於此並形成強盛的水濕風氣場。在手背,第1、2掌骨間,當第二掌骨橈側的中點處。

曲池:是手陽明大腸經的常用腧穴之一,為該經合穴,出自於《靈樞·本輸》,別名陽澤、鬼臣、鬼腿。屈肘成直角,當肘彎橫紋盡頭處。

足三里:足三里穴,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位於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有生髮胃氣、燥化脾濕的作用。

艾灸方法:艾灸每次45分鐘左右,溫度在45-52度左右,灸至皮膚紅潤,微微出汗為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道醫之家 的精彩文章:

點穴醒酒法
今日大暑,一年最熱的時候到了,千萬別做這4件事,傷心傷脾又傷肺,為家人收下!

TAG:道醫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