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經》影響深遠,為何沒作為教材進入課本?背後的原因其實很簡單
兩千五百多年前,在神州這片廣袤的土地上,誕生了中國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老子。老子是一位大思想家,大哲學家,老子創立了道家思想,他的現思想中充滿了辯證法,道家思想為中國傳統文化提供了哲學基礎。作為流傳久遠的中國傳統文化的主要流派之一,按理說,老子的「無為」哲學,「無為」思想,在中國人身上留下深深的烙印。
老子著成的《道德經》更是影響深遠。《道德經》是我國古代道家哲學的主要經典,被成為「東方文化的瑰寶」。《道德經》被公認為學習中國文化特別是中國哲學的一本好教材。很多就因此有了這樣的疑問,既然《道德經》這麼牛,為何老子的文章在教科書中沒有出現過?
一、學習難度大
《道德經》雖然只有寥寥五千字,但是它卻一直被稱為中國傳統文化中最難懂最玄奧的經典。學生時代的孩子們,年齡尚小,難免在理解上沒有那麼全面。道德經這種玄妙的文章,對他們來說,難度太大。再者,道德經,在一些斷句、釋意上爭議比較大,有各種解讀,不適合學校教材。
二、需要一定的年齡基礎
老子《道德經》中的所蘊含的智慧,適用於所有人看,但是很多年輕人說都不懂,更別說十幾歲的孩子了。道德經需要有一定的年齡基礎,也需要人有一定的閱歷才能更好理解。年輕人道行太淺,哲學又太高深,容易走向極端。當人到了中年之後,讀讀《道德經》,更會切身體會其微妙的精華和精簡的美麗。
三、缺乏專業的教師
上面也說了,《道德經》難懂,需要一定的閱歷,有的成年人都讀起來吃力。如果把《道德經》成為傳統文化通識教材,對於教師和學生雙方,都將是一種挑戰。語文教師因為沒有接受過有關《道德經》的正規學習和培訓,或許並不具備講解全本《道德經》的能力,自己都沒弄懂,談何教書育人?
你覺得老子《道德經》為何沒出現在教科書中?
參考文獻:《道德經》
本文由陳叔談史原創,未經允許不得進行任何商業形式的轉載!


※黛安娜王妃葬禮:萬人送葬,兩位王子神情悲傷,英國女王低頭
※光緒皇帝有多風光?看完他的葬禮你就知道了,人山人海,大氣排場,令人唏噓
TAG:陳叔談史 |