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壯麗河山 千錘百鍊

壯麗河山 千錘百鍊

壯麗河山心頭過,

千里綿綿筆下出。

如要千錘百鍊得,

《芥子園》中下功夫。

—徐永生

我們在親近大自然的時候感嘆其美!

往往不由自主喜歡用「風景如畫」來形容。這裡我就個人感悟的《畫由景入,景從畫出》便是二者的關係,談到盆景也不例外。我們有太多的詞來表達對盆景的認知,縮龍成寸,立體的畫,無聲的詩,小中見大等等。

上次在淺談盆景的個人意趣和藝術審視中就提到(比例濃縮),所以今天再次想深入淺出的分享一下如何看待實景與畫景。

中國的傳統文化從來就離不開虛實和變化,如果我們盆景一直是在意趣中提煉藝術效果,那我們就必然繞不開和書畫的姻親關係。

因為前面二者是自然邏輯關係,意趣中自然提煉升華後藝術效果呈現是和諧的,和書畫是互為姻親關係,因為俗語謂「打斷骨頭連著筋」。

那麼我為什麼這麼說呢?

中山先生當時給國粹排序時把中國書畫排在了首位,我理解可能是其他藝術行為更難精準表達5000年文明的抽象和深厚,是有相當道理的。中國書畫能把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豪邁收入咫尺,篆刻藝術能把萬象變化包羅在方寸,表達的意境中從來不拘泥於定式,但表現技法從來都是千錘百鍊,從結構的陰陽相背,穿插挪讓到墨色的濃淡枯濕,黑白反差,再到筆法的提按絞轉,偃仰平直。

盆景藝術結構的把握何不是如此!

猶如萬里河山入畫的原理,把三維用濃縮二維表現,再把二維復原出三維實景,二者關係何等親密。簡單說「石分三面,樹分四枝」本來就是書畫基本技法,用在盆景技藝中如此貼切。書畫中的透視關係其實就是盆景中的意境源頭,其要表現的(高遠,深遠,平遠)應用到盆景藝術中就是錦上添花的藝術表現形式。所以用心畫,再提煉,用不同的形式表達時產生不可控的變化就是藝術精髓。

比如《胸有成竹》的故事,以及很多傳統領域,建築,雕塑,音樂,詩書畫印到陶瓷的窯變,等等行為在技法,在可控的條件下產生不可控的變化,而不是依葫蘆畫瓢,如果那樣的話,我們完全會用影印件,三D印表機等機械設備完成。

盆景也是一樣。

是一門綜合審美,綜合技法,綜合學科,綜合態度的考量。

最後要打通所有姊妹藝術之間的關係,

所以很多傳統文化講究外在功夫,

文筆亦是如此,就如同內因和外因之間的關係。

可以相互轉換,相互影響,相互依耐而不是孤立存在的。

精彩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益光文化 的精彩文章:

海棠、蘋果傻傻分不清楚
淺談盆景的個人意趣和藝術審視

TAG:益光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