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低調如他,曾經指點過臨濟和雲門,卻甘願為大家織鞋

低調如他,曾經指點過臨濟和雲門,卻甘願為大家織鞋

低調如他,曾經指點過臨濟和雲門,卻甘願為大家織鞋

皆仁法師

古代出家者,都是辭親割愛,有時為了成全出世間的大孝而無法顧及世間法的小孝,很難做到不負如來不負親。

有這麼一位禪師,他開悟之後,為了贍養母親,不惜居住在破舊僧房之中,靠織蒲鞋養母,他還把織好的蒲鞋悄悄放在禪僧們的參學路上,為他們提供方便,而且他還接引了無數禪者,甚至連臨濟禪師和雲門禪師都是因為他的接引而得到成就,這位禪師是誰呢?

他就是禪宗有名的陳尊宿。

他的傳記中說他生有異相,禪宗不講究那個,咱們就不詳細說了。

他有一次去附近的開元寺禮佛,好吧,他那時的開元寺可是全國都有的,就像武則天時期的大雲寺一樣,當時每個地方如果沒有個開元寺,都對不起皇上啊。

他到開元寺之後,就像回到闊別已久的家裡一樣,見到僧人就像見到舊識一般親切。於是他回到家中稟明父母,希望出家。

他父母是很開通的人,也知道這個孩子從小不凡,所以就同意了他的請求。

作為一位佛門的學霸,他就像開了外掛一樣,不但持戒精嚴,而且學通三藏。後來,他遊方參學,來到了黃檗希運禪師門下,在黃檗禪師門下開悟。

在黃檗門下的時候,他還順便指引了一下當時還是學僧的臨濟禪師,後來,臨濟禪師也開悟了。這就是另外一個故事了,有機會咱們再詳細說。

作為「宗通教也通」的學霸級別開悟者,他的名稱在禪林中廣為傳誦,後來四眾弟子應請他去觀音院住持弘法。

他門下弟子常年有百多人,數十年來如一日,他接引了無數學人。

但是因為他的禪風高峻,所以一般人無法領會他的禪意,只有天性聰穎且有慧根者才知道他的旨趣所在。

但是,這些才俊之士都是大德們期許的繼承者,所以他的名稱也漸漸傳揚開去,叢林裡面尊稱他為陳尊宿。

後來他父親去世,母親年老無人奉養。

他就回到出家時的開元寺,在舊僧房中織蒲鞋換錢來奉養母親。

有人也許會問,為什麼他不用自己的錢養母呢?因為僧人的錢財是十方所來,也會回到十方去,之所以不能拿來奉養雙親,是怕折損雙親的福報,所以禪師織鞋養母。

而且,他也常常多織一些蒲鞋,悄悄放在禪僧們參學的路上,供他們替換,深藏功與名。但是日子久了,總有人好奇蒲鞋的來歷,於是悄悄在旁窺視,這才知道是禪師所為。所以叢林里也稱他為陳蒲鞋。

雲門禪師還是學僧的時候,曾經聽聞陳尊宿的大名,於是前去睦州拜訪。

誰知道禪師剛見到他來,就把門關上了。

雲門便上去敲門。

禪師問:「誰?」

雲門不知道其中暗藏機鋒,老老實實地報上了自己的名字:「文偃。」

禪師又問:「作什麼?」

雲門還是很實在地說:「我解脫生死的大事尚未明了,所以前來求您指示一條明路。」

禪師把門打開,雲門剛想進門,他又把門關上了。

雲門不知道禪師此舉的深意,以為是自己誠意不夠,於是一連三天,天天跑來敲門。

這不,又到了第三天。

這一天,禪師正在織鞋,卻聽到一陣有節奏的敲門聲,一聽就知道又是前兩天來的學僧。

禪師打開門一把抓住雲門說:「快說!快說!」

雲門受驚,魂飛天外,一時不知道說什麼好。

他一把將雲門推出門外,嘆了一聲:「秦時【車度】轢鑽。」(【車度】轢鑽:一種用車拉著轉、使之鑽物的大鑽,一般在使用後便棄之不顧了。後用一般它來比喻無用之物或無用之人)然後重重把門關上。

雲門因為太過驚恐,來不及把腳及時收回,於是腳被夾傷了,在那巨疼的一剎那,他突然開悟了,頓時覺得天地都不同了。

禪師接引參學禪僧的例子不勝枚舉,得益者甚多,這裡就不一一細說了。

相傳,在黃巢起義時,有亂軍侵城擾民,禪師顯露了神通,而讓黃巢嘆息說:「睦州有大聖人!」從此舍城離去。當然,禪宗門下不論這個,大家就姑妄聽之了。

在禪師九十八歲那年,他召集了門下的弟子說道:「我在這裡的緣已經盡了,即將要離開了。」然後他就跏趺圓寂了。

荼毗之後,他的舍利如雨一般,於是弟子們收集起他的舍利,塑了一座像供奉在寺內。

禪師的一生,可謂是不負如來不負親了。

微信公眾號:念念隨筆

id:nnsuibi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念念觀自在 的精彩文章:

禪修下座無小事,這幾個要點你知道嗎?
佛門中人為何要手執錫杖?裡面有大講究

TAG:念念觀自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