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承前啟後,開創一代畫風

承前啟後,開創一代畫風

他是吳門畫派」掌門人。以幾十年辛勤耕耘、嘔心瀝血,為繼承和發展中華傳統文化,為弘揚和振興「吳門畫壇」貢獻出畢生的智慧與精力。他在中國畫壇的重要影響,除了他卓越的藝術成果外,還在於他承前啟後,開創一代畫風,培養了大批人才,他長期從事藝術教育,桃李滿園,芳菲天下。

吳養木

(1921年9月-2009年3月)名彭,號小鋗 ,生於浙江嘉興,浙江石門人。著名書畫家、美術教育家。1943年畢業於復旦大學經濟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江蘇省文史館館員、江蘇省工藝美術學會會長,中國民主促進會江蘇省第二、三、四屆委員會委員、蘇州國畫院名譽院長、一級美術師。著作有《山水畫傳統技法解析》、《中國畫技法概論》、主編《中國古代畫家辭典》。

|傳承家學

吳養木自幼承傳國畫熏陶,五歲開始習畫。七歲時一日,父親的一位朋友來訪,展示一幅《長江萬里圖》,近旁的小養木僅看了幾眼就已熟記於心,隨即回書房鋪紙揮毫,無多片刻,一幅仿作「長江萬里圖」就此畫成,當他攜圖回到客廳示畫時,但見其上群峰峻峽,舟楫急流,山川城舍,豆人蟻馬……在場大人無不驚嘆:七齡孩童竟有如此手筆,難得!難得!!得到長輩的鼓勵,小養木畫興更濃了,從此日日握管,孜孜不倦。

入學前,他由父親教授《論語》《孟子》《詩經》等古文字學,待八歲入上海中華小學讀書時,因他的悟性較好,一躍升至三年級學習。在學校,除了學習英語、算術等必修課程外,他興趣廣泛,尤其鍾情國學,凡詩歌、散文名篇,他都過目能誦,以致吳待秋很早就斷言:「吾家彭兒將來不是詩人,就是畫家!」

|畫藝漸長

1931年吳待秋舉家遷居蘇州,11歲的吳養木就讀於蘇州謝衙前的晏成中學(今蘇州市第三中學)。晏成中學新式教學非常倡明,很早就開設美術教育課程,吳養木在校學習美術特別用功,課餘作畫不輟,素描、水彩畫每每全班第一。期間,由於他父親交遊甚廣,他家「殘粒園」環境幽雅,幾成蘇州畫友文人聚會交流的「藝術沙龍」,年少的吳養木在父輩們的交往中,耳濡目染,畫藝日漸長進,同時也結識了不少名師先賢。

1937年夏,吳養木考入上海復旦大學。不久,抗戰爆發,復旦遷校,吳氏闔家逃難至浙江石門老家。他自學西洋畫法,嘗寫山水畫冊頁一部,鄉梓名賢見之甚喜,題之「石門今見玉麒麟」。大學期間,他曾與同窗戴隆厚合作一幅《秋山圖》,並相約二十年後再合作,果然六十年代、八十年代都如約合畫,在畫家圈內傳為佳話。

大學畢業以後,因他熟悉商業銀行界業務(經濟系),遂在抗戰勝利後,進外灘中央銀行的國庫局工作,直到其父吳待秋病逝才離滬返蘇。那時他雖服務於金融界,但心有所依仍離不開硯池,並在握桿書畫創作的同時,兼學書畫鑒定本事,吳待秋稱其「辨別真偽能八九不離十」。

|活躍於畫壇

他與畫家唐雲過從甚密,曾與樊伯炎、徐紹青、吳孟歐四人,並稱「上海畫壇四公子」。蘇州「吳門畫派」在中國畫壇佔有重要一席,「明四家」在前世紀中葉相當活躍。吳養木在回蘇寓居後,決心傳承祖業,蟄居藝林,主攻山水,追宋元,窺晉唐,畫山水,畫人物,畫花卉草蟲、飛鳥走獸……臨唐宋明清歷代書家薛稷、米芾、王覺斯、倪元璐、王夢樓之筆意,幾十年用完整整二書櫃的宣紙。他非常喜歡父親吳待秋的書法,並得其親炙。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文藝戰線百花齊放,佳作迭出,吳養木幾成了蘇州市乃至江蘇省書畫界最活躍人士之一。

