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見不得別人的好,錯失的是改變自己的機會

見不得別人的好,錯失的是改變自己的機會

時間不會等你



每天多一點分享



彭縈   改變自己主創


ZeeTea CEO | 創業者 | 撰稿人 | 性格分析師




芥川龍之介說過,人的內心存在兩種相互矛盾的情感。無疑,沒有人不同情他人的不幸,可是一旦對方從不幸中掙脫出來,卻又因此產生若有所失的悵惘。說得誇張一點,甚至出現一種想使之重新陷入不幸的心理。於是,不覺之間開始對其懷有某種敵意,儘管是消極的敵意。




本周末的會員語音我會跟大家分享「職場第一年最重要的三方面」,分別為心態調整、自我成長和人際交往。

很多?在剛進職場時,發現不了?身存在的問題,比如??哪裡沒做好,同事關係是不是沒處理好,往會在三五個月甚?至更久這些問題才會暴露出來。如果你能在步?職場初期就能針對這些問題有所改變,這不僅會幫助你在職業初期培養良好的習慣,更會讓你在往後的職業?涯中?得更遠。





見不得別人的好,錯失的是改變自己的機會


作者:Windy Liu


來源:自言稚語(ID:selfgrowth-handbook)




在如今萬物互聯的世界,人與人之間的聯繫越來越緊密,而一個人的好,一個人的壞,似乎也能夠看得越來越清楚。




看到別人的壞,輕而易舉,而相比起來,能看到別人的好,卻往往是一件更難的事情,而在看到了別人的好之後,還能夠見得別人的好,那就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




-  01  -



美國的心理學博士Thomas·A·Harris曾在他的書中說過,一個人的人生大抵要經歷這樣四個階段:





1. 我不好,你也不好


2. 我不好,你很好


3. 我很好,你不好


4. 我很好,你也很好




當我們還是小孩,在與其他小朋友交流的時候,往往就會覺得我「不怎麼樣,你也不咋樣」,而當我們面對大人的時候,因為老是犯錯,老是被糾正,所以就會有「我不對,你們都對」的想法。




漸漸長大之後,當我們有了獨立的意識,開始叛逆起來,就總是會認為「只有我好,你們都不行」,而這樣一種慣性的思維,往往會在我們的生活中持續很長很長的一段時間。真正能夠到達「我很好,你也很好」的人生階段,其實一點也不容易。




回顧過往,我發現自己很多時候是處於第三個「我很好,你不好」的階段。在這樣一個階段里,我們不願意看到別人的好,選擇對別人的好視而不見,甚至喜歡關注別人不好的地方,總想要藉此獲得一種精神上的自我認同感和優越感。




當我們看到一個女生長得好看,就會想說,你長得好看又怎樣,反正沒有學識,當我們看到一個身材很棒的男生,又會想說,肌肉這麼發達,肯定頭腦簡單。當看到朋友圈裡別人的生活有趣有料閑適安逸的時候,我們往往不是去為別人的精彩點贊,而是在心裡嘀咕著「有什麼可嘚瑟的,背後還不知道有啥辛酸往事呢......」




當在職場上看到別人表現出色業績出眾的時候,我們往往不是去想想自己能力上的差距,反而是在背後非議別人總跟在老闆屁股後頭阿諛奉承。生活中這樣的時刻,並不少見,為了避免內心的焦慮和不安,我們喜歡選擇歪曲事實,自欺欺人,通過一種看似正當自衛的方式來給自己構建出一個滿是缺點的世界。




見不得別人的好,你自以為獲得了內在的安寧,事實上卻錯失了讓自己變得更好的機會。

你從來不去想一想如何讓自己變得既體面又智慧,你也不會去探索生活讓自己成為一個有趣的人,你更不會在工作上審視自己能力上的欠缺,彌補與別人的差距。




見不得別人的好,是一種思維錯位,把注意力放在了別人不好的地方,卻讓自己一直原地踏步,故步自封,失去了改變自己的契機。




-  02  -




大部分見不得別人好的人,都有一個習慣,就是愛比較。




就像有位寫作的朋友跟我說,他過去看別人公眾號的文章,看的不是內容,而是各種數據。如果別人的文章閱讀量比他多了,他就去看點贊數,點贊數多了,他就去看留言數,這樣的比較沒有止境,總之他需要找到了一個自以為的證據來證明自己是好的,別人是差的,如此他才肯善罷甘休。




