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何說蜀漢興於「隆中對」,衰亡的禍根也是「隆中對」?

為何說蜀漢興於「隆中對」,衰亡的禍根也是「隆中對」?

原標題:為何說蜀漢興於「隆中對」,衰亡的禍根也是「隆中對」?


毛主席不僅是軍事奇才,在文學上也相當有造詣。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毛主席是如何評價三國中的隆中對的?


千年之前,在東漢末年群雄逐鹿的時代,妖人諸葛亮甫一出山,就拿出大名鼎鼎的「隆中對」,為迷茫中的劉備指明了一條前進的方向,此後劉備取荊、吞蜀、窺交,征戰沙場,打下來一片蜀漢的江山基業,對於大名鼎鼎的隆中對,毛主席斷言:蜀漢衰亡的禍根在於「隆中對」。


剛出山的諸葛亮為劉備描繪了一副前景圖:向南擁有荊州和益州,東結孫權,二路北伐曹魏,則大功可成。


對此,毛主席認為諸葛亮必然會失敗,其原因在於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提到了「待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兵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以出秦川」的二路北伐的出兵構想。


似乎劉備的大軍分別從荊州、益州兩路出擊曹魏是一個非常理想的方案,但是毛主席卻很清楚,荊州和益州相距很遠,若是劉備兩路分兵的話,必定是兩路互相不能照顧,在那個通信和交通不方便的時代,相距甚遠的兩路大軍互相不得照應,兩路分兵很有可能被各個擊破。


例如,明末薩爾滸之戰,明軍10萬大軍四路進貢努爾哈赤,互相間隔很遠,被努爾哈赤以「憑你幾路來,我只一路去」的策略,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明軍的進攻。



再則,雖然諸葛亮多智謀,但是自古以來,但凡是割據江東的諸侯,若是想固有江東,則必有荊襄和兩淮之地,尤其是以荊襄為最,對於南方的政權來說,北方不會水戰的軍隊根本不是威脅,荊襄的水軍才是致命之患。

除了諸葛亮兩路大軍出兵軍事構想不合理之外,在「隆中對」中對孫吳的刻意弱化和美化,讓劉備集團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的同時,忽視了擁有荊襄的劉備才真正是孫權的心腹大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眾鼎歷史 的精彩文章:

中國歷史最牛老丈人:三個女兒是三朝的皇后!
漢武帝劉徹真的腰斬了自己的女兒衛長公主?

TAG:眾鼎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