吳養木深入傳統,熟諳歷代大家的筆墨技藝,師古而化,創造了自己特有的筆墨風格。他的線條應用,破格而不野,跌宕而韻致,爽而糯,堅而柔。他的皴染極富變化,虛實相間,乾濕濃淡相宜而見墨韻。他畫山,無論是江南坡山,雁盪奇山,三峽峻險之山,用筆用墨用色隨物象、意象而變,極具質感。他畫潑墨山水,善用凌厲之筆提神,常讓觀者駐足讚歎。

「得勢達情」是吳養木山水畫的鮮明特點,他眾多的山水畫,立意高遠,布局獨特。有的氣勢磅礴,浩瀚壯觀;有的叢遂曲折,忽而開朗。畫中點苔之聚散,線條之參差,均為勢而用。

|晚年變法

不惑之年的吳養木,有一次,偶然在畫友家見到一幅陸儼少的山水長卷,那筆墨氣韻,簡直無人能與之相近,他這才真正領悟到了學無止境的深遠。此後又一日,他游太湖寫生,日落將返時,驀見巨山橫亘湖面綿延數里,再細細觀察之,原來是天際褐色雲層呀。於是他聯想道:雲既可觀作山,山又何嘗不能觀作雲呢?作畫亦然如此――要不斷進步,除了要變,還應「思人所未思,游於象外,精於傳統,亦可反其道而行之」。

從此,他一改畫風,大膽創新將傳統國畫技法「用過頭」——在透視、比例、形態、色彩等都不準確的情況下,讓整個畫面形成一種新的視覺效果,由此產生比傳統畫「更高層次」的藝術境界。

吳養木衰年變法,孜孜以求「第三種畫」。立意專註以意境、格調與情趣。布局章法取之奇,大怪而不怪;運筆用墨取於簡,筆墨盡意不加染。視覺原理上摒棄陳規舊習,敢於反其道而行之。改寫物境為意境,在似與不似之間辟新徑。歷經二十餘年的苦心求索,終成正果。賞讀他的「第三種畫」,深為畫面透出的吳韻悠悠之情而神怡,心靈為之震撼。彷彿讓人看到了博大精深的中國畫園開了一朵超時代的絢麗之花。他常感慨變新之苦,之難。往往在感嘆人們讀不懂他的畫時,一笑了之。

吳養木的花卉、書法另有建樹。他的花卉,善用山水筆法入畫,老到雋實,寫意抒情,用色鮮亮,用墨潤厚。尤其是他的簡筆花卉,別領風騷。他偶作走獸翎毛,寥寥數筆,傳神調皮,意趣盎然。他常說寫意花卉得站著畫,筆紙宜呈相搏之勢,化滲濃淡均可不顧,畫才有分量。花卉寫意還必間以輕拂之意,潑墨花鳥也須間以銳利之筆。這是他的經驗之談。吳養木的書法,勁挺秀美,別具一格。他的行草凌厲奔放,氣勢不凡,有的險中求穩,端莊挺拔;有的則曲迂大方,輕歌曼舞,有洒脫之風。無論是如椽大字,還是蠅頭題款,處處透出青春的氣息。

2009年3月7日6時38分,吳養木先生因患病、醫治無效,不幸逝世,享年八十八歲。

吳養木作品欣賞

綜合於書畫論壇、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術luo 的精彩文章:

大師作品不光有技術,還須有一些讓人想入非非的東西
海派畫家吳石仙山水畫作品欣賞

TAG:藝術l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