我們跟別人的比較時刻都在發生著,別人比我們差了,我們往往會變得自負,洋洋自得,別人比我們好了,我們就會心懷嫉妒,無法釋懷,總想要找點什麼來證明自己。




事實上,見不得別人的好,究其根源,就是我們內心的比較和嫉妒。

比較之後的嫉妒,往往是對自己的不自信,內心總是縈繞著一種恐懼,害怕自己不夠好而落於人後。




查理·芒格在哈佛學校畢業典禮上的演講,談到了他非常喜歡約翰尼·卡森的那次畢業演講。


那時卡森說他無法告訴畢業的同學如何才能得到幸福,但能夠根據他的個人經驗,告訴他們如何保證自己過上痛苦的生活。而卡森給出的確保痛苦生活的處方就是:





1. 為了改變心情或者感覺而使用化學物質


2. 嫉妒


3. 怨恨




其中嫉妒赫然在列,而它是一種複雜的情緒狀態,而查理·芒格也曾說—— 嫉妒是最大的壞習慣,因為當你嫉妒一個人的時候,你是無法快樂的。

有了嫉妒之心,我們就很容易把別人當成敵人,把別人的好視作自己的威脅,那對別人的好視而不見就成了一件順理成章的事情。




就像有些人他們自己不努力,反而見不得別人的好,去數落對方的缺點,妄圖拉低對方身份,讓對方和自己站在同樣的高度,這其實就是源自於嫉妒。本來只要採取行動,趕上並超越對方就行,但一個人往往很難做到這一點,因為嫉妒,忽視別人的好,這是毫不費力的。




見不得別人的好,陷入嫉妒的漩渦,你就總是會想去尋找別人不如自己的證據,但這是緣木求魚,只會引發更多的焦慮,憤怒和自卑。而現實終究會給你答案,無法正視別人,也就無法正視自己,見不得別人的好,習慣於自我安慰,實際上就像把頭埋進沙堆里的鴕鳥,你的處境並不會有任何改變。




-  03  -




放棄跟別人的比較,放下人類善妒的天性,這是我們能夠改變自己的第一步。




也許有人會說,不跟別人比較,沒有嫉妒之心,這樣的人生會不會太無趣?我們會不會就此沒有了進取心?有些人的動力來自於見不得別人的好,但還有些人的動力則來自於希望自己變得更好。雖然這兩者都能給你帶來動力,但是後者明顯比前者更為積極。




喜歡嫉妒的人往往看不到別人的努力,見不得別人的好,他們心裡的OS是:你有什麼了不起的?你憑什麼能夠比我好?你的好在我看來一文不值!與這樣的人相反的,是那些能見得別人好的人,他們明白比較毫無價值,而選擇遠離比較,遠離嫉妒,才會從無止境的負面情緒中跳脫出來。




更重要的是,他們還懂得將關注的焦點放在自己的成長上,而不是別人的「缺點」和「不好」上,由此他們更願意從別人的好當中學習到大量好的東西。




我有個朋友之前剛入職新公司,對新環境頗感不適,在我面前老是抱怨他的直屬經理不懂得放權,老是喜歡探究細節,死死地監督著每一個人,實在讓人心累又反感。




我的想法是:「你其實不該把注意力放在別人的「不好」上,你如果工作之餘,有空閑的精力,不妨去看看你的經理哪兒做對了,哪兒做得很好,哪裡你能夠吸收經驗,獲得成長。」




結果後面幾個月,他選擇更多地去關注經理在工作上的高效和優勢,漸漸學到了怎樣把一件事情做到圓滿做到極致,怎樣去低姿態地與不同的人溝通交流,而至於過去眼裡經理的「不好」,現在看來更多的是自己的原因,也許是過去的工作環境太無拘無束了。




當你願意看到別人的好,你其實就開始進入到人生的第四個階段——「我很好,別人也很好」。

而在這個階段里,別人的好不再成為你心頭的刺,而是為自己創造出了一個成長改變的機會。




生活從來都是公平的,當你能不斷地看到別人的好,那你所處的世界也會變得越來越好。




-  04  -




習慣看到別人的好,其實就是一種難得的修為。




竇文濤曾在節目中說過這樣一段話——外在的行為會慢慢改變我們的習慣,等你最後熟極而流了之後,你就成了一個眼裡非常敏感的人。一見這個人,就看到別人的好,甚至看不到別人的不好,而這是一種至善的境界。




