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座島,兩個人,三十二年的堅持

一座島,兩個人,三十二年的堅持

文章略長,背後是一對夫婦的三十二年,是千千萬萬人一生的縮影,我懇請您能看完。

在距離江蘇省灌河口9.5公里處,有著一座面積僅0.013平方公里的小島,島上無電無淡水,野草叢生,海風呼嘯,人跡罕至。但因其地理位置對於我國海防國防十分重要,位於我國黃海前哨,鄰近日本、韓國公海交界處。1939年,日軍就是以此為跳板攻佔江蘇。

建國後,海軍為了保衛祖國的東大門,防止入侵者偷襲,派遣濟南軍區的一個連隊駐守開山島,山上修築了軍事設施,而由於局勢緩和,部隊早已撤防。

1986年,有一對夫婦接到命令,前往這座小島為國戍邊,成為第五任開山島「島主」。這一呆便是三十二年。這對夫婦就是王繼才和他的妻子王仕花。

王繼才說,上島前,家裡人以及親鄰,幾乎沒有一個支持他的,家裡人也反對。村中的老人念叨,開山島,那麼遠,在海上那麼孤零零的一個小島,坐船要一個多小時,那荒島上什麼都沒有,而且海上經常刮颱風,船隻根本都靠不上去。去了那裡就等於去坐「水牢」了。此前幾任呆的時間都不長,最長的13天,最短的3天。島上條件的艱苦程度令人難以想像。淡水、糧食、蔬菜、蠟燭等生活用品都要花錢從岸上購買託人捎帶過來。

「當時,我是自願要去守島的,組織已經考察過了,領導說,島上必須得有人去守,我也答應了領導,答應了就要做到。」王繼才毅然帶著食物、衣服以及必需品上了島。而在上島之前,王繼才已在蘇南一帶打工幾年,夫妻倆小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因浪大風急無法下島,王繼才曾在島上親手為自己的兒子接生;因守島有責,夫妻倆30多年來僅有5個春節離開孤島與家人團聚。

據了解,夫妻倆在島上每年工資3700元和2000元守護費。而他們上有老母親,下有3個子女,憑這點錢,難以維持全家的開銷。王繼才、王仕花夫婦的衣服,每件都得穿上個十年八載。為了節省,夏天,王繼才在島上很少穿鞋子,大都穿個大褲衩,光腳赤膊幹活。喝酒時,要求也很低,妻子炒一盤咸黃豆,他都覺得「奢侈」 。 別人家裡有存款單,王繼才家裡有欠賬單。大女兒結婚時卻沒買一件像樣的嫁妝,兒子考大學的貸款3萬元還沒還清,修建房屋的6萬元錢也是大姐墊付的,唯一的一台老式電視機,卻還得陸上和島上兩頭用。

而曾經一起打工的夥伴們,個個家裡富富裕裕,風風光光,而王繼才的日子卻捉襟見肘。他說:「當年,我可以不上島,就是說不出口。」

王繼才的大姐也曾勸過他「兩個人忙活一年,就那麼點錢,還不如人家一個月打工掙得多呢!」,並為他在浦東找了一個崗位,一年能賺好幾萬。可王繼才「一根筋」:「我走了,誰來看護開山島啊?」大姐氣得罵了一句「犟驢」,走了。

問他會不會為當時拒絕大姐介紹的工作而後悔?他卻沒說話,只是望著遠處的翻騰著浪花的海面。

我大約知道,他後悔,後悔他們沒能給女兒像樣的嫁妝,後悔他們連兒子大學的學費也負擔不起,後悔他們沒有給子女留下豐厚的家產,但又不後悔,因為他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因為他們用三十二年的時間保衛這片土地,保衛這片土地上的人。

為了維持生計,夫妻倆干起了最苦的活。每年春夏秋三季,雙腿泡在海水中,捕魚摸蝦,撿貝類,鏟海蠣,放蟹籠,大點的托漁船捎回港口去賣,小點的才自己解解饞,這樣一年也有個三五千元的「外快」,補貼家用。

王繼才說:「一文錢難倒英雄漢。現在社會,錢很重要,但來路一定要正。」開山島是個鳥不拉屎的地方,有幾年卻成了「風水寶地」:有走私的,有偷渡的,有打著旅遊公司幌子想開色情場所的。

王繼才都斷然拒絕。多年來,夫妻倆先後報告過9次涉及走私、偷渡等違法事件線索,其中6次被成功告破。

2018年7月27日21:20。全國「時代楷模」,江蘇省「海防模範民兵哨所」、灌雲縣開山島民兵哨所所長王繼才同志因病醫治無效不幸於在灌雲去世,終年59歲。

王繼才與王仕花用大半生的光陰守護祖國海疆的一個小島,這樣的人還有很多很多。

他們迎著凄厲的海風在祖國南海的島礁上矗立,他們迎著狂躁的風沙在祖國北疆的戈壁灘上行走,他們迎著漫天的風雪在祖國西藏的雪山上攀登。他們中大多數人的名字默默無聞,他們卻有一個統一的稱呼,邊防軍人。

我突然想起冰與火之歌中的一句話:長夜將至,我從今開始守望,至死方休。我將不娶妻、不封地、不生子。我將不戴寶冠,不爭榮寵。我將盡忠職守,生死於斯。我是黑暗中的利劍,長城中的守衛。我是抵禦寒冷的烈焰,破曉時分的光線,喚醒死者的號角,守護王國的鐵衛。我將生命與榮耀獻給守夜人,今夜如此,夜夜皆然。

向王繼才夫婦,向邊防軍人,向所有守衛這個國家安寧和平的人致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鯤鵬講武堂 的精彩文章:

高昂的戰損,德軍不得已使用蘇軍坦克
媽媽我犧牲了請別難過,國家還不富別添麻煩一位烈士的遺書

TAG:鯤鵬講武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