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幼升小的秘密:爸爸去哪兒了?父愛一旦缺席,後果很嚴重!

幼升小的秘密:爸爸去哪兒了?父愛一旦缺席,後果很嚴重!

父母知了

幼升小專欄第36篇,從一個現場細節聊起:

在一個幼升小的互動活動上,一個孩子的表現比較「突出」,太過拘謹,在和老師交流的時候,手竟然抖得厲害,問他幾個問題,聲音很小,也都答得不太順利,眼睛裡的眼神遊移不定。和周圍其他活潑潑,響亮亮的孩子相比,顯然有很大的差異。陪伴來的媽媽也顯得很著急,一再表示「在家裡還算好,都懂得呀,怎麼到這裡就不行了呢?真是急死人了!」

在後續和孩子媽媽的聊天中得知,他的爸爸在外打工,實際上缺席了孩子的成長過程,而這位媽媽的脾氣過於暴躁,沒有耐心,動輒打罵孩子,導致孩子自卑、恐懼、交流有點障礙。

我經常在一些場合遇到一些父母,有的也是事業有成的中產白領,閑聊中知道他們的孩子基本上都在義務教育階段,一談到教育孩子,許多父親都說自己工作太忙,沒有時間「兩頭不見面,早上出門孩子沒醒;晚上回來,孩子睡了。」其實,我完全理解,雖然說對這位爸爸來說沒有時間也許是實情,要養家,要掙錢,要給家庭帶來好的生活,這些都是這些父親堂而皇之缺席孩子成長的潛在理由。

在這裡我就不專門寫長文反駁這些爸爸的理由,客觀上雖然可能存在一些「忙」的事實,但絕對不能成為推卸的責任,今天的文字聊一些建議,對於一些「忙」的爸爸來說,參考一下,媽媽不妨可以轉發給孩子的爸爸看一看。

孩子生下來有兩個方面需要父母關注,一是親密性,二是獨立性。母親對於培養孩子的親密性具有天然優勢和特殊職責,相對的,父親對於培養孩子的獨立性義不容辭。

當然,我們不能機械地界定,母親只能培養孩子的親密性不能培訓獨立性,父親只能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不能培養親密性,這樣理解就過於教條了,這裡的區別就在於各自的潛能優勢不同,需要各有所長的有機結合。許多相關的調查發現,不僅僅男孩的成長離不開父親的榜樣和引領,傑出女性的成長也往往得益於父親的鼓勵和支持。現在的英國首相特蕾莎梅就是一個例子,她一回憶自己的成長,感謝父親幾乎成為口頭禪。

那麼,究竟如何做好一個爸爸呢?這個問題自然也會各有標準,以下的建議僅僅是一個參考和個人的分享,需要讀者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理解和感悟,如果您有一些想法願意分享,可以在後面留言,很期待。

首先第一點,多給妻子一些關愛和支持

在家庭關係中,夫妻關係第一,親子關係第二。這個觀點很可能超出許多朋友的預料,既然是講孩子的教育問題為啥扯到夫妻關係,還列為第一!你沒有看錯,我這裡確實把夫妻關係放在首位,因為家庭的根基在於夫妻,親子關係是家庭的枝葉。如果沒有優質良好的夫妻關係,不可能有完善和諧的親子關係。

在實踐中,那些父母關係惡劣,經常吵架或者父母離婚的孩子,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隱患,這些隱患不一定直接有什麼危害,但對於個體來說是有缺失的,一旦一個孩子缺失了完整的父母之愛,他對整個世界的理解也會殘缺。

那些有成長順利,積極向上的孩子,無一例外出自幸福的家庭,雖然不一定經濟富有,但父母關係融洽,孩子會有天然的安全感,這是他健康成長的最強大的後盾。

因此列為第一,至於如何關愛和支持妻子,這裡就不多敘述了。

第二、爸爸應該成為孩子的榜樣

與爸爸相處時間較長的孩子,容易從爸爸那裡獲得更多的知識、經驗、創造意識和想像力,有利於刺激孩子的求知慾、好奇心和自信心。爸爸的文化素質對孩子的自制力、思維靈活性產生直接的影響力。有句話說得好:「孩子是看著父親的背影長大的。」從爸爸的身上,孩子觀察男人的樣子,丈夫的樣子,爸爸的樣子,同時會思考什麼是獨立和勇敢。可以說,父親是孩子走向世界,拓展視野的引路人。

其實嬰兒從5個月起,就已經可以感受到爸爸媽媽的愛是不一樣的,儘管那時他不會說話,但他的眼神可以感覺到。當爸爸抱他的時候,他已經開始驚奇於爸爸的偉力,因為爸爸把他舉得更高,讓他四肢充分舒展,感受到自由和更開闊的世界。

如果一個爸爸自身有許多壞習慣,做事不靠譜,不誠信,酗酒,生活無規律等等,那麼孩子會看在眼裡,他就會把整個世界看成這個樣子。因為,爸爸是原件,是榜樣,孩子就是複印件,是模仿者。

來看一組數據,心理學家對398名罪犯進行了關於父親信息的調查,調查結果令人動容。其中有183名罪犯的父親酗酒,120名罪犯的父親賭博。由此可見,父親的行為舉止對於孩子成長的影響之大,父親的錯誤行為將會帶給孩子不健康的影響,父親正確的行為將成為孩子最好的榜樣。