現在對我來說就是一個條件反射一樣,你見一個人,讓我挑他的毛病,我反而得想一想。但是呢,先看到別人的好,只見到別人的好,這其實是實現了內在的蛻化。

見不得別人的好,只會讓自己心生不滿,並由此產生痛苦;而能夠看到別人的好,則抱持的是一種隨喜的心態,願意祝福別人,並能夠從中獲得改變自己的力量。




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發展時區。身邊有人看似走在你前面,也有人看似走在你後面,但其實每個人在自己的時區里都有自己的步程。我們不需要比較,更無需嫉妒,因為你要知道,見不得別人的好,往往只會讓我們作繭自縛。




如果有人做到了你想做而沒有做到的事情,達到了你渴望但目前卻無法企及的高度,這時候,你是選擇忽視不屑,還是隨喜祝福呢?




夏威夷有一種古胡納的智慧,它的哲學理念就是祝福你想得到的東西,如此才會有豐盛的內心。




面對別人的好,你該如何自處?其實選擇一直在你的手裡。 



作者:Windy Liu,關注自我成長的理性思考者。理性思考,耐心成長,然後,遇見未知的自己。


封面圖 by Willian Santiago




本周末的會員語音




本周末的會員語音我會跟大家分享「職場第一年最重要的三方面」,分別為心態調整、自我成長和人際交往。從學生到職場人的身份轉變,會暴露我們在學生時期一些問題。發現自己剛開始工作什麼都做不好怎麼辦?一離開學校就不知道學什麼該怎麼解決?

如何和老闆溝通?如何與同事交往?如何快速融入辦公室的氛圍?很多人即使進入職場幾年後都不知道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如果你能在步入職場初期就能針對這些問題有所改變,這不僅會幫助你在職業初期培養良好的習慣,更會讓你在往後的職業生涯中走得更遠。




今天你做了什麼改變




上周的會員語音我為大家帶來了「理財規劃」專題,如何開始理財?有哪些十分有用的理財理念?理財會對職業發展產生怎樣深遠的影響?下面是語音反饋:




@會員 幽幽




這期話題對我有很大啟發,彭縈姐從兩方面談了財務自由,賺錢和理財。以前一談到財務自由,我最先想到的是學投資理財,聽了彭縈姐這期語音才知道要從掙錢和理財兩方面考慮。




首先說掙錢,要讓自己的價值具有可測量性,我目前的公司是一個小團隊的創業公司,但做的是傳統行業,每個人都是按能力定薪酬,完成項目有相應的提成,還算有可測量性吧。第二是槓桿,我覺得這個類似輝哥說的不要廉價出售自己的時間,要嘗試把一份時間出售很多次,這也是槓桿的一種吧,就是做自己擅長和感興趣的事情,並且可以升值的事情。




再來說理財,聽了語音才知道不同的收入等級要為理財分配的時間是不同的,我的收入還沒有過萬,重點應該放在職業規劃和理財規划上,目前培養的是記賬習慣,但只是記,卻不定期復盤和分析。投資理財也是剛剛開始學習,目前投資了一些指數基金。接下來的行動就是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開創第二收入,定期分析盤點自己的記賬情況,學習和實踐投資理財,做好財務規劃。




感謝彭縈姐的分享,讓我走出了財務自由的誤區。




@會員 Gisele




投資和學英語沒有什麼區別,都是需要正確的方法加不斷的練習。對這一點尤其印象深刻,所以決定自己要多學習投資領域的知識,了解清楚後再做決策,而不是人云亦云,依靠小道消息。還有一點就是,關於理財,如果自己的收入在10K以下,那麼更多應當考慮開源,多去掙錢,這點也提醒了所有的工薪階層,怎樣提高自己的收益,而不是固守現有的微小資產去使勁研究理財。




現在就加入會員




點擊「閱讀原文」加入改變自己會員,就可以在本周日聽到上期語音「『人生規劃』系列之『

理財規劃

』」作為額外福利。




想知道

會員

能得到什麼?↓↓↓點擊閱讀原文,10 秒鐘加入我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改變自己 的精彩文章:

那些你以為的天才,只是用對了學習方法

TAG:改變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