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滄桑詞人辛棄疾:當現實照進理想,可憐白髮生,卻終還是一場空

滄桑詞人辛棄疾:當現實照進理想,可憐白髮生,卻終還是一場空

北島曾經寫過一首關於夢想和現實的詩,「那時我們有夢,關於文學,關於愛情,關於穿越世界的旅行。如今我們深夜飲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夢破碎的聲音。」每次讀到這句話,都會扼腕嘆息,感慨不已,他很形象的描繪出了夢想只剩下無奈現實的畫面。其實這樣的含義,倒是和辛棄疾的一首詞有著異曲同工之感。

辛棄疾年輕的時候就在家鄉參加了抗金起義,失敗之後他只得輾轉各地做一些小官,但是長期不得重用,甚至是閑居了將近二十年之久。辛棄疾和同是壯志未酬的陳亮(陳同甫)成為了知己好友,兩個人常常寫詩互贈,一起抒發心中的悲愴之前。

公元1188年,辛棄疾與陳亮在鉛山瓢泉會見,這次會見被稱作是第二次「鵝湖之會」。分別之後辛棄疾就寫下了千古流傳的《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喝醉了酒,看著燈光忽明忽暗,輕輕的挑著燈芯,整個房間就明亮了起來,可以清楚的看到自己手裡面的寶劍。午夜夢回的時候似乎還能聽見耳邊若隱若現的號角聲。「八百里」指的是牛肉,「麾下」是部下的意思,把烤好的牛肉分給了自己的部下,雄壯悲涼的軍歌在廣闊的草原上面響奏著,這就是在秋天閱兵的場面了。在戰場上面,將士們的戰馬奔跑的比的盧馬還要快,弓箭離弦,聲聲震耳,好似雷鳴一般響亮。

寫到了這裡,辛棄疾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悲壯的塞外圖,將士們面對著艱苦的環境依舊是為國效力,這些,都是他最初的幻想罷了。然而,最後辛棄疾交代了自己的心志。他一心想要為國君效力,收復失地,完成君主的理想,贏得生前在世的美名,可惜結果呢,自己都成了白髮人,所謂的理想依舊是遙遙無期。

莎士比亞曾說「見到海岸線才溺亡的人,是死的雙倍凄慘。」辛棄疾就是這樣一位雙倍凄慘的人。他拼勁了全力的去實現自己的夢想,卻在將要完成的時候失敗了。很難得知,當在夢裡都會想起征戰沙場的畫面,醒來之後卻是一場空,究竟會是怎樣的凄涼。

辛棄疾幻想著自己可以上陣殺敵,勇不可當,成為以一敵百,剛正不阿的大將軍,他即將就要收復失地,實現自己追逐了一輩子的理想了,可惜命運弄人,在最後的時候化為一場泡沫,他從高空跌進了深谷。這樣的強烈反差之後,是朝廷的腐朽,是統治者的紙醉金迷,是一個壯志未酬「可憐白髮生」的滄桑詞人。

辛棄疾通過夢幻的手法,跌宕起伏的描繪著一副悲壯的畫面,在孤獨之中,他將這首詞送給了同道中人的陳同甫。沒有人理解他的可憐可悲,但是同樣處境的陳同甫或許會理解一二。年少的時候,他們也許舉杯暢飲,互相聊著自己慷慨激昂的遠大前程,幻想著互相都得到了統治者的重用,得以在祖國的大好河山馳騁,笑傲整個南宋王朝。而經歷了現實一重重的打擊之後,他們面對彼此也就只得互相安慰,顧影自憐。

辛棄疾是「豪放派」的代表詞人,即使是現實的悲愴,依舊讓他寫出了一種別樣的色彩,沒有小家碧玉強說憂愁的矯情,而是不肯屈就的高潔志氣,讓人讀罷好似在心頭凝聚一團烈火,熊熊燃燒。

文 | 西北(三度平台簽約作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叄度 的精彩文章:

在古人的送別詩里,為什麼楊柳、長亭總是「躺槍」?
白居易在元稹去世九年後,寫了一首七律詩,讀來讓人潸然淚下!

TAG:叄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