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是殿試狀元,只因身上有一硬傷,朱元璋下令:降為第二名

此人是殿試狀元,只因身上有一硬傷,朱元璋下令:降為第二名

科舉自隋朝誕生以來,一直是備受歡迎的一種選拔官吏的方式。在明朝時期,科舉分為鄉試,會試和殿試。其中殿試的級別是最高等的,殿試通常由皇帝親自主持,並出題讓考生作答。考生根據殿試的成績分為一甲,二甲和三甲。其中一甲只取前三名最優秀的考生,依次稱為狀元,榜眼和探花。

狀元在科舉考試中無疑是最優秀者,如果能考中狀元,不但可以光宗耀祖,官運亨通,而且也足以證明自己的十年寒窗苦讀沒有白費,這就和如今的高考狀元是一個道理,不僅可以上一個名牌大學,有著驕人的學霸光環,畢業也不愁找不到工作,而且父母臉上也特有面子。

明朝洪武初年,徐達和常遇春的北伐大軍節節勝利,中原重新歸於一統。朱元璋在治理天下的過程中,隨著全國的統一,人才也越來越不夠用。打天下需要一批謀士和幹將就能輕鬆搞定,但治理天下卻需要數以萬計的官吏深入到每一個州縣才能完成。為此,洪武三年,朱元璋決定開科取士,第二年又進行了會試,在這次會試中,應試者有200人,中試者有120人。不久,朱元璋迫於對人才的需求,就在奉天殿舉行了殿試。

殿試的第一名是山西壺關人,名叫郭翀。郭翀博學而有文才,他常常和好友賈敏,李約等人切磋學問,好友們都對他的才學非常佩服,郭翀也常以第一人自許。在這次殿試中,郭翀信心滿滿,對狀元志在必得,結果也並沒有讓他失望,他一舉奪魁。如果沒有差錯,郭翀將是出榜後的第一名,然而出人意料的是,這次殿試畢竟是洪武時期的第一次殿試,朱元璋非常重視選拔人才的結果,在殿試成績出來後,朱元璋又表示要親自策問每一位考生。

當朱元璋見到郭翀時,經過策問,郭翀對答如流,朱元璋對他的文才非常肯定,但同時覺得他長的太難看了,隨後就下令將郭翀降為第二名,而本身第二名的吳伯宗卻因為長相遠勝郭翀,被提為第一名。就這樣,郭翀因為長相這一硬傷,與狀元的頭銜失之交臂。

孔子常說:以貌取人,失之子羽。三國時的蜀主劉備因為嫌棄龐統長的丑,差一點失去一個左膀右臂。科舉本應是公平,公正的,然而身為一國之主的朱元璋卻因為個人的私慾就擾亂了選拔賢才的規則,如果吏部官員也上行下效,那麼長相不出眾的才子們也只有忘官興嘆了,不知道朱元璋的這一舉措冷落了多少苦讀學子的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韓非讀史 的精彩文章:

朱元璋:打下此城隨意搶奪 城破後士兵卻看到8個字,怒道:算你狠
朱元璋能生育為何還要收養20多個義子?除了打仗,還有一更大用途

TAG:韓非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