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被考古專家平反的三位古代名人下篇,劉墉:別再叫我劉羅鍋了

被考古專家平反的三位古代名人下篇,劉墉:別再叫我劉羅鍋了

丨被考古專家平反的三位古代名人(下),劉墉:別再叫我劉羅鍋了

編劇是影視劇最重要的一環,將一篇文學作品經過修飾或改編,呈現在觀眾面前。然而近年來,編劇這個詞卻逐漸變味,改變變成了篡改,彷彿不驚世駭俗不足以凸顯其存在感,好好的名著面目全非,古人的形象也被顛倒。被洗白的當然開心,被抹黑的卻只能無語淚雙流。

被考古專家平反的三位古代名人第三位:劉墉

劉墉是清代著名政治家、帖學大家,乾隆、嘉慶兩朝元老。提起他,最讓我們熟悉的無疑是「宰相劉羅鍋」的形象了,作為野史以及影視劇杜撰的和珅兩大宿敵之一,他與和珅鬥智斗勇,並最終將其扳倒的故事深入人心。

和珅作為清朝乃至整個封建時代最大的貪官之一,貪污受賄、欺上瞞下,權傾朝野數十年,一生積攢的財富抵得上大清十幾年的國庫收入。然而這樣一個大權臣在朝中也並不是一手遮天,先有「一身正氣」紀曉嵐,後有「濃墨宰相」劉羅鍋,都給他造成了極大困擾。

實際上,他們兩人這方面的事迹基本上都是虛構的,紀曉嵐與劉羅鍋兩人並沒有資格,更沒有膽量與和珅在朝堂上掰手腕,整個乾隆一朝,他們兩人都是老老實實的。野史演義給他們戴高帽子,紀曉嵐當然開心,不過劉墉就未必了,究其原因,還是出現在人物形象設定上。

紀曉嵐不管怎麼說,外表還是保持了原樣,劉墉就慘了,莫名其妙變成了羅鍋(即駝背),雖然看起來很勵志,但人家劉墉本人根本不需要的好嗎。事實上,在古代想要當官,除了要文章寫得好,能夠科舉高中,外貌同樣很重要,這不是小編的歧視,而是封建時代的現狀,當年黃巢就是因為長得丑,到手的狀元都被擼了,更別說羅鍋了。

因此,劉墉是「羅鍋」一事完全經不起推敲,實際上,劉墉被稱為劉羅鍋,最早在於嘉慶年間。當時劉墉已經年俞八十,站在金鑾殿下,略微有點駝背彎腰,被嘉慶皇帝喊了一聲劉駝子。就這樣,流傳到了民間,便出來了各種版本,劉墉也成了天生的「羅鍋」。

不過真相總有大白的一天,考古專家在山東高密發現一座清代墓,從出土的墓志銘及其他文物判斷,這就是劉墉的陵墓。而在開棺後,其中高達1米9的屍骨以及並無明顯駝背跡象的脊椎,也在明確的向世人宣示著:我劉墉並不是羅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史不聞 的精彩文章:

少年請老者算命,老人:你五十年後當刺史,到時記得饒我孫子一次
清朝融入中原後,如何確定女子是不是滿族人?專家:兩種方法

TAG:知史不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