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潛:不刻意為之的生活美學
美是心靈的創造
《談美》是朱光潛最好的作品,
也是一本頂級的、關於美的蒙學讀物。
在一般人看來,美即是肉眼所見,
而部分哲學家認為,美是心靈的產品。
「
美是物和你,
客觀的存在,加上審美的眼睛,才能看到美的存在。
——朱光潛《談美》
」
美是心中的一種感受,
只能會意,卻難以用言語表達。
世間並沒有天生自在,俯拾即是的美,
凡是美都要經過心靈的創造。
讀過朱光潛的《談美》,
美學的概念在腦海中似乎越來越清晰。
美感不是聯想,不是考證,也不是批評。
美的本質是一種意象。
是拋開了思考和利害關係之後的獨立直覺。
一個人,有所為而為,是環境的奴隸;
無所為而為,是心靈的主人。
藝術活動是「無所為而為」的,
不為了「為」而刻意為之。
「
「實用的態度以善為最高目的,
科學的態度以真為最高目的,
美感的態度以美為最高目的。」
——朱光潛《談美》
」
朱老先生這樣解釋真善美:
科學,
即抽象思考的極致即是真。
實用的探索,
即關於意義、經驗和反應的極致即是善。
由注意力引導的,
關於直覺意象的極致即是美。
詩意棲居,發現美好
生活美學的概念出現在人類語言體系中,
最早能追溯到19世紀末,
偉大的作家、詩人王爾德曾預言:
「生活與藝術最終結合」。
20世紀,「生活美學」的概念產生。
波普藝術、行為藝術,
消解了藝術審美與日常生活的邊界。
設計行業的蓬勃發展,
讓日常用品變得極具審美意味。
「審美生活化」、「生活審美化」、
「美是生活」,這些觀念應運而生,得以普及。
簡單說,生活美學是生活方式的表現形式,
能讓身體釋放壓力、陶冶情操、掌握技能,
獲得更多同理心、精神寄託、成就歸屬和榮譽感,
以此對抗和消解焦慮、抑鬱、忙碌、空虛、負能量。
「
「人生本來就是一種較廣泛的藝術,
每個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
——朱光潛《談美》
」
生活美學源於生活。
當你擁有什麼樣的生活,
你就活在什麼樣的美感中。
「
「凡是藝術家都須有一半是詩人,一半是匠人。」
——朱光潛《談美》
」
想要生活充滿藝術感,首先要有儀式感,
讓繁忙的生活節奏舒緩下來,
浮躁的心得以安定,
再以熱情擁抱生活,以藝術滋養活出精彩。
編輯 | 漁公子
圖文| 源於網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繫


TAG:漁歌晚唱藝術沙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