所以,讀到這裡,許多原來有壞習慣的爸爸開始反思自己,如何給孩子最好的榜樣,具體怎麼做,仔細讀讀前面的文字就明白了,每個人做的不一樣,但你可以給自己孩子最合適的。

第三、爸爸培養孩子沉穩淡定的性格和獨立人格

爸爸和媽媽相比,是相對理性的存在,面對各種難搞的問題總能表現出一種臨危不懼的鎮定感,情緒相對穩定。如果是媽媽來處理,遇到脾氣暴躁的,很可能會歇斯底里;如果遇到軟弱的,就會六神無主哭哭啼啼,事情依然沒有解決,但給孩子留下的卻是極端的記憶。

如此爸爸長時間陪伴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孩子養成遇事不慌張,不怕事,不抱怨的性格,從容面對事情與問題,在人生的道路上也會迎難而上。母親對孩子教育多是事無大小的包辦,而父親對於孩子多採取的是放養模式,有助於幫助孩子形成獨立有主見的人格,鼓勵孩子自己多動手,多思考,自己決斷。

因此,爸爸教育的孩子常常更獨立自主,面對困難時總能迎難而上,獨立積極面對困難。

也有人建議家庭教育的責任分工,嬰幼兒階段以母親為主,小學階段父母的責任各半,中學階段以父親為主。對這個觀點我並不太贊成,其實在嬰幼兒階段爸爸的真實陪伴介入會更有利於孩子形成深層次的一些品格,因為這個階段是不可逆的,一旦錯過就永遠錯過,而到了學習階段,孩子可以通過閱讀等路徑拓展改善自己的視野和價值觀是有可能的,但在嬰幼兒時期或者學前期,唯有爸爸的真實介入會形成孩子良好的品格和習慣。

有一位清潔工父親,就帶著自己幼小的孩子一起勞動,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一起忙碌,這個兒子後來考取名牌大學,回憶起來都是最父親工作一絲不苟的場景,這對孩子的責任感和自強不息的精神品質是有啟迪的。

第四:爸爸高質量的陪伴不在於時間長短

工作忙碌的父親往往加班多出差多,這固然會減少與孩子在一起的時間。但是,如果你心裡有孩子,就可能把父愛帶到天涯海角,甚至讓父子之愛飛翔起來。比如,不管走到哪裡,都與孩子保持聯絡,吸引孩子對你所到之地產生興趣。

一位女博士回憶說,她小時候,父親經常出差,每次回來都給她帶不同的日記本,積累多年居然有幾百本日記本,她珍藏至今,可以做一個展覽了。她過10歲生日的時候,父親從遙遠的地方寫來一封信和一張帶有音樂的賀卡,祝賀她生日快樂。這是她獨立收到信和賀卡,過去爸爸總是在寫給媽媽的信中提到她,那種驚奇的感覺永遠難以忘記,至今保存著這封信和賀卡,儘管賀卡已經不再發出音樂聲了,但依然珍藏著。

相反,另一些爸爸儘管和孩子在一起,但卻終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打遊戲、玩牌、聊天、刷屏,或者就是責打孩子,看孩子都是不順眼的地方。

有位父親曾對我說:「養不教,父之過。隨時隨地糾正和教育孩子是我做父親的職責。」他15歲的兒子卻說:「我覺得父親從來就沒有喜歡過我,在他眼裡,我渾身都是毛病,我的存在使他沒有了快樂。」當一個父親把管教孩子只看成是一種責任、怕別人說自己不盡責時,就會失去對孩子的愛和溝通能力。這樣的教育缺乏良好關係的認可。

在多數家庭里,父親熱衷於扮演權威的角色,而這種權威意識是直接降低陪伴質量的因素,陪的時間越長,孩子損害越大。應該尋找有益的遊戲,到大自然去旅行,閱讀一本經典的著作等等陪伴就會給孩子帶來全新的體驗。

所以,我們不僅需要爸爸有時間陪孩子,更需要在這段時間裡有高質量的陪伴,不會負面影響到孩子的成長。

稍微把今天的專欄小結一下:

要有共識,爸爸的缺席對孩子的成長會有重大負面影響,甚至影響他的一生。

在發揮爸爸的積極影響力的方面羅列了四點,實際上遠遠不止,限於篇幅,先寫4點。

首先第一點,多給妻子一些關愛和支持

第二、爸爸應該成為孩子的榜樣

第三、爸爸培養孩子沉穩淡定的性格和獨立人格

第四:爸爸高質量的陪伴不在於時間長短

正是因為爸爸對於孩子的成長有著潛移默化的重要作用,因此每一個爸爸要樹立好自身的榜樣,做好一個爸爸應有的責任,要對家庭負責,尊重愛護妻子,經常高品質的陪伴孩子,樹立一個穩重大氣的形象,讓孩子在父親的行為與價值觀中,健康成長。

最後,請再一次深刻記住:在孩子的心裡,爸爸的角色是無可替代的,關注孩子的成長,是每一位父親義不容辭的天然責任。

覺得有收穫,就轉發給需要的人,謝謝!

在喜馬拉雅FM平台搜索「北緯32度半」,陳老師給您最好的育兒方法音頻指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男孩家長幫 的精彩文章:

幼升小的秘密14:孩子天天丟鉛筆,能上一年級么?父母趕緊這麼做
幼升小秘密13:陪孩子是個技術活,這五個「專利技術」免費轉讓了

TAG:男孩家長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